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讯 每年高考(微博)分数公布后,哈尔滨市一些重点中学门前就会摆起长长的摊位,很多高三毕业生开始出售笔记,高考状元和状元班学生的笔记尤为好卖,价钱从几十到数百元不等。有的学生十多天能卖出上万元,购买者以学生家长居多。(7月21日新华网)
那些学生家长为什么热衷于购买此类“状元笔记”?仅仅是所谓的“误区”、乃至“迷信”吗?我想,不能简单归咎于家长斤斤计较的“高分诉求”,更不在于有没有主动破除意识误区,关键还在于时下以高考为指挥棒、过于单一的人才遴选机制。严格的规定之下,学生也好、家长也罢,除了义无反顾地投入高分追逐,其实并无太多选择余地。
当前的人才遴选机制,依然过度依赖于“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所有学生和家长都必须将步调统一到高考旗下,不能有任何旁逸斜出,更不可能寻觅到“规范”的高考制度之外其他可供选择的路径。这些年来虽不乏打破这种格局的努力,比如自主招生、校长推荐等等,然而,这些努力和尝试却一直踯躅不前。非但没有能够打破旧有格局、开拓崭新局面,反而很可能又成为强化高考独木桥的一个口实。
也就是说,对“状元笔记”的追捧,是与对高考的追捧一脉相承的。先有高考的强势、高考的唯我独尊,然后才有形形色色、花样繁多的乱象丛生。需要打破的并不仅仅是家长的意识误区,而应是时下依然坚挺的单一人才遴选机制。多一些选择,多一些渠道,既能让人才不拘一格的出来,也能为高考、为学生和家长减压。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