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猪肉左右对谁而言都不是愉快的经历。近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陕西考察生猪生产和供应情况,他鼓励地方政府支持生猪生产,采取措施降低猪肉供应链成本。国务院也宣布措施继续为大型生猪饲养企业发放补贴,帮助进行卫生防疫。但这些措施短期内效果有限,并且存在着加剧下轮周期的风险。2008年面临猪肉价格持续高企的局面,中央政府发放了生猪饲养补贴。很多农户匆忙投入生猪养殖,但随后由于供应增加价格下跌,很多农户被迫低价售出或屠宰养殖生猪。
今天消费者受到政策的影响——2011年上半年中国养殖业只能生产2,400吨猪肉,比2000年上半年减少0.5%。目前,在猪肉价格高企的刺激下,养殖户增加生猪养殖数量(2012年下半年另一波生猪供应高峰可能出现,甚至在没有补助的情况下,并且此次养殖主力可能是商业养殖户)。 但是目前,决策部门只能等待猪肉供应增加,促使价格回落。
猪肉价格飞涨的原因是什么?不单纯是疫病(去年底肠胃炎疫情造成大量生猪死亡),也不单纯是供应链效率低下。我们认为,与其他食品价格一样,猪肉价格是体现宏观经济周期的一个敏感指标。很多宏观因素仍在推高价格。

从需求面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农村居民指出同比增加16.2%。农村居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整体肉类需求。
从供给面看,饲料价格仍在上涨。规模养殖生猪所用的猪饲料由玉米和大豆混合制成。玉米价格同比上涨20%(见图2),而且未见回稳迹象。燃料和交通成本也以同比14%的速度上升。但是正如图4所示,假定国际油价不再上涨,中国不再调高成品油价格(破解油价困境),柴油价格的涨幅应会在年底之前回落。
农民工劳动成本也在以大约同比10-15%的速度上升。猪肉价格的波动使得很多农户不敢贸然从事生猪养殖。目前商业化养殖所占比重高于以往,随着商业化生猪养殖经验逐步丰富,生猪养殖周期管理水平应会得以提高。
不过显然,猪肉价格的上涨快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2010年中很多农户经历的低猪价和高玉米价之间的矛盾,迫使很多农户退出养殖。加之2010年末流行性疫情爆发,对目前的生猪供应造成了影响。但在目前,生猪养殖是盈利的——很可能从2010年第三季度起养殖户就达到盈亏平衡点。因此供给反应已经开始酝酿。
但是,这一酝酿过程相当漫长。生猪养殖供应周期持续12个月:能繁母猪长成需要3个月,怀孕需要4个月,从小猪到体重达出栏时的100公斤以上还需要5到6个月的时间。我们估计供给反应大概会在7、8月份出现。预计 8月份 猪肉价格涨势将会部分地减弱,猪肉同比价格将高位平稳。
最近两周北京新发地市场猪肉批发价格显示出回稳迹象(见图5)。据国家统计局数据,6月末到 7月上旬,全国五花肉价格上涨1.7%至30.24元/公斤。我们预计7月份猪头价格同比上涨幅度在53%左右,较6月份的涨幅66%略有回落。我们仍然认为CPI将会在6、7月份见顶 ,从8月起回落。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