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毛钱翻身的南京世通
故事得从遥远的2009年说起。
2009年1月5日,世通1期创出了0.406元的单位净值新低,这几乎是一个无法翻身的数字。
业内相关人士透露:“常士杉说一开始不是他操盘,但你自己出面去募资发产品,你自己不操盘,这怎么能解释清楚”。
2010年,奇迹出现。
常士杉掌管的世通1期以96.16%的年度收益成为2010年阳光私募业绩冠军。从0.4元做到1.4元,常士杉的不可思议是多种因素共振的结果。
谁在操盘世通?
毫无疑问,常士杉是南京世通的代言人,无论是从他作为南京世通资产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来看,还是从他在媒体的曝光率来看。
2008年2月18日,世通基金成立。当日上证指数收盘于4568点,世通基金可谓成立在半山腰上。
据公开数据显示,在2008年3月5日至2008年4月3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世通基金由0.97跌到了0.64,跌幅高达34%。而同比上证指数下跌20.51%。
但后来常士杉在多个场合表示,这段时间并非亲自操盘。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常士杉说一开始不是他操盘,但你自己出面去募资发产品,然后你自己不操盘,这怎么能解释的清楚?说自己不操盘可能只是场面话。”
据接近世通的人士称:“其实世通在2008年成立的时候,常士杉占的股份并不多。”
上述人士提供的资料显示,南京世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07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
世通资产成立时,旗下仅有一支产品世通基金,规模为2亿。
作为公司法人代表的常士杉,出资150万元,占股比例15%,并未达到相对多数持股。
在其余的九名持股人中,有八名自然持股人和一名机构持股人。
此八名自然持股人中包括世通资产成立时的风控总监周晓峰以及现任董事陈刚。周晓峰、陈刚及其它五名自然人各出资100万元,另一人出资50万。
唯一的一位机构持股人为南京世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货币形式出资100 万元,出资比例占10%。
世通投资与世通资产仅两字之差。通常我们说得“南京世通”是指南京世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在某人才招聘网站上,南京世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在招人,其简介中称世通投资成立于2002年。
记者致电世通资产管理公司询问,得到的答案是:“虽然两家公司总裁都是常士杉,但是我们是阳光私募。”
除了部分持股,南京世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目前的南京世通资产管理公司还有何联系?
我们无从得知。
四毛钱翻身的背后
在创出0.406元的历史最低点后,世通1期在0.4元净值附近长期滞留。
在整个2009年,世通1期没有找到状态。2009年全年中小板指数反弹了96.64%,而世通1期由年初净值0.406元增长到年末的0.646元,反弹力度偏弱。
业内人士称:“一般一只基金经历了长期单边熊市,净值跌至四成,已经很难翻身,即使是在震荡上涨的市场,一旦节奏踩错,后果很严重,操盘手心理压力会很大。”
幸运的是,南京世通并未就此一蹶不振。
在2009年的最后两个月,世通1期的涨幅达到43.8%。
2010年4月9日,华润信托公布了关于变更深国投·世通1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证券经纪人的公告。
公告中称考虑到降低信托计划的证券交易成本,将信托计划的证券经纪人变更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日期为2010年5月9日。
自此之后,世通1期的走势一飞冲天。
2010年7月到2010年11月,中小板指数上涨超过50%,一举突破了前期高点。世通也随之屡创新高。
回复该发言
私募走下神坛:新价值豪赌梦魇
2 回复:私募走下神坛:新价值豪赌梦魇
虫族2011-07-20 16:38:09 发表
观察人士称:“常士杉夺冠的原因在于选对股票,例如包钢稀土以及高铁板块中的南车、北车等黑马;另一个原因是常士杉换手率很高,敢做波段。”
“当然,没有一个投资高手会让人看出来他真正的秘籍。”上述人士补充道。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表示:“2010年后半段是中小盘股强势,只要敢重仓,敢搏都是赢家。而私募多喜欢中小盘股,搏对了名利双收,搏错了下次再来。”
市场上各路投资者,以一种惊叹的眼光看着这个曾经从4毛钱做起来的冠军。
于是,常士杉在各类媒体讲述自己成功心得,并且像许多有过辉煌业绩的私募,开始了大规模扩张。
常士杉魔咒:风控和规模
记者手记:
常士杉押宝高铁概念股,一如私募押仓中小盘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换个角度看,其实任何投资风格都没有好坏,基金产品只是投资者的投资工具,关键在于投资者怎么驾驭。
比如世通从0.4元涨到1.4元,是一个巨大的涨幅。如果投资者0.4元申购,1.4元赎回,那收益也很惊人。
当然,这种黑马在突出重围之前,很难觅得,但是至少一些现象的出现,需要投资者多一些斟酌。
比如,一家私募的基金经理经常出现在媒体上总是对后市爆棚自信;比如,一家私募的基金经理天天坐飞机到全国各处路演。
5月底,在《机构投资》与常士杉的通话中,他并未对近期净值下降以及相关问题做出回应。在记者表明来电意图后,常士杉说:“抱歉,我们最近业绩做得不好,等业绩有所起色我们再联系。”随即挂断电话。
此后记者多次致电常士杉,但是其手机均处于关机状态。
世通的老问题——“风控”似乎尚未解决,规模急剧扩大的新问题又至。卫冕冠军能不能卷土重来?
失手高铁
2011年年初,常士杉曾在多种场合表态:“今年的投资主线,是高铁和高端装备制造业。”
小盘股,高铁概念,好控制,易炒作,看起来很完美。
常士杉一向持股隐蔽,但世通一期却出现在了兴民钢圈的十大流通股东里。 世通一期持股112.75万股,排在前十大流通股东的第七位。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2月9日该股股本变化后,流通A股为8829万股,其总股本为2.1亿股。
但该股走势亦不乐观,从4月份最高点19.77元,曾一度在6月份跌至13.1。
记者从多种渠道了解到,2011年很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面收紧,业绩低于预期的情况很普遍。
但业内人士指出:“重仓或高度控盘,和公司联合讲故事,拉高,利用利好出货,之后利空不断,收集筹码,重仓或高度控盘,如此循环,这样的坐庄模式已经成为过去了。”
上述人士称:“现在庄家无法高度控盘,等于坐庄的话语权变弱了,大股东操纵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如果过去的那种坐庄思维还在,会被市场牵着走,很危险。”
在2011年2月份,常士杉曾对媒体表示:“高铁股调整20%也不会卖。”
目前,世通净值损失严重,虽然并不像2008年那样惨烈,但是亦面临着两难的窘境。
风控漏洞
资产管理界人士称:“世通的风控漏洞在2008年的时候就暴露出来,如今还是类似问题。”
摆在世通面前的新问题是,规模膨胀过速。
从2010年12月到2011年4月,世通在4个月间一口气连发5只产品,告别了之前只有世通一期1根独苗的局面。
尽管常士杉在多个场合表达对风险控制的重视,世通产品的走势并不乐观。
勤奋调研、看准大势、下手重仓、及时割肉——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完美,但2010年冠军的光环在今年二季度被打破。
回复该发言
“当然,没有一个投资高手会让人看出来他真正的秘籍。”上述人士补充道。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表示:“2010年后半段是中小盘股强势,只要敢重仓,敢搏都是赢家。而私募多喜欢中小盘股,搏对了名利双收,搏错了下次再来。”
市场上各路投资者,以一种惊叹的眼光看着这个曾经从4毛钱做起来的冠军。
于是,常士杉在各类媒体讲述自己成功心得,并且像许多有过辉煌业绩的私募,开始了大规模扩张。
常士杉魔咒:风控和规模
记者手记:
常士杉押宝高铁概念股,一如私募押仓中小盘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换个角度看,其实任何投资风格都没有好坏,基金产品只是投资者的投资工具,关键在于投资者怎么驾驭。
比如世通从0.4元涨到1.4元,是一个巨大的涨幅。如果投资者0.4元申购,1.4元赎回,那收益也很惊人。
当然,这种黑马在突出重围之前,很难觅得,但是至少一些现象的出现,需要投资者多一些斟酌。
比如,一家私募的基金经理经常出现在媒体上总是对后市爆棚自信;比如,一家私募的基金经理天天坐飞机到全国各处路演。
5月底,在《机构投资》与常士杉的通话中,他并未对近期净值下降以及相关问题做出回应。在记者表明来电意图后,常士杉说:“抱歉,我们最近业绩做得不好,等业绩有所起色我们再联系。”随即挂断电话。
此后记者多次致电常士杉,但是其手机均处于关机状态。
世通的老问题——“风控”似乎尚未解决,规模急剧扩大的新问题又至。卫冕冠军能不能卷土重来?
失手高铁
2011年年初,常士杉曾在多种场合表态:“今年的投资主线,是高铁和高端装备制造业。”
小盘股,高铁概念,好控制,易炒作,看起来很完美。
常士杉一向持股隐蔽,但世通一期却出现在了兴民钢圈的十大流通股东里。 世通一期持股112.75万股,排在前十大流通股东的第七位。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2月9日该股股本变化后,流通A股为8829万股,其总股本为2.1亿股。
但该股走势亦不乐观,从4月份最高点19.77元,曾一度在6月份跌至13.1。
记者从多种渠道了解到,2011年很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面收紧,业绩低于预期的情况很普遍。
但业内人士指出:“重仓或高度控盘,和公司联合讲故事,拉高,利用利好出货,之后利空不断,收集筹码,重仓或高度控盘,如此循环,这样的坐庄模式已经成为过去了。”
上述人士称:“现在庄家无法高度控盘,等于坐庄的话语权变弱了,大股东操纵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如果过去的那种坐庄思维还在,会被市场牵着走,很危险。”
在2011年2月份,常士杉曾对媒体表示:“高铁股调整20%也不会卖。”
目前,世通净值损失严重,虽然并不像2008年那样惨烈,但是亦面临着两难的窘境。
风控漏洞
资产管理界人士称:“世通的风控漏洞在2008年的时候就暴露出来,如今还是类似问题。”
摆在世通面前的新问题是,规模膨胀过速。
从2010年12月到2011年4月,世通在4个月间一口气连发5只产品,告别了之前只有世通一期1根独苗的局面。
尽管常士杉在多个场合表达对风险控制的重视,世通产品的走势并不乐观。
勤奋调研、看准大势、下手重仓、及时割肉——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完美,但2010年冠军的光环在今年二季度被打破。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私募走下神坛:新价值豪赌梦魇
虫族2011-07-20 16:38:09 发表
截至2011年6月24日,世通8期最新净值为0.84元,世通东方明珠最新净值为0.87元,世通9期最新净值为0.83元,世通五期最新净值为0.77元。世通嫦娥奔月截止到2011年6月10日的最新净值为0.8元。
世通五期成立于2011年4月11日,2011年6月3日公布的净值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单位净值已经下降到0.79元,同期上证指数下跌不到10%。
相关人士透露:“世通五期是有止损线的,但是设在了信托单位净值低于50元。”
而记者又听到一种熟悉的说法。有接近世通的人表示:“目前常士杉忙不过来,操盘手做亏了,世通正在招人,扩大公司规模。”
该说法未经世通证实,但是规模和业绩的矛盾,是私募发展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其实私募一般没有强大的投研力量,也不注重团队培养,因为会投入太多,因此多过于依赖个人,这是业绩无法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2011年年初某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常士杉曾这样总结拿到2010年冠军的经验:“谁不会割肉,谁不会跑,谁守株待兔死在那边,死的比任何人都惨,最终市场消灭的是自以为是的人。”
新价值豪赌梦魇
随着阳光私募行业的不断壮大,有些“小作坊”变成了“大公司”,原先的投资模式是否仍适用?如何处理阳光私募规模和业绩的矛盾,似乎是每一个有志于阳光私募行业人士心中的疑惑。
新价值似乎并未延续前两年的辉煌。
截至2011年6月24号,新价值成立满六个月的26只产品,其中22只产品绝对收益损失在20%以上,表现最差的新价值5期,近六个月回报为-28.62%。
据接近新价值人士透露:“今年二季度,新价值新募集的黄金优选系列遭到赎回较多,新价值内部面对持续下跌的行情,分歧很大,目前各位基金经理只做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份额,互不干涉。”
图表一
数据说明:截止到6月24日 数据来源:好买
“唐雪来出走”和“净值损失惨重”
新价值一直是阳光私募界的焦点。
新价值旗下的新价值2期在2009年以192.57%的收益问鼎私募冠军,其基金管理人罗伟广一时成为最耀眼的明星。
业内人士称,“罗伟广‘草根’出身,偏爱中小盘股,喜欢集中持仓,这种鲜明并偏激进的投资风格,使他在2009年跃居阳光私募排行榜的冠军。但新价值目前规模已经比以前大很多,依照原来的思维和过于依靠个人,或许并不能使业绩持续”。
新价值公司成立已有4年,目前旗下有29只产品,共有5位基金经理,其中4位有券商背景。
其中罗伟广管理产品数达到了26只,另外三只产品分别为新价值12号与黄云轩合管,新价值8期和新价值10期共与邱伟合管。
余下的新价值1期、中信新价值2期、新价值3期目前分别由陈延泰、李涛、黄云轩任基金经理。
中信新价值2期和新价值1期原来的基金经理为唐雪来。2009年时唐雪来曾任新价值投资总监及新价值1期投资经理。
2009年唐雪来管理的新价值1期增长率达到156.66%,此成绩在2009年全国阳光私募年度榜中名列第二名。在2010年2月9日到2010年4月23日唐雪来管理的中信新价值2期期间,该产品亦取得了4.89%的正收益。
唐雪来出走之际,正是新价值快速扩张之时。2010年以来,新价值火速发行了共23只产品。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私募人士出走多是投资理念上的分歧,而利益的分歧也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私募规模无所谓大小,业绩好就能生存下去。也不乏有一些人就是先利用一个较好平台先试试手,以后拆出来单干。”
截止到2011年6月17号,新价值29只产品今年以来回报不容乐观。
回复该发言
世通五期成立于2011年4月11日,2011年6月3日公布的净值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单位净值已经下降到0.79元,同期上证指数下跌不到10%。
相关人士透露:“世通五期是有止损线的,但是设在了信托单位净值低于50元。”
而记者又听到一种熟悉的说法。有接近世通的人表示:“目前常士杉忙不过来,操盘手做亏了,世通正在招人,扩大公司规模。”
该说法未经世通证实,但是规模和业绩的矛盾,是私募发展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其实私募一般没有强大的投研力量,也不注重团队培养,因为会投入太多,因此多过于依赖个人,这是业绩无法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2011年年初某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常士杉曾这样总结拿到2010年冠军的经验:“谁不会割肉,谁不会跑,谁守株待兔死在那边,死的比任何人都惨,最终市场消灭的是自以为是的人。”
新价值豪赌梦魇
随着阳光私募行业的不断壮大,有些“小作坊”变成了“大公司”,原先的投资模式是否仍适用?如何处理阳光私募规模和业绩的矛盾,似乎是每一个有志于阳光私募行业人士心中的疑惑。
新价值似乎并未延续前两年的辉煌。
截至2011年6月24号,新价值成立满六个月的26只产品,其中22只产品绝对收益损失在20%以上,表现最差的新价值5期,近六个月回报为-28.62%。
据接近新价值人士透露:“今年二季度,新价值新募集的黄金优选系列遭到赎回较多,新价值内部面对持续下跌的行情,分歧很大,目前各位基金经理只做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份额,互不干涉。”
图表一
数据说明:截止到6月24日 数据来源:好买
“唐雪来出走”和“净值损失惨重”
新价值一直是阳光私募界的焦点。
新价值旗下的新价值2期在2009年以192.57%的收益问鼎私募冠军,其基金管理人罗伟广一时成为最耀眼的明星。
业内人士称,“罗伟广‘草根’出身,偏爱中小盘股,喜欢集中持仓,这种鲜明并偏激进的投资风格,使他在2009年跃居阳光私募排行榜的冠军。但新价值目前规模已经比以前大很多,依照原来的思维和过于依靠个人,或许并不能使业绩持续”。
新价值公司成立已有4年,目前旗下有29只产品,共有5位基金经理,其中4位有券商背景。
其中罗伟广管理产品数达到了26只,另外三只产品分别为新价值12号与黄云轩合管,新价值8期和新价值10期共与邱伟合管。
余下的新价值1期、中信新价值2期、新价值3期目前分别由陈延泰、李涛、黄云轩任基金经理。
中信新价值2期和新价值1期原来的基金经理为唐雪来。2009年时唐雪来曾任新价值投资总监及新价值1期投资经理。
2009年唐雪来管理的新价值1期增长率达到156.66%,此成绩在2009年全国阳光私募年度榜中名列第二名。在2010年2月9日到2010年4月23日唐雪来管理的中信新价值2期期间,该产品亦取得了4.89%的正收益。
唐雪来出走之际,正是新价值快速扩张之时。2010年以来,新价值火速发行了共23只产品。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私募人士出走多是投资理念上的分歧,而利益的分歧也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私募规模无所谓大小,业绩好就能生存下去。也不乏有一些人就是先利用一个较好平台先试试手,以后拆出来单干。”
截止到2011年6月17号,新价值29只产品今年以来回报不容乐观。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私募走下神坛:新价值豪赌梦魇
虫族2011-07-20 16:38:09 发表
从成立满六个月的27只产品绝对回报来看,其中有24只产品绝对收益损失在20%以上。表现相对较好的新价值3期,近六个月回报为-12.98%;表现最差的新价值5期,近六个月回报为-29.71%。
另外2只产品成立未满六个月,它们分别是2011年1月12号成立的新价值20期与2011年1月21号成立的黄金优选二期十一号,此两款新产品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分别为-21.69%和-18.40%。
重仓爱施德的代价
爱施德的持续弱势下跌让新价值内部陷入恐慌。截止2011年6月17日,爱施德收盘于27.51元,与52.2元的最高价位相比跌幅达到-46.58%。
新价值系产品最早出现在爱施德十大流通股东榜,是在爱施德2010年3季报中:富锦9号新进154.55万股,新价值成长一期新进90.28万股,中信新价值1期新进88.47万股。共计持股约333.3万股。
2010年9月30日,爱施德收盘于46元。
爱施德2010年4季报显示,新价值系大规模增持,在上述以出现的三只产品中,富锦9号减持-2.78万股,中信新价值1期增持93.57万股,新价值成长一期增持达到562.21万股。
另外新进的5只新价值产品,分别是新价值4号新进196.01万股、新价值2期151.94万股、新价值12期129.98万股、新价值8期126.60万股、新价值9期81.11万股。此时新价值共计包揽约1672.04万股。
2010年12月31日爱施德收盘于45.5元。爱施德最高点出现在2010年11月8日,当日收盘价为52.20元,此后开始了一路震荡下跌走势。
根据爱施德2011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上年4季度进入的八只产品仍在,只是每只产品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减,新价值成长1期减持最多,达到-93.97万股,富锦9号增持最多,达到1.69万股。
新价值合计持仍股高达1501.17万股,占流通股本的30.02%,股东总户数由2010年6月的39133位,至2011年3月股东总户数下降到11111位。
业内人士称:“一般资产管理公司内部都会有防火墙,多种产品持仓同一股票的情况也会有,但是像新价值这样如此多产品去买同一只股票,或许是对公司有着透彻的了解吧。”
上述人士称:“信托私募单只产品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权比例上限一般为流通股本的20%,有些信托公司甚至放宽到30%,只要合规都可以做。”
爱施德几乎腰斩的跌幅,让罗伟光付出了豪赌的代价。
其实并不仅是爱施德,截至2011年一季报,新价值系基金持有的万家乐、威远生化、爱建股份、华芳纺织等个股,都是新价值系抱团作战的对象,抱团作战成了一种罗式风格。
据一季报显示,华芳纺织的前十大股东中,属于新价值系的产品共4只,即新价值成长一期、中信新价值1期、富锦9号、新价值4号,合计持有1021.8万股。
而华芳纺织在5月16日发布公告,终止重大重组,自5月16日起三个月内不再筹划前述重大事项。
华芳纺织5月17号盘中曾一度跌停,当日收盘价下跌-7.21%。但抱团取暖,并不能阻挡股价的下跌,经过短暂几天的反弹,华芳纺织在股价上以连续三个跌停的极端方式展现出来。
中信新价值1期样本
中信新价值1期映证了罗伟广的操盘风格。
据中信信托披露的信息显示,截止2011年4月29日,罗伟广管理的中信信托新价值1期仓位为96.27%,近乎满仓。
在如此时点,这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仓位。
回复该发言
另外2只产品成立未满六个月,它们分别是2011年1月12号成立的新价值20期与2011年1月21号成立的黄金优选二期十一号,此两款新产品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分别为-21.69%和-18.40%。
重仓爱施德的代价
爱施德的持续弱势下跌让新价值内部陷入恐慌。截止2011年6月17日,爱施德收盘于27.51元,与52.2元的最高价位相比跌幅达到-46.58%。
新价值系产品最早出现在爱施德十大流通股东榜,是在爱施德2010年3季报中:富锦9号新进154.55万股,新价值成长一期新进90.28万股,中信新价值1期新进88.47万股。共计持股约333.3万股。
2010年9月30日,爱施德收盘于46元。
爱施德2010年4季报显示,新价值系大规模增持,在上述以出现的三只产品中,富锦9号减持-2.78万股,中信新价值1期增持93.57万股,新价值成长一期增持达到562.21万股。
另外新进的5只新价值产品,分别是新价值4号新进196.01万股、新价值2期151.94万股、新价值12期129.98万股、新价值8期126.60万股、新价值9期81.11万股。此时新价值共计包揽约1672.04万股。
2010年12月31日爱施德收盘于45.5元。爱施德最高点出现在2010年11月8日,当日收盘价为52.20元,此后开始了一路震荡下跌走势。
根据爱施德2011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上年4季度进入的八只产品仍在,只是每只产品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减,新价值成长1期减持最多,达到-93.97万股,富锦9号增持最多,达到1.69万股。
新价值合计持仍股高达1501.17万股,占流通股本的30.02%,股东总户数由2010年6月的39133位,至2011年3月股东总户数下降到11111位。
业内人士称:“一般资产管理公司内部都会有防火墙,多种产品持仓同一股票的情况也会有,但是像新价值这样如此多产品去买同一只股票,或许是对公司有着透彻的了解吧。”
上述人士称:“信托私募单只产品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权比例上限一般为流通股本的20%,有些信托公司甚至放宽到30%,只要合规都可以做。”
爱施德几乎腰斩的跌幅,让罗伟光付出了豪赌的代价。
其实并不仅是爱施德,截至2011年一季报,新价值系基金持有的万家乐、威远生化、爱建股份、华芳纺织等个股,都是新价值系抱团作战的对象,抱团作战成了一种罗式风格。
据一季报显示,华芳纺织的前十大股东中,属于新价值系的产品共4只,即新价值成长一期、中信新价值1期、富锦9号、新价值4号,合计持有1021.8万股。
而华芳纺织在5月16日发布公告,终止重大重组,自5月16日起三个月内不再筹划前述重大事项。
华芳纺织5月17号盘中曾一度跌停,当日收盘价下跌-7.21%。但抱团取暖,并不能阻挡股价的下跌,经过短暂几天的反弹,华芳纺织在股价上以连续三个跌停的极端方式展现出来。
中信新价值1期样本
中信新价值1期映证了罗伟广的操盘风格。
据中信信托披露的信息显示,截止2011年4月29日,罗伟广管理的中信信托新价值1期仓位为96.27%,近乎满仓。
在如此时点,这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仓位。
回复该发言
5 回复:私募走下神坛:新价值豪赌梦魇
虫族2011-07-20 16:38:09 发表
《机构投资》观察到,中信新价值1期成立于2010年5月14日,14天后的5月28日报告日,仓位即已达到92.96%,中信新价值1期成立以来,仓位最高为2010年6月25日报告披露的99.96%,最低为2010年8月27日的92.48%。
新价值1期运作的近一年中,上证指数振幅为866.98点。中信新价值1期几乎一直在满仓运作。
业内人士称:“在去年末和今年初调研的一些公司成长性不错,但是资金流动性的不断收紧,使得许多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种种原因导致很多具有高成长性的公司业绩低于预期。”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并未影响罗伟广的操盘理念。
记者在多只股票的十大流通股中,发现了中信新价值1期的身影。根据2011年1季度报显示,中信新价值1期出现在以下六只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
爱施德,中信新价值1期持有151.02万股,较上一季度减持31.03万股;华芳纺织,中信新价值1期持有237.67万股,较上一季度减持9.28万股;威远生化,中信新价值1期持有201.96万股,较上一季度减持185.42万股;天保基建,中信新价值1期持有256.55万股,较上一季度增持72.31万股;劲嘉股份,中信新价值1期持有152.87万股,新进;万家乐,中信新价值1期持有270.98万股,新进。
从新进的劲嘉股份和万家乐两只股票来看,今年前五个月两只股票的跌幅分别为-26.51%和-26.91%,其余四只股票走势也不甚乐观。
私募一位投资经理称:“震荡市中不得不做波段,虽然最后的收益跟持股待涨的收益差不多,但是行情不好只能这样来控制风险。”
对于新价值的投资者来说,有类似遭遇的不仅仅是中信新价值1期。
罗伟广近期向媒体公开表示:“我的基金管理内部配置的策略是复制的,10多只产品都配置了投资组合中的这十五六个个股,进前十大股东一点也不奇怪。”
一面是对一只股票的抱团持有,另一面的是对单个产品的满仓运作,未免有些过于激进。
据新价值相关人士表示:“部分产品的仓位在5月份下降了一半,失误主要来自于年初对经济判断过于乐观和一些品种的意外,但是从基本面和市场环境来看,一些具有高成长性的股票还将继续持有。”
记者手记:
参与概念股,把大部分募集到的资金投进去,这是在押宝——你成,你上天,你败,你入地。
市场上关于“罗式风格”已有太多的思考,但罗伟广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诸多的“罗伟广们”在用类似的方法在股票市场搏杀。
而这仅是整个资本市场一个微小的缩影。
刘响东:阳光私募2.0
讲述者:刘响东(上海金融业资深高管)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低迷和中小市值股票大幅调整,阳光私募经历了一波清盘潮。由于绝大部分私募的投资策略单一,亏损比例很大,和公募基金的业绩比较优势不明显,投资者开始质疑。
穷则变,变则通。
阳光私募行业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彻底暴露。生存危机将催生阳光私募行业由单一多头投资策略步入多元投资策略的2.0时代。
真正的“对冲基金”时代!
在单一的多头投资策略下,国内的阳光私募要靠天吃饭。
于是催生出一些过于激进的投资现象——投资经理重仓去赌单边行情——行情好的情况下会名利双收,行情差的情况下只能抱团儿过冬。
不可否认的是,多头策略是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策略,准入门槛极低,人人可以去做。而对冲策略,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较高的准入门槛。
未来的阳光私募将朝着真正的对冲基金演化,利用杠杆工具,引入长短仓,市场中性,统计套利等策略,甚至可以进行多元标的投资。
回复该发言
新价值1期运作的近一年中,上证指数振幅为866.98点。中信新价值1期几乎一直在满仓运作。
业内人士称:“在去年末和今年初调研的一些公司成长性不错,但是资金流动性的不断收紧,使得许多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种种原因导致很多具有高成长性的公司业绩低于预期。”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并未影响罗伟广的操盘理念。
记者在多只股票的十大流通股中,发现了中信新价值1期的身影。根据2011年1季度报显示,中信新价值1期出现在以下六只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
爱施德,中信新价值1期持有151.02万股,较上一季度减持31.03万股;华芳纺织,中信新价值1期持有237.67万股,较上一季度减持9.28万股;威远生化,中信新价值1期持有201.96万股,较上一季度减持185.42万股;天保基建,中信新价值1期持有256.55万股,较上一季度增持72.31万股;劲嘉股份,中信新价值1期持有152.87万股,新进;万家乐,中信新价值1期持有270.98万股,新进。
从新进的劲嘉股份和万家乐两只股票来看,今年前五个月两只股票的跌幅分别为-26.51%和-26.91%,其余四只股票走势也不甚乐观。
私募一位投资经理称:“震荡市中不得不做波段,虽然最后的收益跟持股待涨的收益差不多,但是行情不好只能这样来控制风险。”
对于新价值的投资者来说,有类似遭遇的不仅仅是中信新价值1期。
罗伟广近期向媒体公开表示:“我的基金管理内部配置的策略是复制的,10多只产品都配置了投资组合中的这十五六个个股,进前十大股东一点也不奇怪。”
一面是对一只股票的抱团持有,另一面的是对单个产品的满仓运作,未免有些过于激进。
据新价值相关人士表示:“部分产品的仓位在5月份下降了一半,失误主要来自于年初对经济判断过于乐观和一些品种的意外,但是从基本面和市场环境来看,一些具有高成长性的股票还将继续持有。”
记者手记:
参与概念股,把大部分募集到的资金投进去,这是在押宝——你成,你上天,你败,你入地。
市场上关于“罗式风格”已有太多的思考,但罗伟广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诸多的“罗伟广们”在用类似的方法在股票市场搏杀。
而这仅是整个资本市场一个微小的缩影。
刘响东:阳光私募2.0
讲述者:刘响东(上海金融业资深高管)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低迷和中小市值股票大幅调整,阳光私募经历了一波清盘潮。由于绝大部分私募的投资策略单一,亏损比例很大,和公募基金的业绩比较优势不明显,投资者开始质疑。
穷则变,变则通。
阳光私募行业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彻底暴露。生存危机将催生阳光私募行业由单一多头投资策略步入多元投资策略的2.0时代。
真正的“对冲基金”时代!
在单一的多头投资策略下,国内的阳光私募要靠天吃饭。
于是催生出一些过于激进的投资现象——投资经理重仓去赌单边行情——行情好的情况下会名利双收,行情差的情况下只能抱团儿过冬。
不可否认的是,多头策略是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策略,准入门槛极低,人人可以去做。而对冲策略,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较高的准入门槛。
未来的阳光私募将朝着真正的对冲基金演化,利用杠杆工具,引入长短仓,市场中性,统计套利等策略,甚至可以进行多元标的投资。
回复该发言
6 回复:私募走下神坛:新价值豪赌梦魇
虫族2011-07-20 16:38:09 发表
投资策略的多元化,会使阳光私募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中,对冲掉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市场风险,实现持续稳定盈利。
目前信托产品参与股指期货的指引已经下发到各信托公司,信托公司也正在积极的准备和申请业务资格。
未来一些资产规模较大的阳光私募公司,或许还可以靠管理费生存下去,但相信一些多元策略的中小阳光私募公司会更加迅速的崛起。
国内私募基金发展历史尚短,国外对冲基金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例如引发亚洲金融风暴的量子基金,该基金广泛投资于商品、外汇、股票和债券,并大量运用金融衍生产品和杠杆融资,进行全方位的国际性金融操作。
这是未来国内阳光私募发展的一个方向。随着我国货币管制的逐步放松,以后本土的对冲基金也要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上搏杀。
多元化策略时机成熟
私募行业的危机只是一个契机。其实阳光私募多元投资策略发展的各项条件也已比较成熟。
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起起伏伏已有十多年,期间不断借鉴和学习西方国家的成熟金融制度与规则,同时吸引了大量国外金融人才归国,为国内多元化策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社会财富结构的变化,使财富管理成为一种强劲的市场需求,而过于单一化的私募高端服务,也使广大投资者呼吁多策略机构的诞生。
资本市场不断繁荣,以及金融衍生品工具迅速增长,为私募多元策略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灵活多变,船小好调头,是阳光私募行业需要继续发扬的优点,未来多元策略的发展模式,将更加深化这一特色,促进阳光私募的大发展。
阳光私募短短几年内已发展到近两千亿的规模,其中阳光私募的激励机制是其迅速发展的动力之一。灵活的激励机制是国内阳光私募特有的优势,特别是合伙制等一些新的公司结构,为阳光私募的发展以及创新打开了一扇门。
不同投资策略阳光私募的出现,使得多种风险偏好的机构投资者共存,将会促进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但目前基金行业受银行渠道销售的情况很严重,甚至一些相关渠道会提取阳光私募的浮动收益报酬,而部分阳光私募为了迅速扩大规模,不得不接受一些渠道的“压榨”。
目前阳光私募的成本过高,动辄上百万的信托证券账号,也加深了私募生存环境的恶化。
虽然日前相关部门下发了信托可以参与股指期货的指引,但是仍需要进一步为阳光私募松绑:在基金法修改的框架内,进行适度监管,赋予其合法地位;保证相应的制度供给,为私募的创新和壮大提供依据;完善第三方销售基金服务等一些配套设施。
回复该发言
目前信托产品参与股指期货的指引已经下发到各信托公司,信托公司也正在积极的准备和申请业务资格。
未来一些资产规模较大的阳光私募公司,或许还可以靠管理费生存下去,但相信一些多元策略的中小阳光私募公司会更加迅速的崛起。
国内私募基金发展历史尚短,国外对冲基金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例如引发亚洲金融风暴的量子基金,该基金广泛投资于商品、外汇、股票和债券,并大量运用金融衍生产品和杠杆融资,进行全方位的国际性金融操作。
这是未来国内阳光私募发展的一个方向。随着我国货币管制的逐步放松,以后本土的对冲基金也要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上搏杀。
多元化策略时机成熟
私募行业的危机只是一个契机。其实阳光私募多元投资策略发展的各项条件也已比较成熟。
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起起伏伏已有十多年,期间不断借鉴和学习西方国家的成熟金融制度与规则,同时吸引了大量国外金融人才归国,为国内多元化策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社会财富结构的变化,使财富管理成为一种强劲的市场需求,而过于单一化的私募高端服务,也使广大投资者呼吁多策略机构的诞生。
资本市场不断繁荣,以及金融衍生品工具迅速增长,为私募多元策略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灵活多变,船小好调头,是阳光私募行业需要继续发扬的优点,未来多元策略的发展模式,将更加深化这一特色,促进阳光私募的大发展。
阳光私募短短几年内已发展到近两千亿的规模,其中阳光私募的激励机制是其迅速发展的动力之一。灵活的激励机制是国内阳光私募特有的优势,特别是合伙制等一些新的公司结构,为阳光私募的发展以及创新打开了一扇门。
不同投资策略阳光私募的出现,使得多种风险偏好的机构投资者共存,将会促进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但目前基金行业受银行渠道销售的情况很严重,甚至一些相关渠道会提取阳光私募的浮动收益报酬,而部分阳光私募为了迅速扩大规模,不得不接受一些渠道的“压榨”。
目前阳光私募的成本过高,动辄上百万的信托证券账号,也加深了私募生存环境的恶化。
虽然日前相关部门下发了信托可以参与股指期货的指引,但是仍需要进一步为阳光私募松绑:在基金法修改的框架内,进行适度监管,赋予其合法地位;保证相应的制度供给,为私募的创新和壮大提供依据;完善第三方销售基金服务等一些配套设施。
回复该发言
共有6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