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债危机硝烟未散,近期美国国债再度面临信用评级下降甚至违约风险。对于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国的中国,实体经济以及资本市场是否将面临调整影响?本期《中证面对面》邀请中信建投研发部副总裁胡艳妮和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张磊,对上述问题进行解读。
美债危机影响几何
主持人:美国国债长期以来被视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投资产品,中国是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国。如果说美国债券信用评级下降,或者说出现国债偿还违约,中国是否将受到比较大的损失或者说对中国的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胡艳妮:当前我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达到1.15万亿美元,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如果美国的信用评级下降或者是出现债务偿还违约,我国将受到比较大的损失。对中国经济来说,一方面这将使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缩水,国民经济创造的财富就会直接蒸发;另一方面,债务评级下降或违约会对美国经济造成直接负面影响,这对我国的贸易出口将形成冲击,导致我国外贸出口下降。此外,美债信用评级下调会使资金出于避险动机逃离美国,相应地我国所承受的“热钱”流入压力会增大。
张磊:实际上美债评级下调对于我国的外汇储备有着最直接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当中的美元持有比例还是相对比较大,美债评级下调直接导致我国外汇储备损失,实体经济的影响相对来说是有限的。随着美债占GDP比重的持续上升,未来美债被调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种格局下如何合理配置我国的外汇储备,提高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
主持人:尽管美债爆出信任危机,但中国先前连续两个月增持美债,日本也继续增持美债,这是否表明各国对美国债务信心不减?
张磊:目前能与美元的地位抗衡的只有欧元,相比较而言,欧债危机对于全球的影响似乎更为显著,美元比欧元更具有安全性。在我国的外汇储备配置上,尤其是自2008年以来,美债的持有和出售过程中的灵活性越来越强了。综合判断,目前美国的实体经济仍然是在复苏,尽管前期9.2%的失业率相对比较高,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美国经济复苏的主线即私人就业还是在增加,主要问题在于当前政府债务约束所导致的政府就业大幅度下降。分结构来看,美国的就业、库存情况以及制造业复苏的格局还是可以看得到的。这种格局下我们增持一些美元,既是无奈选择和也是欧美债务危机下的正常选择。
短期通胀风险更为明显
主持人:从二季度经济数据来看,GDP季度增速出现一定回落,CPI涨幅继续攀升,未来经济回落和通胀上升的风险哪个更大?
张磊:短期来看通胀压力还是相对比较大,未来几个月能否看到比较明显的通胀拐点,是大家普遍所关心的。但如果从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来看,我们觉得通胀压力相对会有所减弱。目前的通胀上行压力主要在于食品价格上涨,随着食品供给周期的到来,7月份CPI涨幅可能会出现缓慢回落,8月份则出现加速回落,年底可能回落至4%或略高一些的水平。明年上半年没有新的意外因素出现,我们判断CPI涨幅将实现3.5%-3.8%的水平。
从经济增长来看,我个人判断压力不会特别大。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保持高位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从宏观经济数字上看到经济停滞的风险。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