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做新闻的动力来自强烈的好奇心
本网记者:还记得您的第一个采访是什么吗?
张泉灵:我在进中央台之后做的第一个片子是关于三毛的无形资产。在1997年,无形资产还是个很新的话题,当时我看到一条新闻说,三毛被评估的无形资产高达5.6个亿,5.6个亿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我们不知道一个仅仅是大家喜欢的漫画人物,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无形资产,于是我就去做了那样一个节目,那是我做的第一个片子。
本网记者:那您当时会像我现在这样紧张吗?
张泉灵:我还好,那么,你为什么要紧张?
本网记者:感觉采访名人,突然间就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
张泉灵:你的紧张是来自于你怕你自己表现不够好是吗?
本网记者:对。
张泉灵:我入这一行主要的动力是因为我有特别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当我在一个新闻现场的时候,我不太去考虑我表现得好不好,而是更加注重事情本身。一个漫画人物,无形资产5.6个亿,怎么评出来的,算出来5.6个亿之后意味着什么,比如说张乐平的家里会有这么多的钱吗?你会有很多的好奇心,所以我到现场都是为了解决那些好奇心的,不太在乎自己到底表现得好不好,所以我能从一开始就不太紧张,主要是因为这个原因。
本网记者:但是我知道您最初是想当一名律师,这跟您现在的职业差距又特别大。
张泉灵:那是我在上大学之前的一个愿望,因为那时我看了很多美国的法庭电影,觉得能为了一个人的名誉、一个人的生死、一个人未来的生活去跟他人辩论,我觉得这是一件需要逻辑思维和口才的事情。我一直认为这两方面我可能是比较强的,所以我当时就想当一名律师。但是阴差阳错地在高考中我去学了一个自己完全没有想到的语言,然后又阴差阳错地在学语言的过程当中,爱上了电视,但是很好,我觉得最后回过头来想,我从不后悔我上了北大,我也很感谢因为这段学习的经历,让我找到了我真的喜欢的职业。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 摄
北大给了我开阔的胸襟
本网记者:北大是一个给了您很多底蕴的地方?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