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1日凌晨4时许,哈尔滨南岗区联部街48号一栋六层居民楼部分发生垮塌事故。事故发生后,当地公安、消防、“120”急救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勘察营救。新华社发(肖劲彪 摄)

7月24日,发生地陷事故的广州市江南西路紫金大街一处在建楼盘工地正在进行土方回填。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从“楼歪歪”到“地陷陷”
——城市现代化进程如何摆脱“地陷危机”?
新华网广州7月24日电 (记者黄玫 欧甸丘) 23日下午,广州市海珠区一建筑工地突发“地陷”,近20米长的工地围墙和基坑下陷,旁边两栋居民楼里百余户居民紧急疏散。
仅仅就在几天前,哈尔滨市南岗区一住宅楼一侧发生垮塌,楼内居民被迫撤离。
从“楼歪歪”到“地陷陷”,全国多个城市先后发生令人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现代化城市为何频现“地陷”危机?城市在向地下要资源的同时如何建筑“安全长城”?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建筑工地“地陷” 百户居民转移
记者24日在广州地陷事故的工地现场看到,工地西南角围墙已经垮塌,两辆挖掘机正在用泥土填埋泥坑,附近居民楼的入口处拉着警戒线,保安在来回巡逻。
根据海珠区政府通报,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的江南四期十区基坑,深度5.9m,该工程位于海珠区江南大道以西地段。23日16:55分左右,因西南角围墙外埋深约1m、管径约200mm的自来水管突然爆裂,基坑出现局部塌方,现场无人员伤亡。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钟上仑告诉记者,塌方以后,施工方马上采取了用泥土填埋的方式将塌陷的地方填埋,同时密切监测旁边房屋的安全状况,附近居民则被安置到附近的宾馆暂时居住。
被安置在宾馆居住的邓永意告诉记者,“昨日下午四点多出门遛弯,下午六点多回家的时候警察就守在门口不让进去,说是楼房安全可能受到旁边施工的影响。于是从昨晚开始被安置到了宾馆,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带出来。”
海珠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由于大楼安全监测需要一天左右时间,街道督促施工方已制订两套安置方案。一是对愿意接受住宿安排的30户居民,街道协助施工方在附近的7天、科尔等4家宾馆预订了54间房安排其住宿,并向每户派发200元生活慰问金。街道还分别向4家宾馆派驻了工作组,接受居民咨询,听取居民意见,协助解决困难。二是对投靠亲友等自行安排住宿的其他居民,由施工方按照每户2天1千元的标准予以补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4日9时前,已有112户居民领取到补偿金。还没有领取补偿金的住户,可以到施工方设置在紫金居委会的办公点办理有关手续。
“地陷事故”多发 危机为何接连出现?
“地陷”事故为何发生?
附近居民刘洋的疑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突然‘地陷’,到底为什么?施工单位应该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说法,否则我们再住回去也没有安全感。上百户居民的安全可不是儿戏。”
钟上仑告诉记者:“该项目已经取得了合法施工的证件,开工前也就施工安全进行过评估,并获得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但是安全事故还是发生了。”
根据海珠区政府通报,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因西南角围墙外埋深约1米、管径约200毫米的自来水管突然爆裂,基坑出现局部塌方。”至于水管为什么破裂,施工方该承担多少责任?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具体事故原因仍在调查确定之中。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