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珠区某家“清汤羊”分店门前写着9月重开,由于加盟店之间展开减价战,不少加盟店已转让或停业,有的则等到吃羊旺季天气稍凉再开门营业。
编者按
今年和一些做饮食的朋友谈起,都纷纷叹生意不如往年好做了,即使能创下史上最高营业额,但随着经营成本的上升,盈利情况其实在下降。君不见,连M记现在吃个板烧汉堡,个头都小了很多。加价的背后,服务质量、出品问题都直接转嫁在消费者身上,这样一来,也是个大浪淘沙的机会,优胜劣汰。
■专题撰文 记者 邝凝丹 实习生 谢翠明 林少洁
■专题摄影 记者 郑启文 见习记者 林涛
今年随着物价不断上涨,令餐饮企业成本骤增,加上用工荒“寒流”仍未驱散,令本来就根基薄弱、依靠薄利多销的中小餐饮企业艰难维生。许多食肆逼于压力变相加价,但出品和服务质量并未见提升,一些食肆更是关门大吉。记者日前在市内32家食肆展开调查,发现约有五成店家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加价,大部分价格涨幅都在几元,不少食肆在提价后导致熟客流失;只有约一成的店家咬牙挺住物价上涨压力,不但不提价,还通过减价来挽留客人。记者查询广州商铺网发现,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市内结业转让的食肆有120多家,主要是中小型食肆。而在去年5月至7月,转让的食肆为93家,今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
减价恶战知名连锁餐馆纷纷停业
在记者调查的32家食肆中,对于提价,一些食客表示,他们不太接受,而且服务质量、出品质量也没有相应提升,因此流失了一部分食客。
加收服务费、加工费服务却更差
食客贤贤向记者爆料称,位于麓景路的某苑酒家最近对海鲜实行加收规定,而且还通过各种手段变相加价。“6月底我去那里点了个19.8元的葱头油浸鲈鱼,他们要加收每斤15元加工费。我们7个朋友去吃饭,店家要求我们一定要多买2包纸巾,2元1包。”记者昨日致电该酒家,接电话的部长称,这是近两个月的新规定,要求海鲜加收加工费,白灼的海鲜每斤加收10元加工费,其他做法每斤加收15元。此外,食客用餐的确要加购2元/包的纸巾,6人以上还要加购2包。
“加收了10%的服务费,质量却没提上来。物价上涨我可以理解提价,虽然这提价幅度也过大了,但为什么就不能提高服务质素呢?”6月中旬的一天晚上,记者和陈小姐等4位朋友到主营意大利菜的意粉屋(北京路店)用餐,得知今年开始,由于成本上涨,要向食客加收占用餐总额10%的服务费。记者一行5人总餐费是270多元,按要求加收了近30元,最后要交300多元。但在记者一行用餐前,喊了5次“点菜”,服务员仍未前来,该店的工作人员称,加收服务费是从今年开始的新做法,虽然收费增加了,但仍然遭遇“用工荒”,未能添加人手,人手依然不足,望食客谅解。
疑便宜冷肉代替新鲜肉
家住南田路的两位街坊小马和阿明告诉记者,他们发现在附近的街巷里,近日有些他们吃开的大排档用的猪和鸡鸭鹅肉感觉不如去年新鲜,虽然维持原价,但“怀疑是用不新鲜的肉代替”。对此,在南田路上开中型餐馆的李老板说,知道由于物价上涨,附近确有小店改用更便宜的冷冻肉类代替新鲜肉出售,“我们行家和熟客能吃得出来”。
2003年,“光明清汤羊”位于南华中路的总店开业,该店主营羊肉,7年间已成为广大食客心中的知名品牌,加盟店多达7间。今年5月,“光明清汤羊”除总店外其他分店都已全线退出市场,不是结业,就是转让。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