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8日电 《澳门日报》18日刊出社论说,一座造价不菲的公路斜拉桥,其设计寿命应该在百年以上,但福建武夷山度假区公馆大桥使用仅仅12年,就发生了令人痛心的垮塌事故,这实在是难以理解的怪事。公馆大桥垮塌和钱江三桥桥面塌落的脆弱和短命,不仅仅意味着公共财政的损失和社会危险的存在,还警示着公共责任机制的漏洞。
文章摘编如下:
位于福建武夷山度假区的公馆大桥日前发生垮塌事故,一辆途经此处的旅游大巴坠落,造成1人死亡,22人受伤。巧合的是,仅仅一天之后,杭州的钱江三桥也发生了桥面塌落事故,导致一辆重型半挂车为避让桥体裂缝而坠落,造成人员受伤、车辆受损。两宗塌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公馆大桥垮塌事故发生后,当地各部门全力救治伤员,并就事故原因展开调查。福建省武夷山市政府16日清晨向媒体公共邮箱发布的消息指,公馆大桥坍塌是由一辆重型自卸货车超载所致。一座造价不菲的公路斜拉桥,其设计寿命应该在百年以上,但公馆大桥使用仅仅12年,就发生了令人痛心的垮塌事故,且面临着拆除重建的命运,这实在是难以理解的怪事。此事故发生之前,内地已经有多座桥梁发生过不同的险情,虽造成的伤亡不同,但都导致了公共财产的巨大损失。为什么经过专业设计和严格施工的桥梁如此弱不禁风?为什么由先进材料建成的桥梁如此短命?实在耐人寻味。
1997年建成通车的钱江三桥是杭州市区继钱塘江大桥、钱江二桥之后的第三座跨江桥梁,是连接杭州老城区与滨江、萧山两区及萧山机场的重要通道之一。屈指算来,桥的历史远不算长,可是迄今已进行过几次大修。2008年,桥梁业主方耗资360多万元建成“桥梁健康检测系统”,可以进行“每周体检”以及时发现隐患,这一“新生事物”当初曾被高调宣扬。何以建成时被誉为“经典工程”的钱江三桥,未到“壮年期”就要大修?何以耗资不菲的“桥梁健康检测系统”,竟未能查出这么大的安全“漏洞”?究竟是系统检测不出,还是“每周体检”只是备而不用,或明明查出却未予及时补救?这一连串问题还有待有关部门解答。
然而,经过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跃进后,中国各地拥有了漂亮的新建筑、公路、大桥以及公共场馆,当中绝大多数是由政府投资兴建。在建筑市场上,竞标上下其手、工程层层转包、监管形同虚设早已是众所周知的积弊。而且,最让人头疼的是,缺乏一个廉洁高效的建设领域的监理机构,向为人们诟病。
这很容易被施工单位收买,然后睁一眼闭一眼,随意施工。更甚者是偷工减料,由于几乎所有项目都有政府监理部门出具合格的验收报告,况且是公共项目,作为甲方的政府部门也没有主动去检查监理效率与施工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中标者、施工单位和监理部门三者之间更容易形成共谋的利益关系。而且建筑行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层层转包,拥有一定背景和实力的公司拿到工程后转包,经过几层最终到专业不精的包工头手中,由于利润很低,不得不依靠偷工减料挖掘利润,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承担责任的是包工头而非中标公司,当然监理部门更不会受到惩罚。
两条大桥出现垮塌,其原因有待相关方面的调查和取证,至于大桥是否存在建筑质量问题,以及其中是否隐藏着偷工减料和腐败现象,需要行政和司法机构的深究。
路桥工程的脆弱和短命,不仅仅意味着公共财政的巨大损失和社会危险的存在,还警示着公共责任机制的漏洞。公馆大桥的垮塌和钱江三桥桥面塌落也许是偶然,但也可能是一个标志性的信号,提示着桥梁等建筑危险期的“提前”到来。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