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邝飚
自年初限购令发布以来,一线城市的房价被“摁”住,但二三线城市今年上半年房价又普遍上涨。日前,国务院传来的消息称,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须限购。实际上,即使以如此强硬的行政手段调控,房价上涨的势头能否被压下仍是一个未知数。房价调控政策年年均是“最严厉”,但年年上涨。限购令是对当前中国楼市政策调控缺乏整体性思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一个注释。而相比较人口资源禀赋与中国差不多的日本和韩国,在城市化的加速期,它们当年同样采取了强有力的经济手段控制房价,却很好地解决了大量农民入城的安居问题。它们选择的方案与路径对中国有何启示,中国当前的调控政策错在何处,应该如何剖析和改进,就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教授。华生带领他的团队,刚完成了“城市化过程中楼市政策的中日韩比较”研究报告。专访分上下两篇,将分别刊出。上篇集中在中国和日韩为何具有可比性,两者调控思路的根本不同在何处,以及在“需求管理”,尤其在税收和住房金融制度安排上的差异。下篇集中于两者在“供给管理”、土地性质的界定、土地增值收益的分享上的差异,房、地怎么分离,政府在其中如何保障住房的分配公平,中国“小产权”房如何解困以及中国房地产顶层制度的设计和重建上。
中国为何与日韩具有可比性
南方都市报:当我们在对比中日韩三国的政府政策和制度安排时,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为何三国具有可比性?
华生:一是人口资源禀赋状况比较相近,土地资源相对比较稀缺。日韩在二战后城市化的起步阶段,人均耕地土地1亩出头,略低于中国目前的人均耕地1.3亩,不像欧美,他们是人少地多,人均可耕地是东亚国家的很多倍。第二是中日韩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道路基本上一样,就农民进城、出口导向、产业升级、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服务型社会全面转型这一系列发展轨迹来看,中国与日本、韩国走过的道路如出一辙。日本二战后还是一个农业社会,城市化程度还很低,百分之三十左右,有点像中国今天,日本比我们早走了五六十年,韩国比我们早了二十多年。
南方都市报:都是靠制造业立国,以第二产业的发展来吸纳大量的农业剩余人口。
华生:对,基本上是一个路径,韩国最初也是这些农民进城,工资很低,先贴牌生产,后产业升级啊,有自己的独立品牌。这点与欧美国家也不同,他们是发现了新大陆再加上殖民战争,农业剩余人口逐步转移过去。而东亚国家不得不靠制造业来吸纳剩余人口,世界版图已定,不可能转移人口,也不可能去搞殖民战争,只能靠提高自身的经济竞争力来消化。第三,三国所走的都是后发的赶超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欧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从产业革命开始,经过几百年漫长的发展。而东亚国家基本上是浓缩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当中,基本上都是在三四十年的时间内,从农业社会变成现代城市社会。
这第三点很重要,跟房地产息息相关。因为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当中,是大量的农村人口要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当中集中进入城市。这个阶段房地产市场是绝对的供不应求。这个阶段结束后,日本韩国是城市化率到百分之八十多以后,供需才稳定下来,上涨期结束。房地产市场有起有落,甚至进入了萧条期。如果中国的城市化像欧美那样,一两百年才慢慢完成,那市场调节就可以了。回过头来观察和审视中国房地产市场和政策层面的问题,首先是没有认识到中国处在一个快速城市化的特定的历史阶段。
南方都市报:这个判断很重要。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