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判断:
预期改善推动的“小行情”告一段落,市场将通过阶段性休整等待“被压抑需求释放”所带来的第二波上行。短期震荡格局下,建议继续坚守消费,自上而下挖掘投资品政策主题;并收缩成长股战线至高业绩确定性的绩优公司。
短期震荡:
预期改善的力量告一段落。上周市场震荡走弱。我们认为6月底以来推动市场走出回升“小行情”的两大因素:政策改善预期和通胀回落预期的上行推力开始减弱,而预期的验证将带来市场的阶段性休整。在“下有支撑,上有压力”的情境下,未来1-2个月市场更可能随主要内外部风险信号的明朗化而上下波动。其中,内部风险集中于增长和盈利回落、地方融资平台、高利率民间借贷三项问题的暴露和处理进度;外部风险体现为欧债问题演变和美国债务上限调整方案。
中期乐观:
两步走但回升方向不变。市场阶段性休整并不意味中期趋势走坏。政策全面紧缩、资金超预期紧张、基本面和内外部风险的担忧共同铸就二季度估值底。虽然危险并未解除,但最坏时期应已过去,市场底部已有能见度。坚持A股全年“U”型判断,市场行情将分两步走,预期改善推动的“小行情”过后,市场将在经历阶段性休整后,等待内外部风险释放后的第二波行情,其推动力将是“被压抑需求的释放”,即通胀压制的消费需求和紧缩压制的投资需求在四季度出现集中释放。
周期投资:
继续自上而下政策主题。资金面将正常化,而非“极紧”到“极松”的变化;基本面有回落空间,上市公司盈利仍有被下调风险。这两项因素决定周期股估值并不存在系统性提升的可能,其投资机会更多具有结构性特征。坚持前期观点,当前阶段周期股投资应重点挖掘自上而下的主题性机会,围绕下半年潜在政策增量寻找超额收益。对周期性行业而言,政策增量的影响将主要集中于地方公共品建设(保障房和水利)以及中长期战略新兴产业扶持(如军工)两个领域。
成长投资:
从集体狂欢到结构分化。6月底以来中小板和创业板表现出色,股价和估值系统性回升明显,但我们认为成长股集体狂欢现象很难延续,未来将逐步展开结构分化。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目前中小板和创业板2011年预测盈利增速分别为35%和56%,这一预测值明显偏高;二是中小板和创业板11年动态估值已回到25倍和35倍,估值继续提升空间有限。在整体性盈利下调风险和估值天花板压制下,未来成长股投资机会仅限于部分确定性高成长的公司。
配置策略:
投资品看主题,消费品看估值,成长股看业绩。综合前面分析,在市场上下震荡的阶段性休整阶段,建议依据不同板块的驱动力进行差异化配置。投资品领域,建议继续关注符合政策引导方向的军工、水利、保障房等主题板块;消费品领域,建议重点关注估值仍有一定提升空间的食品饮料、零售、医药等确定性板块;成长股领域,建议继续围绕“三网”(用电网、信息网、环保网)挖掘11年动态估值30倍附近,11-12年复合增长率确定超过40%相关的绩优公司。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