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频(微博)
本文系网易女人“女人写时评”栏目独家约稿,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传媒大亨老默多克因旗下《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到英国议会接受质询,在会场上突遭听众“袭击”,他的妻子邓文迪迅速阻拦袭击者,据说给了他一巴掌。
邓文迪亮了。现场画面在世界各地的电视上反复播放,福布斯网站说“这令这名真正的中国女强人走进媒体的闪光灯下。”中文微博上也出现了许多赞美,“娶妻当如邓文迪”、“她树立了一个良好的中国妇女形象”之类。
无论默多克有多无耻,人身袭击肯定是错的,仅就这一事件对他和他的保护者表示支持不足为奇。奇怪的是为何要把支持上升到吹捧的行动,而且动用“爱情忠诚”和“中国妇女”这样的砝码。
邓文迪半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与默多克结婚,她的社会地位和“事业成就”莫不因此。对她谋取和保护婚姻利益的手法,评价人有不同,但显然的是,她的“成功”不可复制,没什么可供其他妇女效仿的价值。突发状况下人们相互援助并不需要多么深厚的感情,何况夫妻本是利益共同体,对走夫贵妻荣路线的邓文迪来说,保护默多克就是保护她自己,这有何高尚可言?如果她挺身施援无利益关系的陌生人,那才算令人敬佩。
总之邓文迪此举和她的发达之路一样无甚公共性,被拿来大作文章,实在莫名其妙。不想猜测其中有无公关因素,但可见的是,默多克因祸得福,在他自认的“最卑微的一天”反而意外赢得同情分,新闻集团股票止跌反弹了。背后是什么公众心理呢?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段采访中,一位普通英国妇女说,看到默多克这样有权势的人如普通无助老人一般遭到粗暴对待,心里很不舒服。说刻薄点,这种看法来自趋炎附势的惯性,许多权势者被“扒皮”、被赶下神坛时都能得到同情怜悯,不是因为他们真值得这样,而或许是因为,一些习惯了仰视他们的人,不愿放弃这种习惯;一些相信为权势可以不择手段的人,更不愿看到权势的破产。所以,当看到邓文迪“证明”了这个家族中人仍然是那么“牛”的时候,或许,有些需要继续仰视这个家族和她的“成功”的人,重新满意了……。
野心勃勃,不择手段,媚惑男人以求上位——在一些西方国家,或许不乏这样一种对异族妇女形象的建构。一方面承认妇女可以用性魅力做交易,但同时又要在一定程度上用非议控制这种交易,以免既有社会秩序被淆乱太多,这是男权社会的双重逻辑。对邓文迪这样不走寻常路地站到社会“最顶端”的妇女,基于功利价值观的敬佩,和基于保守秩序的恐惧混合在一起,都归结到对“中国妇女”这种他者的想象性评价。将邓文迪与“虎妈”并列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虎妈”也是闯入西方主流社会,令其敬佩又恐惧的东方妇女。
当这种西方式的想象性评价被中国人接手,却被用来当作民族主义自豪的养料,在看似已经高度全球化实则文化区隔仍然深重的今天,这也算桔枳之变的一种新样式。邓文迪的所做所为中到底有多少“国民性”成分?真是看不出来。贴个中国标签在她身上就想分享她的荣耀,那是妄想;让中国人和中国妇女为她的人生选择背书,也未必公平——把抓住个有钱老男人当作终生事业,这只能纯属个人选择。
至于那些把邓文迪树为爱情样板的(男)人,真不好意思问一句:您以为您是默多克?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