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乡村教师带来草原的故事
乡村教师飞翔计划特别发起“我邀乡村教师来家做客”倡议,在2011年8月6日将会有101个上海家庭给来自内蒙古的乡村教师带来上海人家的特殊体验。
有不少去年接待过云南乡村教师的热心家庭今年再一次的积极报名。著名作家陈村、资深媒体人吴斐家庭就是其中之一。去年他们接待了来自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的的乡村教师和献芝,这一天,吴斐带和老师参观了鲁迅故居、上海美术馆、音乐厅、书城等,让她感受上海的文化气息。
今年他们家庭又报名接待乡村教师,采访时我向吴斐提问:“是什么原因让您对这项公益活动如此钟情,连续两年都报名参与呢?”吴斐女士说,这个活动本身就有着独特的意义,中国的希望工程帮助很多农村学校改善了硬件设施,而乡村教师培训计划让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来到上海,听专家讲课、看城市面貌,开阔眼界,同时让他们感受上海市民对他们工作的尊敬。校舍建设是一次性的,而一个乡村教师将影响一批又一批的农村学生,引导他们的未来。全中国有五百多万乡村教师,这样的公益事业是可以循环往复一直做下去的,作为一个普通市民,能参与这个项目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很幸运的。
吴斐女士对记者说,自己一直想在退休后去当几年乡村教师,听说上海华侨基金会有这样的项目,特别是可以让市民邀请乡村教师来家作客,当然积极报名。 “其实我们平时身处的世界很小,尽管有网络、有全球通,可是真正有感触的生活很匮乏,总是日复一日工作、忙碌,大部分时间我们的感情是麻木的。去年接待和献芝老师的一天中,我深深被这个普通乡村教师的言行感动。她所在的那个偏僻学校,学生有纳西族、藏族、傈僳族三个少数民族,所以和老师要用四种语言讲课,农村来的小孩子在课堂上尿了裤子,她要帮着洗换照顾,她自己从一个农村女孩通过努力考上师范学校成了乡村教师。她告诉我,在他们那里,生活很简单也很快乐,高兴的时候唱歌不高兴也唱歌,高兴时用藏语唱,忧伤时用纳西语唱。我们一起去上海书城,我想买和老师喜欢的书送给她,可她执意只买了两本教学要用的书。”
吴斐女士说,“接待和老师的那短短一天让陈村和我都深刻铭记,同时在那天我也看到跟我一样对乡村教师充满敬意的市民,有云南老知青、有坐着轮椅的残疾人、有跟我一样想当乡村教师的人,大家为公益而相聚。
对于内蒙,陈村和吴斐在98年一起去赤峰参加过笔会,走到了锡林格勒大草原,笔会结束,吴斐独自从赤峰坐长途汽车去承德,令她印象深刻的是长途汽车一路经过碦喇沁旗、王爷府镇,绕行在燕山山脉的村落中。现在他们等待内蒙来的乡村教师告诉他们更多关于草原的故事。
夏周 报道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