网易科技专栏作家 魏武挥(微博)
先说一件个人比较糗的事。
玩iPad也有大半年了,有一件事我一直不会,那就是删应用。我知道长按一个图标会出现一个大叉,点击这个大叉能有“删除”的功能。但我一直疑惑的是,究竟是删除了这个图标呢,还是真地删除了这个应用。由于iTunes会同步应用回去,在我删了几次并被同步回去以后,我便一直认定,这只是在删除图标,就像windows桌面上删除一个快捷一样(我同步iPad一般是在睡觉的时候让电脑自己干,故而没有认真观察过)。于是,我一向是用电脑连线在iTunes上删除应用的。
我为这个事还在微博上抱怨了几句,引发了一堆对我这个所谓“新媒体专家”的围观。这个就比较糗了。不过,不知道iPad里是这么删除的,也没什么太奇怪,哪有生而知之的事。我琢磨的是,为什么我会认定只是删除一个快捷?
这看来是一种思维逻辑的习惯性延伸。在windows系统下,删除一个程序的流程是: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然后卸载。这其实是蛮麻烦的,对于很多普通用户而言,甚至压根学不会。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弯弯绕的逻辑,反而让我这个用惯PC的人觉得iPad的删除方法很奇怪,一下子不能接受。
让我觉得iPad只是在删除一个快捷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它删除得太快了。有的应用高达4-500兆,一眨眼就没了。放在windows上,总得看上个半分钟的进度条不是。但我后来一想,其实即便是在win系统下,删除东西也不是真删除,只是删个文件头标识而已,应该花不了几秒钟。在win系统下,删除程序之所以有那么长时间,估计还是和“注册表”有关——系统需要去清理注册表里的记录。而注册表,是win系统独一无二的配备。
再往前推想一下,其实DOS时代向WIN时代的转变,也让我不适应了一阵子。我花了蛮久,才能真正理解和适应“桌面上的东西不在根目录下”。如果说WIN系统走上了“所见即所得”的道路的话,在删除程序这个细节上,它显然不如iPad更加得“所见即所得”。
不过,有趣的是,android系统,至少在删除这个问题上,走的是windows的逻辑。在android手机上,删除程序是需要进入管理中心的,而不是仅仅把图标拖到垃圾箱里了事。Android来自Linux系统,Linux下删除软件也就是把个目录删了就完事了(配置文件不去理它完全不影响系统运作),因为它不存在注册表的概念。故而,从理论上讲,android系统上的程序,应该可以做到象iPad那样即删即除,根本没有设立一个“程序管理中心”的必要。
现在来看看,这两种删除逻辑,哪一个更先进。毋庸置疑的是,对于很多人而言,PC逻辑是需要进行“再学习”的。你经常会发现所谓小白用户的电脑上,有着胡乱删除的痕迹,也有着一大堆已经从来不用的程序(因为ta不知道怎么删)。而iPad的删除,在我看来,可能是代表未来数码设备一个方向的。
今天的数码设备,已经不再是程序员专用的东西。通常人们都是根据看到什么就以为是什么的逻辑来行事。而苹果,则经常捣鼓一些这种东西,我把它称为“奇技淫巧”,但这四个字不是贬义词。这点小花招,其实有大用处。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苹果正在为不同的iOS设备分享数据这个行为申请一个专利。我们通常在设备间转移复制文件,都会先将两个设备联线(无线的话,则进行配置),然后看到一个进度条。苹果的这个专利,可以使得两台iOS设备在做分享时,视觉上就像把饮料倒进杯子一样。试想一下,一台iPad放在桌上,另外一台举起来向前者倾斜,就把想要传输的信息“倒”了过去,这个体验很有些美妙。
回复该发言
苹果的逻辑
2 回复:苹果的逻辑
gucci04032011-07-19 00:32:48 发表
虽然苹果这个专利现在是否能申请下来还未知,即便申请下来会否应用更是未知,但管中窥豹,可以发现,苹果成天就在这种“视觉艺术”上讨好用户。
有一本名为《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的书,类似乔布斯的传记。在这本书里就经常提到一点:乔布斯不是程序员。早在76年,他就坚持电脑不应该有风扇,理由是用户会受到声音干扰。这在程序员眼里,简直就属于一种“伪命题”:电脑怎么可能没有风扇。但他依然坚持要这么干,一个叫霍尔特的家伙在得到一天200美元的承诺后,最终捣鼓出了一个更小更轻更易冷却的电源,结果就是苹果电脑箱比较小巧。我们今天可以说成乔布斯的“执着”,但从商业角度考虑,乔布斯未免有点不知轻重只知细节了。
但也就是这么一个不是程序员的数字设备公司掌门人,才会弄出一般人思维逻辑能更易接受的东西。iPad没有说明书,我还一度认为没有说明书,我怎么知道删除一个东西就是点个叉?我猛然意识到,也许,是我自己太PC化了:删东西点个叉还需要说明书告诉你么?
我身边有一些程序员的朋友,经常抱怨苹果电脑不好用,我也经常看到有人拿着装载windows系统的MAC机。但我以为,苹果的逻辑,的确和PC不一样。而为了更好地去理解苹果的逻辑,我决定,去买一台Mac Air来体验一二。
(魏武挥供网易科技专稿)
作者简介:魏武挥,曾经供职于多家网络公司,混迹互联网多年,目前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对一切数字化的互动媒体都抱有浓厚的观察、研究和批判的兴趣。现为网易科技专栏之“数字与人”专栏独家供稿,与读者探讨数字化的媒介和人这种物种以及这个物种所构成的社会之间的关系。
回复该发言
有一本名为《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的书,类似乔布斯的传记。在这本书里就经常提到一点:乔布斯不是程序员。早在76年,他就坚持电脑不应该有风扇,理由是用户会受到声音干扰。这在程序员眼里,简直就属于一种“伪命题”:电脑怎么可能没有风扇。但他依然坚持要这么干,一个叫霍尔特的家伙在得到一天200美元的承诺后,最终捣鼓出了一个更小更轻更易冷却的电源,结果就是苹果电脑箱比较小巧。我们今天可以说成乔布斯的“执着”,但从商业角度考虑,乔布斯未免有点不知轻重只知细节了。
但也就是这么一个不是程序员的数字设备公司掌门人,才会弄出一般人思维逻辑能更易接受的东西。iPad没有说明书,我还一度认为没有说明书,我怎么知道删除一个东西就是点个叉?我猛然意识到,也许,是我自己太PC化了:删东西点个叉还需要说明书告诉你么?
我身边有一些程序员的朋友,经常抱怨苹果电脑不好用,我也经常看到有人拿着装载windows系统的MAC机。但我以为,苹果的逻辑,的确和PC不一样。而为了更好地去理解苹果的逻辑,我决定,去买一台Mac Air来体验一二。
(魏武挥供网易科技专稿)
作者简介:魏武挥,曾经供职于多家网络公司,混迹互联网多年,目前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对一切数字化的互动媒体都抱有浓厚的观察、研究和批判的兴趣。现为网易科技专栏之“数字与人”专栏独家供稿,与读者探讨数字化的媒介和人这种物种以及这个物种所构成的社会之间的关系。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