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阿富汗到珠峰再到汶川,在物理距离上她好像越走离我们越近了,其实她每天都陪在我们的身边用她的声音告诉我们身边的事情。她用女性细腻的观察告诉着我们生活的惊喜、世界的变化,每一次都用平凡的视角告诉我们不平凡的事件。还记得汶川地震时她的眼泪,我想那不是软弱而更是一种坚强;还记得珠峰圣火传递成功时,她惊喜的欢呼,我想那不是失礼而更是一种信念;还记得国庆六十年,她的现场,她的视角,她的深度……这就是一个新闻人,她的粉丝说,因为她,他们爱上了新闻,因为她,他们了解了新闻的内涵;因为她,他们开始关注生活。感恩节这天我们走近她,聆听一个新闻人对生活的感动,我们一起走进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张泉灵……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做新闻的动力来自强烈的好奇心
本网记者:还记得您的第一个采访是什么吗?
张泉灵:我在进中央台之后做的第一个片子是关于三毛的无形资产。在1997年,无形资产还是个很新的话题,当时我看到一条新闻说,三毛被评估的无形资产高达5.6个亿,5.6个亿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我们不知道一个仅仅是大家喜欢的漫画人物,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无形资产,于是我就去做了那样一个节目,那是我做的第一个片子。
本网记者:那您当时会像我现在这样紧张吗?
张泉灵:我还好,那么,你为什么要紧张?
本网记者:感觉采访名人,突然间就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
张泉灵:你的紧张是来自于你怕你自己表现不够好是吗?
本网记者:对。
张泉灵:我入这一行主要的动力是因为我有特别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当我在一个新闻现场的时候,我不太去考虑我表现得好不好,而是更加注重事情本身。一个漫画人物,无形资产5.6个亿,怎么评出来的,算出来5.6个亿之后意味着什么,比如说张乐平的家里会有这么多的钱吗?你会有很多的好奇心,所以我到现场都是为了解决那些好奇心的,不太在乎自己到底表现得好不好,所以我能从一开始就不太紧张,主要是因为这个原因。
本网记者:但是我知道您最初是想当一名律师,这跟您现在的职业差距又特别大。
张泉灵:那是我在上大学之前的一个愿望,因为那时我看了很多美国的法庭电影,觉得能为了一个人的名誉、一个人的生死、一个人未来的生活去跟他人辩论,我觉得这是一件需要逻辑思维和口才的事情。我一直认为这两方面我可能是比较强的,所以我当时就想当一名律师。但是阴差阳错地在高考中我去学了一个自己完全没有想到的语言,然后又阴差阳错地在学语言的过程当中,爱上了电视,但是很好,我觉得最后回过头来想,我从不后悔我上了北大,我也很感谢因为这段学习的经历,让我找到了我真的喜欢的职业。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北大给了我开阔的胸襟
本网记者:北大是一个给了您很多底蕴的地方?
回复该发言
张泉灵:享受职业带来的责任和快乐
2 回复:张泉灵:享受职业带来的责任和快乐
月缺心2011-07-20 23:07:10 发表
张泉灵:北大教给我最多的地方是它有一个很开阔的胸襟。上北大最大的好处是你可以去上各个学科,因为它是个综合性的学校,而且很多科目都是强项,你可以上很多综合性的选修课。我在上北大的第一学年就把我四学年选修课的学分全部修满了。对我来说跟现在做记者一样,不是为了去得奖,不是为了去感觉自己的表现好不好,而是因为它能满足我的好奇心。在北大也是,我不是为了去修满那些学分而学,而是我觉得这些课程都特别有意思。现在想起来,可能会觉得我在北大的选修课特别没有系统性,我记得我第一年修过旅游山水和地质,动物心理学、刑侦法医学、电影欣赏。你会觉得它很杂,但是它很有意思,会满足你很多的好奇心,会教给你一些思考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学的动物心理学,最后的考试是没有书面考试的,需要你写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要去观察一只猴子,要去认一只你的猴子,你要去认识它。到动物园猴山看所有的猴子都长得差不多,其实它们都是不一样的,当你认识它们后会发现每一只猴子有自己的个性,有的也会腼腆。它在它的社会当中是个什么样的地位,它先跟谁好又跟谁好,昨天又跟谁打架了,你每天要去观察它,这就和观察社会和观察人非常相似,每天去给它记一个日记,最后分析你的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特征。这些课程会教给你很多方法,非常有意思,而且如果不是北大的话,我可能不会去参加《中华文明之光》专题片的拍摄。我不会发现说原来我喜欢电视,不会发现原来记者最合我的口味。
本网记者:我感觉您在讲述这段大学生活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特别的快乐,您在工作中的状态也是这样的吗?
张泉灵:差不多。
本网记者:好多人都说做电视累,尤其是女电视人,这是一个特别累的职业吗?
张泉灵:我觉得只要是你喜欢的事情,累一点也是很高兴的。否则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去锻炼身体,你有没有去问过一个主动锻炼身体的人说,“我觉得跑45分钟很累,那你为什么还要做这件事情。”你肯定不会问。因为这是他主动的选择,他觉得在当中收益要比累要多,而且累本身也是一种收获,电视对我来说也一样,新闻对我来说也一样。
本网记者:在这个不停地追求或者享受的过程中,您觉得电视带给您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张泉灵:我一直说当记者最大的好处是你可以去别人去不了的地方,经历别人经历不了的事情,见很多别人见不着的人,然后可以把所有这些你得到的精华都凝聚到自己的身上,丰富自己的人生,然后你还有一个平台可以传播出去,丰富更多的人的人生,你不觉得它很神奇吗?
本网记者:听起来似乎很神奇。
张泉灵:就是这样的,事实上也如此。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什么样性格的人就会出什么样的作品
本网记者:我们知道2008年5月9日的时候您还在珠峰进行奥运圣火传递的报道,但是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后,您可以说马不停蹄地又去了汶川,那您面对这样一个转变,面对这种危险的转变您有没有害怕过?
张泉灵:其实危险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我觉得不存在害不害怕的选择。当初我们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就已经选择这个职业的特性,这个职业的特性就是要求你一定要到第一线去,第一线意味着会有很多危险存在。所以我觉得不是说面临地震了我要想一想危不危险,要去战场了又要想一想危不危险,水灾了我又想一想危不危险,这个思考我觉得在我们这已经不存在了。当你选这个职业的时候,它已经决定了您会面临什么。
回复该发言
本网记者:我感觉您在讲述这段大学生活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特别的快乐,您在工作中的状态也是这样的吗?
张泉灵:差不多。
本网记者:好多人都说做电视累,尤其是女电视人,这是一个特别累的职业吗?
张泉灵:我觉得只要是你喜欢的事情,累一点也是很高兴的。否则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去锻炼身体,你有没有去问过一个主动锻炼身体的人说,“我觉得跑45分钟很累,那你为什么还要做这件事情。”你肯定不会问。因为这是他主动的选择,他觉得在当中收益要比累要多,而且累本身也是一种收获,电视对我来说也一样,新闻对我来说也一样。
本网记者:在这个不停地追求或者享受的过程中,您觉得电视带给您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张泉灵:我一直说当记者最大的好处是你可以去别人去不了的地方,经历别人经历不了的事情,见很多别人见不着的人,然后可以把所有这些你得到的精华都凝聚到自己的身上,丰富自己的人生,然后你还有一个平台可以传播出去,丰富更多的人的人生,你不觉得它很神奇吗?
本网记者:听起来似乎很神奇。
张泉灵:就是这样的,事实上也如此。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什么样性格的人就会出什么样的作品
本网记者:我们知道2008年5月9日的时候您还在珠峰进行奥运圣火传递的报道,但是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后,您可以说马不停蹄地又去了汶川,那您面对这样一个转变,面对这种危险的转变您有没有害怕过?
张泉灵:其实危险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我觉得不存在害不害怕的选择。当初我们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就已经选择这个职业的特性,这个职业的特性就是要求你一定要到第一线去,第一线意味着会有很多危险存在。所以我觉得不是说面临地震了我要想一想危不危险,要去战场了又要想一想危不危险,水灾了我又想一想危不危险,这个思考我觉得在我们这已经不存在了。当你选这个职业的时候,它已经决定了您会面临什么。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张泉灵:享受职业带来的责任和快乐
月缺心2011-07-20 23:07:10 发表
第二,越危险的地方才越有新闻,就因为别人去不了,就因为它不同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它才有新闻的存在。而且很多人会说特别你是一个女记者,你会不会觉得很危险。我常说的是其实在危险面前不分男女,一座山要塌下来,不会挑女的砸男的不砸,一个房子要塌下来不是说男的跑得出去女的跑不出去,我觉得不存在这样的差异。相反我觉得可能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女性其实有独特的优势。第一方面的优势是她会被所有的救援者更多的照顾,如果你是一个男记者,所有人都会认为你有自我保障的能力,当然女记者也一样自我保障,从我们的本意说这样。但是实际上你会被更多地照顾一些。很多像这样危险的场合,像灾难的场合,女记者的采访有她特别个性的优势,她非常容易跟别人交流。会面对很多受灾的人,比如说你甚至会接触到一些产妇、孩子,他们都更容易跟女人敞开心扉,于是在这样的场合里女性反而更有她独特的优势。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本网记者:那您说经历了汶川地震,全体中国人都成长了,那么您自己的成长又在呢?
张泉灵:首先很现实的问题,经过汶川地震我的职业生涯有一个突然的拔高,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对于我内心来说,其实我本人也有一些变化,我一直以为在经历了灾难之后,人心会变得更硬,比如说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医生在面对了很多死亡之后他们的内心会更硬。我以前也会这么想记者这个职业,当我们见到了太多的生死离别,见到了太多的大灾难的场面之后,我以为我的内心会变得更硬,后来我发现我不是。我现在要比以前内心柔软的地方暴露得更加明显,比如说我现在在播一段新闻的时候,当播到感人的地方,我心里会有很多的联想,这个联想也许是我在地震的现场,也许是我在舟曲泥石流的现场,看到很多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故事。我会想起我在灾区结交的很多的朋友,他们会让我这种情感成倍地凸显出来,所以我觉得现在其实比原来更容易掉眼泪,更容易找到自己内心的柔软。我有一段时间想过,这样的柔软的地方是否对于记者来说是一个障碍,因为记者这个职业更多的时候是要求我们保持理智,要求我们有更大的一个承受力,但我觉得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内心的这一处柔软其实更是人非常宝贵的地方。因为感动是我们很多前进的动力。
本网记者:听过好多记者说,一个人如果先被自己感动,然后传播出去的东西,才能更让别人感动,我觉得您对这一点体会,在经历了这么多以后是不是会更加深刻一点?
张泉灵:其实不光是在感动这件事情上,作为记者来说,特别是新闻记者,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出什么样的作品,你就会在现场有什么样的态度。很多人问我说在现场有没有一些守则,比如说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但是关键还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平时是怎么为人处事的,你在新闻现场很难掩饰,其实你就会变成那样一个人,你最后就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作品,你最后能不能真正打动观众,完全在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重大新闻也可以做的很民生
本网记者:您现在不仅在新闻第一线,也经常在演播室里,但您说您更喜欢在第一线,您觉得这两者对您来说有什么特别大的差别吗?
回复该发言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本网记者:那您说经历了汶川地震,全体中国人都成长了,那么您自己的成长又在呢?
张泉灵:首先很现实的问题,经过汶川地震我的职业生涯有一个突然的拔高,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对于我内心来说,其实我本人也有一些变化,我一直以为在经历了灾难之后,人心会变得更硬,比如说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医生在面对了很多死亡之后他们的内心会更硬。我以前也会这么想记者这个职业,当我们见到了太多的生死离别,见到了太多的大灾难的场面之后,我以为我的内心会变得更硬,后来我发现我不是。我现在要比以前内心柔软的地方暴露得更加明显,比如说我现在在播一段新闻的时候,当播到感人的地方,我心里会有很多的联想,这个联想也许是我在地震的现场,也许是我在舟曲泥石流的现场,看到很多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故事。我会想起我在灾区结交的很多的朋友,他们会让我这种情感成倍地凸显出来,所以我觉得现在其实比原来更容易掉眼泪,更容易找到自己内心的柔软。我有一段时间想过,这样的柔软的地方是否对于记者来说是一个障碍,因为记者这个职业更多的时候是要求我们保持理智,要求我们有更大的一个承受力,但我觉得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内心的这一处柔软其实更是人非常宝贵的地方。因为感动是我们很多前进的动力。
本网记者:听过好多记者说,一个人如果先被自己感动,然后传播出去的东西,才能更让别人感动,我觉得您对这一点体会,在经历了这么多以后是不是会更加深刻一点?
张泉灵:其实不光是在感动这件事情上,作为记者来说,特别是新闻记者,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出什么样的作品,你就会在现场有什么样的态度。很多人问我说在现场有没有一些守则,比如说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但是关键还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平时是怎么为人处事的,你在新闻现场很难掩饰,其实你就会变成那样一个人,你最后就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作品,你最后能不能真正打动观众,完全在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重大新闻也可以做的很民生
本网记者:您现在不仅在新闻第一线,也经常在演播室里,但您说您更喜欢在第一线,您觉得这两者对您来说有什么特别大的差别吗?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张泉灵:享受职业带来的责任和快乐
月缺心2011-07-20 23:07:10 发表
张泉灵:其实这两者对我来说都很重要,演播室里的好处是你可以看到的东西特别宏观,就是你可以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看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比如说我每天主持一档一个小时的《东方时空》,每天的大新闻我都不会漏过,这样我就会更加清楚地看到整个中国在这个转型期的变化,这样我的脉络和宏观视角都会做得非常的好。然后在现场就是“接地气”的,你站在宏观的角度是可以预判事件会怎么变化,但你无法预判一个人在某一个现场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样的“地气”,这样面对面的接触,这样的对中国国情直接的零距离的贴近是必须的。演播室里可以培养一个宏观视角,到现场就是去接地气,这两者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我觉得哪个都少不了。
本网记者:好像人们一说起央视就感觉是一个很高高在上的平台,它的很多关注的角度一般都是很宏观,很扩大的一种视野,您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怎样做民生新闻才能让老百姓更爱看,而不仅仅是只有高端的访谈节目。
张泉灵:我觉得所谓央视的高端,第一个是它有一个更大的平台,比如说它关注全国,甚至现在要求即便做国内新闻也要站在世界的角度来关注中国的变化。这是央视的一个优势,央视是一个国家电视台,很多央视节目的态度,央视的观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声音,代表了中国最正面的声音,所以这是央视的高度。但是这个高度不妨碍我们在民生新闻上一定要跟老百姓贴得很近,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新闻的人必须要做的事情,这要求我们做几个很基本的事情;第一,我们的新闻一定要到现场去做,我们不要在电脑前检索,我们不要简单的一个电话采访传点画面回来就可以凑成新闻。我们一定要真的实在地去接触第一现场接触当事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即便在很多当天发生的新闻当中,我们也要尽量地去跟当事人去采访,我们要贴近,民生新闻就是你要到民间去才有民生新闻。所以我觉得这两者其实不矛盾,央视现在有大量的民生新闻,我每天都在组稿,组《东方时空》一个小时的新闻稿。这当中民生新闻的量会占到至少三分之一,而且即便是重大政策的新闻,其实也是民生的,我们的政策不是在上面喊口号,跟老百姓没关系,我们的每一个政策其实都跟民生有关系,有一些不那么直接,但是它有关联。比如说G20,这么重要一个国际的会议,现在说判断一个国家的地位,既能参加联合国的安理会,能够在政治安全上发出声明的,又能够在G20上在政治经济政策上发出声音的国家才算是一个大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才是这两个会议都可以参加了。因为以前是G8,中国只是一个观察者只能旁听,由这场金融危机变成了G20,变成了G20之后中国才是一个真正有发言权的国家。这么高端的一个新闻,你说它民生,它也完全可以民生,比如这次G20一个主要话题是汇率,汇率和我们的生活太有关系了,汇率牵涉到比如说我们留学生的生活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出口企业会发生变化,出口企业发生了变化,意味着近两亿农民工他们的工作会发生变化,汇率的变化热钱流入会导致加剧通胀压力,这一轮的物价上涨跟这都有关系。
所以你能说G20不民生吗,G20是可以做得民生的,这也是我们最近考虑比较多的,从10月22日开始,《东方时空》在进行内部的一轮调整,虽然我们没有对外说改版,形式上没有变化,但是我们这一轮内部调整,主要的就是这个事情。第一我们要坚守我们的理想,作为央视这样一个国家媒体,这样一个高端媒体,重大的政策、政治、经济全都不能放过。但是我们要让老百姓能够接受它,我们要把这样的新闻也做得民生,这是我们一个很高的标准,所以我们提出了第一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不能让老百姓看不懂我们的大新闻,如果看不懂,不是大新闻有问题,是我们做得不好。
回复该发言
本网记者:好像人们一说起央视就感觉是一个很高高在上的平台,它的很多关注的角度一般都是很宏观,很扩大的一种视野,您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怎样做民生新闻才能让老百姓更爱看,而不仅仅是只有高端的访谈节目。
张泉灵:我觉得所谓央视的高端,第一个是它有一个更大的平台,比如说它关注全国,甚至现在要求即便做国内新闻也要站在世界的角度来关注中国的变化。这是央视的一个优势,央视是一个国家电视台,很多央视节目的态度,央视的观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声音,代表了中国最正面的声音,所以这是央视的高度。但是这个高度不妨碍我们在民生新闻上一定要跟老百姓贴得很近,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新闻的人必须要做的事情,这要求我们做几个很基本的事情;第一,我们的新闻一定要到现场去做,我们不要在电脑前检索,我们不要简单的一个电话采访传点画面回来就可以凑成新闻。我们一定要真的实在地去接触第一现场接触当事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即便在很多当天发生的新闻当中,我们也要尽量地去跟当事人去采访,我们要贴近,民生新闻就是你要到民间去才有民生新闻。所以我觉得这两者其实不矛盾,央视现在有大量的民生新闻,我每天都在组稿,组《东方时空》一个小时的新闻稿。这当中民生新闻的量会占到至少三分之一,而且即便是重大政策的新闻,其实也是民生的,我们的政策不是在上面喊口号,跟老百姓没关系,我们的每一个政策其实都跟民生有关系,有一些不那么直接,但是它有关联。比如说G20,这么重要一个国际的会议,现在说判断一个国家的地位,既能参加联合国的安理会,能够在政治安全上发出声明的,又能够在G20上在政治经济政策上发出声音的国家才算是一个大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才是这两个会议都可以参加了。因为以前是G8,中国只是一个观察者只能旁听,由这场金融危机变成了G20,变成了G20之后中国才是一个真正有发言权的国家。这么高端的一个新闻,你说它民生,它也完全可以民生,比如这次G20一个主要话题是汇率,汇率和我们的生活太有关系了,汇率牵涉到比如说我们留学生的生活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出口企业会发生变化,出口企业发生了变化,意味着近两亿农民工他们的工作会发生变化,汇率的变化热钱流入会导致加剧通胀压力,这一轮的物价上涨跟这都有关系。
所以你能说G20不民生吗,G20是可以做得民生的,这也是我们最近考虑比较多的,从10月22日开始,《东方时空》在进行内部的一轮调整,虽然我们没有对外说改版,形式上没有变化,但是我们这一轮内部调整,主要的就是这个事情。第一我们要坚守我们的理想,作为央视这样一个国家媒体,这样一个高端媒体,重大的政策、政治、经济全都不能放过。但是我们要让老百姓能够接受它,我们要把这样的新闻也做得民生,这是我们一个很高的标准,所以我们提出了第一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不能让老百姓看不懂我们的大新闻,如果看不懂,不是大新闻有问题,是我们做得不好。
回复该发言
5 回复:张泉灵:享受职业带来的责任和快乐
月缺心2011-07-20 23:07:10 发表
所以我们现在第一台阶是不做看不懂的新闻,第二台阶是要让我们的新闻变得更有思想,要让我们的价值为百姓所接受。我觉得《东方时空》可以完成四个围堵,第一我们做的新闻要跟时间赛跑,就是最热点的、动态新闻我们不能丢,随时要跟进,要有更新,要跟时间赛跑。第二要跟思想对话,重大的政策我们要解读,所有新闻人认为重要的,我们要让老百姓也觉得它重要,不要我们认为重要的就让老百姓觉得枯燥觉得这件事情不重要。那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我们就要思想上对话才能做到这一点。第三,我们要跟真相较劲,我们要做大量调查类的东西,你看到的真相是什么,后面的真相是什么,背景的真相是什么,一连串关联的真相是什么,我们要跟真相较劲。第四,我们要让我们的眼睛和我们的心灵能够有触动,有很多新闻,你可能暂时找不到他有多宏大的意义,多宏大的背景,但是它让我们的视觉惊奇,这是电视的魅力。它让我们的内心感动,这是我们很多做新闻人的价值。
我觉得说至少得符合这四个方面的一个,才能上我们真正重要的新闻,如果不符合,那我就认为没有做到位,我就不要。
本网记者:听您这一番话对我自己也是一个很大的触动,一直以来我在看省级卫视和看中央电视台,就老是觉得民生新闻是两个很落差的东西。省级卫视有的东西就是很零碎的东西,但是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又感觉是一个很高的高度,老觉得是不是有一点点百姓靠不着?
张泉灵:我觉得这其实是对民生新闻的一个误解,我们之前有一些民生新闻大家就理解成是,精神病人在路口指挥交通,牛上树,狗上房,这叫民生新闻,不排除这是民生新闻的一类,但事实上有更多的民生新闻值得我们去关注。首先我们要认识一点,是不是精神病人指挥交通、牛上树、狗上房就会有好的观众评价,未必。而且我们得认识我们的观众,中国的观众其实是很关注大事情和很关注政治的,他关注中国的命运,这在国外并不多见。比如说我们从10月22日,《东方时空》在内部进行一个调整,我们做了个实验,就G20这一新闻,在以前这是个收视的谷点,但现在不是了,就我们把它调整了,我们把它做得民生了,我们告诉观众,G20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的时候,它就是一个收视的上曲线。它虽然不是收视的最顶峰,但是它只要是一个上曲线就说明我们这一步走对了,剩下的只是我们走得多好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民生新闻第一要花大力气去做,第二民生新闻是需要有很强的知识积累的,第三民生新闻是有格调的。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主持人的个性化不该盖过新闻本身
本网记者:那在中国,不光是民生新闻这个问题,还有很多现象,比如在中国主持人在一个节目中占的比重,往往大于了这个节目的内容,您觉得主持人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这个现象在一些娱乐节目中好像更明显些?
张泉灵:我觉得可能新闻和娱乐不太一样,其实主持人在新闻节目当中他有几个作用,第一他是一个栏目的识别标志,今天东方传媒集团的副总陈总还在说,原本的竞争是电视台和电视台的竞争,现在已经到了频道和频道的竞争,比如说我要看新闻频道,我要看第一财经,再接下来可能就会形成主持人品牌的竞争。我要看谁的节目,他去哪里说什么我就看哪里的,慢慢成为这个栏目认知的标志。第二,主持人表达会形成一种个性化的容易被观众接受的东西,这是在栏目内部的。
回复该发言
我觉得说至少得符合这四个方面的一个,才能上我们真正重要的新闻,如果不符合,那我就认为没有做到位,我就不要。
本网记者:听您这一番话对我自己也是一个很大的触动,一直以来我在看省级卫视和看中央电视台,就老是觉得民生新闻是两个很落差的东西。省级卫视有的东西就是很零碎的东西,但是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又感觉是一个很高的高度,老觉得是不是有一点点百姓靠不着?
张泉灵:我觉得这其实是对民生新闻的一个误解,我们之前有一些民生新闻大家就理解成是,精神病人在路口指挥交通,牛上树,狗上房,这叫民生新闻,不排除这是民生新闻的一类,但事实上有更多的民生新闻值得我们去关注。首先我们要认识一点,是不是精神病人指挥交通、牛上树、狗上房就会有好的观众评价,未必。而且我们得认识我们的观众,中国的观众其实是很关注大事情和很关注政治的,他关注中国的命运,这在国外并不多见。比如说我们从10月22日,《东方时空》在内部进行一个调整,我们做了个实验,就G20这一新闻,在以前这是个收视的谷点,但现在不是了,就我们把它调整了,我们把它做得民生了,我们告诉观众,G20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的时候,它就是一个收视的上曲线。它虽然不是收视的最顶峰,但是它只要是一个上曲线就说明我们这一步走对了,剩下的只是我们走得多好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民生新闻第一要花大力气去做,第二民生新闻是需要有很强的知识积累的,第三民生新闻是有格调的。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主持人的个性化不该盖过新闻本身
本网记者:那在中国,不光是民生新闻这个问题,还有很多现象,比如在中国主持人在一个节目中占的比重,往往大于了这个节目的内容,您觉得主持人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这个现象在一些娱乐节目中好像更明显些?
张泉灵:我觉得可能新闻和娱乐不太一样,其实主持人在新闻节目当中他有几个作用,第一他是一个栏目的识别标志,今天东方传媒集团的副总陈总还在说,原本的竞争是电视台和电视台的竞争,现在已经到了频道和频道的竞争,比如说我要看新闻频道,我要看第一财经,再接下来可能就会形成主持人品牌的竞争。我要看谁的节目,他去哪里说什么我就看哪里的,慢慢成为这个栏目认知的标志。第二,主持人表达会形成一种个性化的容易被观众接受的东西,这是在栏目内部的。
回复该发言
6 回复:张泉灵:享受职业带来的责任和快乐
月缺心2011-07-20 23:07:10 发表
我想不管怎么样其实只要是新闻栏目,主持人的表达只是一种方式,我用镜头表达,我用画面表达,我用主持人表达这是一种方式。但是其实核还在新闻,主持人盖不过新闻本身,主持人说的话也是为新闻服务的。这点可能在现场的时候就更为明显,一切都来源于一个基础,就是我们要把新闻作为一个真正的内核,不要由脸去盖住新闻,一切都是为这个新闻的内核服务的。
本网记者:主持人在新闻中所起的作用,是让百姓更明白这个新闻真正的价值在哪吗?
张泉灵:不完全是这样,我觉得主持人基本有几个作用。第一,主持人能起到一些解释性的作用。第二主持人可以作为媒体代言的评论者。第三,主持人让这条新闻变得更有个性化,在海量信息当中,可能八个台,八百个台都说的同一件事情,我为什么要看他说呢?就是他个性化的表达。第四,就是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标志性的作用,起到一个品牌的作用,比如说可能N个品牌都出这样的黑色连衣裙为什么选这个呢?一开始可能说这个款式我喜欢,后来就是你说我喜欢这个牌子的东西,主持人也一样。
本网记者:面对现在很多新媒体的崛起,您觉得主持人在这种新的冲击下,新的背景下又该怎样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呢?
张泉灵:我觉得正因为有了新媒体的冲击,主持人他的品牌作用和个性化表达变得更重要,因为原本我们是贩卖信息,但现在新媒体的冲击,海量信息,所以我们现在贩卖的是我对信息选择的标准和我的价值、思想,这要靠主持人传递。所以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对新媒体的冲击来说,主持人除了个性化外,真正能不能传递价值观,传递思想就变得更加重要。另外一点可能新媒体的冲击会让主持人有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我们电视收看习惯和电视制作习惯,会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而发生不同。比如说当流媒体做得更好的时候,当手机的点播和阅读变得更为普遍的时候。当如果有一天一年四季,每一个人都可以是现场报道员的时候,那主持人的工作方法和他的展现力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还要面对一件事情,我们这一代的价值观是先于网络的,已经完成的。所以我们的价值观并不受网络的影响,或者受影响会比较少,网络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阅读方式。网络对于更年轻的一代来说是价值观的形成点,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是从网络来阅读的时候,他们的价值观会被网络的价值观越来越同化,就越来越从网络来形成他们的价值观。对主持人来说,可能对于未来的中国新闻和未来的中国电视来说都必须面对这一点改变。
本网记者:随着新兴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说现在只要你有一个博客,或者微博,你就是一个媒体人。
张泉灵:但是你是否是一个广受观众关注的媒体人,或者说你是否是一个有权威的,有价值认同的媒体人,有的人可能会有很多的粉丝,但是他的粉丝是否都很认同他的,这是另外一回事。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现在除了会做新闻好像不会做别的了
本网记者:我在做您访谈之前,看了百度贴吧,您的很多粉丝称自己为“泉水”,他们说看您节目让他们对新闻的深度有了更深的了解,看您的节目也让他们对新闻有了不同的认识。他们甚至给您的这种精神起了名字,叫“泉灵精神”。您觉得他们的这种认同给您带来了什么,或者说是您怎么理解他们眼中的“泉灵精神”呢?
张泉灵:我还是这么说,这是记者生活的特别大的魅力之一,你自己吸收到的养分,你有一个平台,可以让更多人来分享这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回复该发言
本网记者:主持人在新闻中所起的作用,是让百姓更明白这个新闻真正的价值在哪吗?
张泉灵:不完全是这样,我觉得主持人基本有几个作用。第一,主持人能起到一些解释性的作用。第二主持人可以作为媒体代言的评论者。第三,主持人让这条新闻变得更有个性化,在海量信息当中,可能八个台,八百个台都说的同一件事情,我为什么要看他说呢?就是他个性化的表达。第四,就是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标志性的作用,起到一个品牌的作用,比如说可能N个品牌都出这样的黑色连衣裙为什么选这个呢?一开始可能说这个款式我喜欢,后来就是你说我喜欢这个牌子的东西,主持人也一样。
本网记者:面对现在很多新媒体的崛起,您觉得主持人在这种新的冲击下,新的背景下又该怎样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呢?
张泉灵:我觉得正因为有了新媒体的冲击,主持人他的品牌作用和个性化表达变得更重要,因为原本我们是贩卖信息,但现在新媒体的冲击,海量信息,所以我们现在贩卖的是我对信息选择的标准和我的价值、思想,这要靠主持人传递。所以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对新媒体的冲击来说,主持人除了个性化外,真正能不能传递价值观,传递思想就变得更加重要。另外一点可能新媒体的冲击会让主持人有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我们电视收看习惯和电视制作习惯,会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而发生不同。比如说当流媒体做得更好的时候,当手机的点播和阅读变得更为普遍的时候。当如果有一天一年四季,每一个人都可以是现场报道员的时候,那主持人的工作方法和他的展现力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还要面对一件事情,我们这一代的价值观是先于网络的,已经完成的。所以我们的价值观并不受网络的影响,或者受影响会比较少,网络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阅读方式。网络对于更年轻的一代来说是价值观的形成点,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是从网络来阅读的时候,他们的价值观会被网络的价值观越来越同化,就越来越从网络来形成他们的价值观。对主持人来说,可能对于未来的中国新闻和未来的中国电视来说都必须面对这一点改变。
本网记者:随着新兴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说现在只要你有一个博客,或者微博,你就是一个媒体人。
张泉灵:但是你是否是一个广受观众关注的媒体人,或者说你是否是一个有权威的,有价值认同的媒体人,有的人可能会有很多的粉丝,但是他的粉丝是否都很认同他的,这是另外一回事。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现在除了会做新闻好像不会做别的了
本网记者:我在做您访谈之前,看了百度贴吧,您的很多粉丝称自己为“泉水”,他们说看您节目让他们对新闻的深度有了更深的了解,看您的节目也让他们对新闻有了不同的认识。他们甚至给您的这种精神起了名字,叫“泉灵精神”。您觉得他们的这种认同给您带来了什么,或者说是您怎么理解他们眼中的“泉灵精神”呢?
张泉灵:我还是这么说,这是记者生活的特别大的魅力之一,你自己吸收到的养分,你有一个平台,可以让更多人来分享这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回复该发言
7 回复:张泉灵:享受职业带来的责任和快乐
月缺心2011-07-20 23:07:10 发表
本网记者:在他们眼里您是一个特别坚强、特别乐观、特别热爱生活的人,他们会传您一些做饭的帖子,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帖子,在生活中你也是这样的吗?
张泉灵:好惭愧我已经很久没下过厨房了。
本网记者:去年记者节的时候您说新闻是打算做一辈子的事业,您觉得是哪方面让您坚持下来?
张泉灵:你想如果有一个职业,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可以让你的一辈子变成像别人的几辈子,您的生命可以特别丰满,而且每天都是新的,虽然当记者的我们在一天天地变老,但是你每天面对的事都是新的,那这个职业为什么不能做一辈子?
本网记者:这的确实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职业。
张泉灵:而且现在除了会做新闻好像不会做别的了。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做慈善让我有更多的机会长了更敏锐的眼睛
本网记者:我知道您在业余时间,还会经常去做一些慈善事业,您觉得做这种慈善事业对您的工作,或者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张泉灵:其实这种事情它跟我们的工作真的是分不开,因为记者很多的时候是在做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报道能够改变这个社会的事情。在中国现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社会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强,你不能所有的事情等着政府来解决,13亿人的事情,我们作为社会人自己得有社会人的责任。所以现在很多的事情要靠慈善来解决,或者靠社会力量来解决。那记者就要成为这个方面很大的一个推动者,比如说我现在正在走一个手续,我马上会成为四川消防的代言人。当你看到了那么多的火灾,看到那么多的灾害,其实很大程度上,你不能等到出了事再靠消防去救,这时你给消防再多的人,再多的能力,再多的装备也来不及的。中国这么大而且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所以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让我们每一个人有自己的安全意识,要有消防意识。在四川,在5 12地震当中有一所学校,就是因为校长特别重视安全意识,总是让孩子们来进行演练,结果那个学校地震时一个人都没有遇险。作为形象代言人来说,我们可能要做一项工作,不是夸消防有多好,而是要让更多的老百姓建立安全意识。
上海大火之后,我们记者去暗访很多地方,看到这样的情况,就在一个小商品市场里,很多的老板把自己的货堆在走廊里,为了方便他还在里面抽烟,然后我们记者问他,这多危险,上海刚刚发生了大火你知不知道。老板就这么说,这个火要着怎么着都来不及,要不着怎么着都不会着。这种话很常听到,我们经常会给自己这样的借口。这其实是给自己麻痹大意的一个借口,给自己可以放任自流的一个借口。那等到真的火着起来,对他来说是身家性命,他所有的货在里面,钱在里面,人在里面,这个安全意识需要不断地去讲。讲一次未必有用,要讲很多次,慢慢地让大家都有这个意识,就会有效果,有变化。
另外做慈善这件事情跟我们很多的工作有关联。比如说我这两天开会,有一个同行递给我一封信,他们正在由媒体推动做一个慈善的事情,是我以前真的没有想到的。我关注过很多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像希望工程等等,现在农村所有孩子上学已经两免一补,不要钱了,连书本都不要钱了。但是我没有想到字典却成了问题,他专门给我看了一个他们做的调查采访,按照要求二年级的所有孩子都要会查字典,这样遇到生字时不是每个字都需要老师教,他自己有了自我学习能力,但是在广西的农村,很多三四年级的孩子不会查字典,遇到生词就卡壳,为什么?是因为买不起一本字典,一本小学生用的新华字典16块钱,一本中学生用的现代汉语
回复该发言
张泉灵:好惭愧我已经很久没下过厨房了。
本网记者:去年记者节的时候您说新闻是打算做一辈子的事业,您觉得是哪方面让您坚持下来?
张泉灵:你想如果有一个职业,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可以让你的一辈子变成像别人的几辈子,您的生命可以特别丰满,而且每天都是新的,虽然当记者的我们在一天天地变老,但是你每天面对的事都是新的,那这个职业为什么不能做一辈子?
本网记者:这的确实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职业。
张泉灵:而且现在除了会做新闻好像不会做别的了。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做慈善让我有更多的机会长了更敏锐的眼睛
本网记者:我知道您在业余时间,还会经常去做一些慈善事业,您觉得做这种慈善事业对您的工作,或者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张泉灵:其实这种事情它跟我们的工作真的是分不开,因为记者很多的时候是在做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报道能够改变这个社会的事情。在中国现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社会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强,你不能所有的事情等着政府来解决,13亿人的事情,我们作为社会人自己得有社会人的责任。所以现在很多的事情要靠慈善来解决,或者靠社会力量来解决。那记者就要成为这个方面很大的一个推动者,比如说我现在正在走一个手续,我马上会成为四川消防的代言人。当你看到了那么多的火灾,看到那么多的灾害,其实很大程度上,你不能等到出了事再靠消防去救,这时你给消防再多的人,再多的能力,再多的装备也来不及的。中国这么大而且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所以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让我们每一个人有自己的安全意识,要有消防意识。在四川,在5 12地震当中有一所学校,就是因为校长特别重视安全意识,总是让孩子们来进行演练,结果那个学校地震时一个人都没有遇险。作为形象代言人来说,我们可能要做一项工作,不是夸消防有多好,而是要让更多的老百姓建立安全意识。
上海大火之后,我们记者去暗访很多地方,看到这样的情况,就在一个小商品市场里,很多的老板把自己的货堆在走廊里,为了方便他还在里面抽烟,然后我们记者问他,这多危险,上海刚刚发生了大火你知不知道。老板就这么说,这个火要着怎么着都来不及,要不着怎么着都不会着。这种话很常听到,我们经常会给自己这样的借口。这其实是给自己麻痹大意的一个借口,给自己可以放任自流的一个借口。那等到真的火着起来,对他来说是身家性命,他所有的货在里面,钱在里面,人在里面,这个安全意识需要不断地去讲。讲一次未必有用,要讲很多次,慢慢地让大家都有这个意识,就会有效果,有变化。
另外做慈善这件事情跟我们很多的工作有关联。比如说我这两天开会,有一个同行递给我一封信,他们正在由媒体推动做一个慈善的事情,是我以前真的没有想到的。我关注过很多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像希望工程等等,现在农村所有孩子上学已经两免一补,不要钱了,连书本都不要钱了。但是我没有想到字典却成了问题,他专门给我看了一个他们做的调查采访,按照要求二年级的所有孩子都要会查字典,这样遇到生字时不是每个字都需要老师教,他自己有了自我学习能力,但是在广西的农村,很多三四年级的孩子不会查字典,遇到生词就卡壳,为什么?是因为买不起一本字典,一本小学生用的新华字典16块钱,一本中学生用的现代汉语
回复该发言
8 回复:张泉灵:享受职业带来的责任和快乐
月缺心2011-07-20 23:07:10 发表
词典68块钱,对于很多的农村孩子来说他买不起。一个班可能只有一本字典,甚至一本字典都没有,所以他没有学会自我学习的能力。另外即便比如说有的学校有一本字典,老师学生共用一本字典,这本字典却是错误百出的一本盗版字典,他会被误导,以前这个问题我真的从来没有关注过,现在他们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一是通过媒体得到更多社会力量的援助,能够让孩子们人人有一本字典,第二希望通过政府的力量把字典纳入到两免一补的范围里面去。我昨天得到这个信息后,我就在跟教育部门联系,也跟我们台做教育新闻的制片人在联系,看看能不能用我们的力量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不是说社会没有这个爱心,不是说社会没有这个能力,但是你得让更多的人知道,才有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件事情。
本网记者:对,这在我们看来好象真的是微不足道,甚至想不到的一个问题。
张泉灵:我们都没有想到,其实做慈善,新闻媒体做的很重要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接触大量的事情是别人接触不到的,我们有更多的机会长了更敏锐的眼睛。所以我们要让社会知道这个事情,我们要把爱心和困难结合起来这是新闻媒体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因为我是一个主持人,是一个公众人物,从公众人物的角度来说,我们要用我们的形象去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个观点和接受这样的一些理念。
本网记者:在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强调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您觉得是不是主持人相对于记者而言,他更需要一种自律精神?因为您说的每一句话,观众听了,对他们来说都是特别大的一个启发?
张泉灵:公众人物就是这样,公众人物的隐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你平时不经意的一件事情可能会被巨大地放大。比如说抽烟,可能偶尔一个人工作累了抽一支烟不算什么大事情。但是在公众场合主持人就不行,因为他这个形象会给控烟带来不好的示范。你得想你是一个示范,我觉得主持人,从我们个人的角度来说,得了你是公众人物的便宜,那你也必须受到公众人物的约束,这世界上永远没有白吃的午餐。
本网记者:两个方面都要自己衡量到。
张泉灵:有一句最经典的话:你出得起这个名,你就要挨得起这个骂。你要想不挨骂你就得约束,没别的办法。
张泉灵为中国记协网题辞 冯振宇 摄
不扔掉荣誉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负担
本网记者:今天是西方的感恩节,您觉得这一路走来,您最想感谢的人,或者最感恩的地方是什么?
张泉灵:其实在2009年被评为十大杰出青年之后,我写过一篇文章,我想需要感谢的人特别多。我们从大往小说,第一件事情,当记者你得特别感谢你生活在这个时代,不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话,你可能不会有这么大一个空间,不生活在这个时代你不会面临中国正好在一个转型期,你不会有这么多素材,当记者你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太幸运了。我们每天面对的大新闻,可能比国外的一个小地方的记者五年面对的都要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驻中国的记者变成一个抢手的职业,首先你要感谢你生活在这个时代,生活在这个国家。第二,对于我们来说其实的确是因为有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平台,你才更快地被观众认知,你传达的声音才被更多的人听见。而且对于中央电视台来说,不仅仅它给了你这个平台的优势,它所享有很多的资源让我们得到了更大的支持。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的同事,做电视不是一个人能做的,它是一个团队,所以我一直说主持人这个职业是赚了所有电视工作者的便宜,所有的人的努力最后在我们一个人身上呈现出来,我们背后无数人。
回复该发言
本网记者:对,这在我们看来好象真的是微不足道,甚至想不到的一个问题。
张泉灵:我们都没有想到,其实做慈善,新闻媒体做的很重要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接触大量的事情是别人接触不到的,我们有更多的机会长了更敏锐的眼睛。所以我们要让社会知道这个事情,我们要把爱心和困难结合起来这是新闻媒体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因为我是一个主持人,是一个公众人物,从公众人物的角度来说,我们要用我们的形象去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个观点和接受这样的一些理念。
本网记者:在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强调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您觉得是不是主持人相对于记者而言,他更需要一种自律精神?因为您说的每一句话,观众听了,对他们来说都是特别大的一个启发?
张泉灵:公众人物就是这样,公众人物的隐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你平时不经意的一件事情可能会被巨大地放大。比如说抽烟,可能偶尔一个人工作累了抽一支烟不算什么大事情。但是在公众场合主持人就不行,因为他这个形象会给控烟带来不好的示范。你得想你是一个示范,我觉得主持人,从我们个人的角度来说,得了你是公众人物的便宜,那你也必须受到公众人物的约束,这世界上永远没有白吃的午餐。
本网记者:两个方面都要自己衡量到。
张泉灵:有一句最经典的话:你出得起这个名,你就要挨得起这个骂。你要想不挨骂你就得约束,没别的办法。
张泉灵为中国记协网题辞 冯振宇 摄
不扔掉荣誉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负担
本网记者:今天是西方的感恩节,您觉得这一路走来,您最想感谢的人,或者最感恩的地方是什么?
张泉灵:其实在2009年被评为十大杰出青年之后,我写过一篇文章,我想需要感谢的人特别多。我们从大往小说,第一件事情,当记者你得特别感谢你生活在这个时代,不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话,你可能不会有这么大一个空间,不生活在这个时代你不会面临中国正好在一个转型期,你不会有这么多素材,当记者你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太幸运了。我们每天面对的大新闻,可能比国外的一个小地方的记者五年面对的都要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驻中国的记者变成一个抢手的职业,首先你要感谢你生活在这个时代,生活在这个国家。第二,对于我们来说其实的确是因为有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平台,你才更快地被观众认知,你传达的声音才被更多的人听见。而且对于中央电视台来说,不仅仅它给了你这个平台的优势,它所享有很多的资源让我们得到了更大的支持。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的同事,做电视不是一个人能做的,它是一个团队,所以我一直说主持人这个职业是赚了所有电视工作者的便宜,所有的人的努力最后在我们一个人身上呈现出来,我们背后无数人。
回复该发言
9 回复:张泉灵:享受职业带来的责任和快乐
月缺心2011-07-20 23:07:10 发表
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确很忙,如果没有家人支持的话,不可能坚持这么久。我每次去危险的地方,父母会很担心,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说过一次“不’。我爸会24小时看电视,迷迷糊糊地睡一会儿看一会儿,只是为了看到我,确保我是安全的,从没要求我给他打过电话,没有说下回麻烦你不要去这么危险的地方。每次我要去这种地方,我爱人都会第一个跳出来支持我,从来没有埋怨我说你怎么又一个月不回家?
本网记者:您获得这么多荣誉,也收获了很多掌声,您觉得您下一步的目标又在哪里?
张泉灵:荣誉是一个肯定,但是荣誉其实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是一个你随时记得要把它扔掉的东西。不把它扔掉的话,你会给自己很多的压力。然后你会想说,我背负了这么多的奖章,别人会怎么看我,因为我刚才说了做电视不是一个人能做的,我们只不过是赚了后面整个团队的便宜而已,因为观众看到的只是你。所以你会去想说,如果我跟他们付出的一样多,为什么这些东西都是我的,我跟他们不一样了吗?他们会怎么看我,你会背负上这样的压力,首先你得把这个东西放下来,你得坦然,你得记得你自己是谁,你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你自己安静了,周围就安静了,你的合作就又顺畅了,荣誉是你要随时扔掉的东西。
本网记者:你给自己制定了下一步的目标了吗?
张泉灵:有,其实我不断地会有小的目标,这些目标只要我想到就能够完成,我的下一个目标刚才已经告诉你了,我们在做内部调整,这需要我们的团队一起来做。
本网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采访札记:
采访张泉灵是从“被采访”开始的,我想这就是一个优秀电视人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她望着你的眼睛就能知道你最在意的是什么?这不是传说中的读心术,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另一种感悟,而这些都来自于对生活的积累。
和张泉灵“聊天”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是件没有包袱的事情。开始“聊天”前,我把自己的提纲给了她,她粗粗看了一眼说,没有关系,这个上的或者不是这个上的都可以问。这种自信在不知不觉地给了我紧张的理由。她问我,紧张是不是因为怕自己做的不够好,那一刻我看到了自己的青涩,是的,我在意自己的表现超出了对被采访者的好奇心,我在意自己的表现于是我更加在意我所面对的那个人的职务、名誉而忽视了她本身。于是,我开始试着放松下来,试着重新开始自己的好奇之旅,试着让自己稍微靠近她。
在整个采访中,张泉灵始终面带微笑,仔细听着每个问题,几乎没有思考便开始用极其流利的话语叙述着每个答案,她的语言十分密集,节奏不容喘息,思维极其严谨。很多时候我在体验着头脑风暴带来的快感,很多时候我是在汲取着养分,大脑曾经一度中断了自己的思维。在访谈的时候,她喜欢用大量的“比如说”给我们举例子,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阅历,更是一个新闻人的严谨和对事实的探究。她总是在关注着一些很小的细节,但又用很宏观的视角来解读这种小细节,她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感动着电视机前的我们。她的粉丝说“泉灵精神”感染着他们向前,我想这种“泉灵精神”就是对她工作的最大肯定。她笑着说,现在除了会做新闻好像不会做别的了。我没有感觉到任何的自嘲,我感到的是一份骄傲,是对自己工作的骄傲,对自己职业的骄傲,我想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新闻人吧!
回复该发言
本网记者:您获得这么多荣誉,也收获了很多掌声,您觉得您下一步的目标又在哪里?
张泉灵:荣誉是一个肯定,但是荣誉其实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是一个你随时记得要把它扔掉的东西。不把它扔掉的话,你会给自己很多的压力。然后你会想说,我背负了这么多的奖章,别人会怎么看我,因为我刚才说了做电视不是一个人能做的,我们只不过是赚了后面整个团队的便宜而已,因为观众看到的只是你。所以你会去想说,如果我跟他们付出的一样多,为什么这些东西都是我的,我跟他们不一样了吗?他们会怎么看我,你会背负上这样的压力,首先你得把这个东西放下来,你得坦然,你得记得你自己是谁,你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你自己安静了,周围就安静了,你的合作就又顺畅了,荣誉是你要随时扔掉的东西。
本网记者:你给自己制定了下一步的目标了吗?
张泉灵:有,其实我不断地会有小的目标,这些目标只要我想到就能够完成,我的下一个目标刚才已经告诉你了,我们在做内部调整,这需要我们的团队一起来做。
本网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采访札记:
采访张泉灵是从“被采访”开始的,我想这就是一个优秀电视人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她望着你的眼睛就能知道你最在意的是什么?这不是传说中的读心术,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另一种感悟,而这些都来自于对生活的积累。
和张泉灵“聊天”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是件没有包袱的事情。开始“聊天”前,我把自己的提纲给了她,她粗粗看了一眼说,没有关系,这个上的或者不是这个上的都可以问。这种自信在不知不觉地给了我紧张的理由。她问我,紧张是不是因为怕自己做的不够好,那一刻我看到了自己的青涩,是的,我在意自己的表现超出了对被采访者的好奇心,我在意自己的表现于是我更加在意我所面对的那个人的职务、名誉而忽视了她本身。于是,我开始试着放松下来,试着重新开始自己的好奇之旅,试着让自己稍微靠近她。
在整个采访中,张泉灵始终面带微笑,仔细听着每个问题,几乎没有思考便开始用极其流利的话语叙述着每个答案,她的语言十分密集,节奏不容喘息,思维极其严谨。很多时候我在体验着头脑风暴带来的快感,很多时候我是在汲取着养分,大脑曾经一度中断了自己的思维。在访谈的时候,她喜欢用大量的“比如说”给我们举例子,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阅历,更是一个新闻人的严谨和对事实的探究。她总是在关注着一些很小的细节,但又用很宏观的视角来解读这种小细节,她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感动着电视机前的我们。她的粉丝说“泉灵精神”感染着他们向前,我想这种“泉灵精神”就是对她工作的最大肯定。她笑着说,现在除了会做新闻好像不会做别的了。我没有感觉到任何的自嘲,我感到的是一份骄傲,是对自己工作的骄傲,对自己职业的骄傲,我想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新闻人吧!
回复该发言
10 回复:张泉灵:享受职业带来的责任和快乐
月缺心2011-07-20 23:07:10 发表
对于张泉灵让观众记忆深刻的,是她站在阿富汗、站在珠穆朗玛峰、站在汶川地震后的废墟上镇定自若的脸庞,在一个个时刻充满危险的报道现场,她的美丽与睿智让观众牢牢地记住了她。如今坐在我面前的她,没有精细的妆容,没有特别的装扮,却依旧光彩夺目,这份鲜亮更多的是来自她的自信和对简单生活的快乐追逐。你能感觉她说话的快乐,而这份快乐会无形的传染给你,让你跟着也很快乐,觉得听她说话就是一种简单的享受。
在面对荣誉的时候,她没有过多地沉醉其中,反而更多的是一种诚惶诚恐的心态,她说自己的荣誉其实是占了电视人的便宜,这种荣誉应该属于更多的幕后的同事,是这个团队的荣誉。现在她要做的就是抛开所有的荣誉,重新开始上路,重新开始思考。于是她悄悄地开始给自己的节目做着“变脸”,悄悄地开始尝试新的节目“套路”,悄悄地思索起每个改革的方向。她从来不曾停下自己的目标,如果说好奇心是她进入新闻这行的敲门砖,那么我想,不停的思考是她路上的加油站,而她的努力就是所有的积蓄的燃料。
对自己所在的环境心怀感恩,对自己的工作心怀感恩,对自己的合作伙伴心怀感恩,对自己的家人心怀感恩,这就是张泉灵。(本网记者 朱希琳)
回复该发言
在面对荣誉的时候,她没有过多地沉醉其中,反而更多的是一种诚惶诚恐的心态,她说自己的荣誉其实是占了电视人的便宜,这种荣誉应该属于更多的幕后的同事,是这个团队的荣誉。现在她要做的就是抛开所有的荣誉,重新开始上路,重新开始思考。于是她悄悄地开始给自己的节目做着“变脸”,悄悄地开始尝试新的节目“套路”,悄悄地思索起每个改革的方向。她从来不曾停下自己的目标,如果说好奇心是她进入新闻这行的敲门砖,那么我想,不停的思考是她路上的加油站,而她的努力就是所有的积蓄的燃料。
对自己所在的环境心怀感恩,对自己的工作心怀感恩,对自己的合作伙伴心怀感恩,对自己的家人心怀感恩,这就是张泉灵。(本网记者 朱希琳)
回复该发言
共有10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