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葆森,1955年6月出生于河南濮阳县,1973年底毕业于濮阳县第三中学,后回原籍插队劳动;1976年10月被录入郑州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学习,1979年11月进入中国纺织进出口公司河南分公司工作;1982年7月被派往香港工作,其间曾担任香港和国内多家企业重要职务。1991年在港创办企业,经营房地产业务;1992年开始回河南投资。
80年代初期,胡葆森被河南外贸厅派到香港参与组建外贸公司,后来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1991年胡辞职,在香港创办企业炒房产。1992年,胡葆森带着在香港炒楼花赚到的几千万元回到河南,和当地的建行合资成立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两年后,国家要求金融机构退出实业经营,胡葆森买下了建行的股份。除房地产外,建业集团还有教育、信息等产业,并拥有一支足球队。
商人与企业家的区别在于社会责任感,企业家与企业领袖的区分也许便是思想的高度。作为中原地产领军人物,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的一举一动一向为业内关注。近一段时间以来,携手凯德置地、“向村官学习”、提出“建业人的长征”等,一系列看似关联度不高的事情却均与胡葆森联系在一起。
建业与凯德置地在香港正式签约,后者成为持有建业近30%股权的第二大股东,随后,建业地产控股开封水系二期工程等相继开工。看得出来,建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正在有条不紊向前推进。
胡葆森认为从产业属性上,地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个属性愈加明显。同时,随着土地管理越来越规范,招拍挂成为主渠道,加之国家对违规现象处罚力度加大,土地日益成为稀缺资源,从去年开始,郑州地价上涨非常明显,所有这些均对开发商的投资能力构成严峻考验,融资渠道多元化越来越受重视。
信念
在郑州,胡葆森创造了一串有意思的数字:10年坚守1个城市,做到净资产10个亿,5个地产项目面积100万平方米,盘子不大,却和王石、冯仑被并称为“中国房产三君子”。地产商资产上了10亿,一般都会向沿海或京沪等地转移。胡葆森反其道而行之——只坚守河南,而且让你们吃惊,胡葆森要向下走,往小里做,一直做到河南的小城镇。胡葆森不‘贪大求洋’。胡葆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2年,建业集团十年庆,胡葆森开始“向下走”———开始向郑州周遭六个中等。城市进发,其第一颗棋子摆在濮阳。“集团发展到了一个拐点。”胡葆森要在河南七个城市里同步开发项目,为建业向下走打响第一炮。事实证明,向下的利润空间很可观。
回到家乡
1992年,胡葆森以港商身份从香港回到了家乡河南郑州。当年,正是海南地产热,沿海地区也开始尝试把“步子迈得再大一点”。然而,胡却“反其道而行”,西上中原,回到郑州。
胡葆森太了解河南了:市场化不充分的河南是盐碱地,但对他却有两条好处:第一,条件虽然恶劣,但竞争者少,创业胜算就大一些。胡葆森经常安慰自己:“市场条件好的话,李嘉诚早就来了,还有你的份吗?”第二,胡葆森在香港地产界浸淫数年,掌握了成熟先进的操作经验。郑州环境相对落后,胡葆森正可以施展身手。
当时,海南正在兴起房地产热,胡带回来的资金只有1000多万。胡葆森和当地建设银行、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合资成立建业公司,注册资金800万元人民币。建业只占40%的股份,建设银行占40%,建设投资总公司占20%。作为港资企业,胡用这代价换回了最稀缺资源——银行支持。是时,郑州房地产业不论从质量和概念都比较落后,郑州人还处在房屋“解困”阶段。胡葆森再一次反其道而行之:“为有房人盖房”——做当地质量最好价位最高的小区。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