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检、工商系统工作人员也存在着“洋品牌,产品贵,质量没问题”的习惯性思维。

达芬奇杭州店因为消防原因被查封。
达芬奇家具余波未了又有媒体爆几个品牌“全实木”不合格
监管到位 假的真不了
达芬奇家具卷起的造假巨浪已经波及整个家具市场。日前,有媒体爆料称,浙江省消保委和浙江省家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的4名工作人员组成的调查小组,历时半个多月,对杭城7家知名家具市场的128家实木家具经销商进行了全面调查,抽检品牌包括联邦家具、巨桑、列维士、明风阁、莎乐美、绍兴三杉、金帝顶盛、华叶、美丽坚妮等12个品牌,其中抽验产品称“全实木”的,合格率为0%。
家具市场乱象由来已久,除“进口”家具“保税区一日游”和“港澳游”外,其他虚假标注、虚假宣传现象亦屡见不鲜。难道,家具市场就没有监管吗?
现象:家具市场“七宗罪”由来已久
记者算是半个业内人士,每周至少有两天时间都会出现在家居卖场。就记者所见,联邦家具算是比较认真的,至少在标签上标注了材质和产地,说明书也很规范。但大多数家具品牌都不会明示所有该标注的项目,即使是在达芬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后。
不得不承认,家具市场“七宗罪”由来已久。标识标签不规范、材质产地销售员说了算;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虚假宣传,不在单据上写明材质;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不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不提供发票;虚假宣传,厂商不肯退货;售后服务意识差,给消费者的承诺只是“水中捞月”。
当任何商品一进入市场,就应该受到监管。在产品质量上,有质检部门;在销售规范上,有工商部门。应该说,只要这两个监管部门把好关,家具市场乱象不会出现。
质检:迷信洋品牌质量好
按照相关法规规定,质检部门进行的产品质量抽检信息,都是应该对外公布的。但记者查看了此前国家质检总局、广东省质监局、上海市质监局等官网上对于达芬奇等进口家具的抽检信息,发现完全没有,这意味着相关职能部门从未对达芬奇家具产品进行过质量抽检。
广东省质检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坦承,对待进口洋品牌,各职能部门都过于谨慎,担心一不小心引发国际贸易纠纷。“在相关产品的检验标准上,我国一些产品标准较低、检验水平有限”,该人士透露,这些原因都使得监管部门对洋品牌产品质量的评价缺乏底气。而且抽检都有计划,还涉及购买费用问题,目前在流通领域抽检的多是涉及面更广的大众商品,价格过于昂贵的进口产品,往往很少抽检。
把责任推给经费不足,不如说他们崇洋媚外更怕担责。广州市消协一位内部人士在达芬奇时间爆发后不经意流露出一句话,投诉很少啊,它们的产品居然不合格?不能不说,质检、工商系统工作人员的心目中也充斥着“洋崇拜”,存在着“洋品牌,产品贵,质量没问题”的习惯性思维。
工商:虚假宣传监管缺位
工商部门最大的职责就是监督管理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虽然他们并没有检验资格,但可以委托质检部门或者专业的行业质检所进行检验。可以说,流通领域的产品涉及质量问题,工商部门难辞其咎。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