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白领的其他话题……

返回白领……


我收藏的爽吧……


北商洋店也要本土化

1 北商洋店也要本土化
wangdaotonga2011-07-20 17:05:04 发表
时隔15年之后,在第二波“北商洋店”浪潮下,广州本土商业是冷眼旁观还是积极应对?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后亚运时代的广州商业将何去何从?在周二举办的题为“新MALL时代:错位经营OR同质化竞争”的“商业智汇”沙龙上,广州各大百货、购物中心高管和各商业市场研究机构及高校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把脉广州商业的发展前景。
亚运前后抢滩广州
据介绍,广州的第一波“北商洋店”浪潮起于1996年。1996年的2月9日,广州有4家百货公司同时开业,盛况空前。同年开业的还有吉之岛、王府井、千村百货和内地首家7-11等等。当年,内地的首家正大万客隆仓储商店还曾创下了万客隆店的单日收入新高。
专家们指出,如果说1996年的“北商洋店”浪潮是广州现代商业的分水岭,那么眼下就是广州新世纪商业改朝换代的时期。来自广州市经贸委的消息显示,亚运前后,总投资额超过180亿元、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的15家广州购物中心相继开业,当中不少是北商洋店,其新增商业面积大于过去五年的总和。在广州城北,万达广场、5号停机坪、海航广州YH城和上海绿地中心共同撑起一个以白云新城为中心的城北新商圈;在城市中心,万菱汇、太古汇和时尚天河等新项目都义无反顾地“挤”进了竞争白热化的天河路商圈;而在珠江新城,高德置地四季MALL、太阳新天地购物中心和广州IFC等商业新项目,开启了CBD的新商业时代;在广州城南,随着广州南站、广州亚运城相继落成,国际巨鳄沃尔玛携手本土商界精英已抢先圈地进驻……
本土化成制胜关键
专家们指出,与第一波浪潮相比,第二批“北商洋店”在业态、依托主体、商圈、投资主体和时代大环境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顾上一轮“北商洋店”浪潮,至今仍活跃在广州商业界的外来商家屈指可数,王府井和吉之岛可说是最有活力的代表。太阳新天地购物中心董事总经理杨军艇表示,这两家外来商家能在广州生存下来,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充分理解广州,做足了本土化文章。广州市雅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国坚也表示,只有研究透了本地特别是本地商圈消费者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提供消费者最需要的商业和服务,商业才能真正做旺做强。
邓国坚还指出,对当前的消费者来说,对购物中心和百货店的要求,已不再简单地限于购物,而更在意购物的过程和在这过程中是否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对于本土商业来说,除了发挥熟悉本地市场的优势外,更要注重提高商业的附加值,要有创新,以更高层次的享受来吸引顾客。
差异化竞争成趋势
有专家指出,面对竞争加剧的市场,错位经营是商家的制胜之道,比如同样在广州东站,东方宝泰的吉之岛和旁边的宜家面对的是同一个层面的客户群———小资白领,但各自经营的产品又完全不同,这就形成了错位共赢。又如农林下路的王府井和美东百货,一个定位四十岁以上的实力客,一个定位年轻时尚买家,两店商家品牌重合的不到10个,这就形成了互补。
也有业界人士指出,其实在同一个商圈因为面对的消费群体都较相似,因此没有必要错位,更不能为了错位而错位,同一个商圈要相互借势,抱团扎堆共赢,更有利于商业氛围的培养。专家指出,对同一个商圈的不同项目来说,要更注重细分市场,同质竞争也要做出差异化,比如品牌、品味和品质上的差异化,大家都找出最符合消费群体的需求,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差异化竞争,扎堆共赢,才能在“北商洋店”浪潮下,与中外各商家抱团共进,走出广州商业的另一片天地。
回复该发言
共有1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