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一汽集团内部信息称,“大众汽车和一汽集团已就合资公司的股比变更达成协议”,二者的股比将由原来的40%对60%变成49%对51%.
9%的股权既没有让大众变成控股的一方,也不会改变双方在合资企业内部的人事话语权,唯一变化的只是两家人年底分钱的比例———一汽集团每年将损失多达数十亿元的利润。是什么令一汽选择退让?
这个“根据双方意向”达成的协议正是一汽-大众在“十二五”规划中选择重奥迪、轻大众的“善后”措施,“五年内一汽转向主卖奥迪,五年后它的大众品牌必然失去与上海大众、日产、现代、丰田等品牌的竞争实力”,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在股比调整后,一汽能换来大众更多的投资筹码,从而稳住大众在两个合资公司间摇摆时对一汽一方的倚重,一汽高层表示。
事实上,为了拿到五年后重振河山的技术和车型保障,一汽为大众品牌选择了战略性倒退。
40%:60%变成49%:51%
如果说2010年大众汽车为完成全球“2018战略”在中国主要从事的都是开店、卖车一类的市场活动的话,那么2011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可圈可点的亮点则转向了建厂、技术转让及资本层面的运作。
消息人士透露,此次股比的调整遵循了两个原则,一是继续保持一汽的控股地位;二是满足大众“要求进步”的愿望。变化的结果是,一汽集团每年将损失多达数十亿元的利润。
“至2018年在销量与利润两方面双双超越丰田汽车”是被大众汽车写入了全球规划的战略性目标。为此,在2009年及2010年,大众汽车先后并购了保时捷品牌及成立了卡车事业部,以增加集团整体销量。为总部的未来背负了重要盈利目标的大众中国,希望能从中国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投资与收益并不难理解。
但是一汽-大众成立20年,为什么选在此时与大众重新划定分钱的比例?
事实上,这与近期一汽-大众内部做出的“轻大众重奥迪”的战略选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众投资转向
三年前一汽大众产能规划部门的判断失误,埋下了此次9%股权代价的前因。通常,企业汽车会提前2-3年对未来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做出相应产能规划并上报,获批后即可实施生产。
与同门兄弟上海大众南京第四工厂、仪征第五工厂,甚至正考虑选址新疆的第六工厂相比,目前长春、成都、佛山“三地四厂”165万台的产能已经成为一汽大众“十二五”期间能够“规划到位”的生产极限。
2010年,面临产能瓶颈的一汽-大众经过调整实现了87万台的销售目标。2011年3月,为了能尽一步释放产能,一汽-大众停工35天,这在公司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有限的产能下,“提高奥迪品牌销量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利润,因此大众品牌不得不为奥迪让路”,有一汽-大众经销商表示,经内部论证,一汽被迫做出了轻大众、重奥迪的选择。
根据规划,至2015年,一汽-大众奥迪品牌5年销量增长48万达70万台;而大众(VW)品牌仅增长30万达95万台。
此举的结果是,“在中国这个高速发展的汽车市场,一汽大众的VW品牌被搁置五年,竞争力必然一落千丈,尤其是面对同门上海大众的VW品牌时”,业内人士分析。
-->“换作你,你会喜欢一个没什么发展前景的儿子,还是喜欢一个虽然性格有点倔却能持续赚钱养家的儿子?”上汽集团内部人士如此形容大众与南北两家合资企业的微妙关系。
回复该发言
一汽大众调整股比 大众持股上升9%
2 回复:一汽大众调整股比 大众持股上升9%
DRYADDRYAD2011-07-28 00:31:16 发表
在现实的考验面前,德国狼堡的重心开始转向。今年6月28日,与一汽大众总经理徐建一一起,随同总理温家宝出席“第六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的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作为唯一的一位中国企业家代表,在开幕仪式上发表演讲,并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与大众汽车总裁文德恩共同签署了关于大众向上海大众开放平台与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协议。
一汽的妥协与博弈
上汽胡茂元董事长用一句中国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概括了中德企业合作的状况与愿景。在《关于合作开发基于德国大众最先进平台及发动机技术、面向中国市场C级别高端轿车的联合声明》、《基于最新MQB平台新一代车型之框架合作协议》、《关于设立上海大众仪征工厂和支持上海大众开发电动车的联合声明》的三份协议中,德国大众总部首次向上海大众开放了与一汽大众同样的平台资源。
出让股份让一汽集团每年损失几十亿元收益,然而作为补偿,据悉,大众将在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上游零部件合资企业的股权设置上做出让步妥协,以期通过采购收益的倾斜,弥补一汽在整车合资项目上的损失。
此外,一汽高层表示,在股比调整后,一汽还能换来大众更多的投资筹码和对未来的信心。其中最关键的将是车型和技术资源,从而稳住大众在两个合资公司间摇摆时对一汽方面的倚重。而这将是一汽大众品牌断臂重生的保障。
“股权占多少不重要,我们更重视与合资企业的合作关系,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向合资企业导入新的车型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工厂。”大众中国总裁倪凯铭表示。
回复该发言
一汽的妥协与博弈
上汽胡茂元董事长用一句中国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概括了中德企业合作的状况与愿景。在《关于合作开发基于德国大众最先进平台及发动机技术、面向中国市场C级别高端轿车的联合声明》、《基于最新MQB平台新一代车型之框架合作协议》、《关于设立上海大众仪征工厂和支持上海大众开发电动车的联合声明》的三份协议中,德国大众总部首次向上海大众开放了与一汽大众同样的平台资源。
出让股份让一汽集团每年损失几十亿元收益,然而作为补偿,据悉,大众将在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上游零部件合资企业的股权设置上做出让步妥协,以期通过采购收益的倾斜,弥补一汽在整车合资项目上的损失。
此外,一汽高层表示,在股比调整后,一汽还能换来大众更多的投资筹码和对未来的信心。其中最关键的将是车型和技术资源,从而稳住大众在两个合资公司间摇摆时对一汽方面的倚重。而这将是一汽大众品牌断臂重生的保障。
“股权占多少不重要,我们更重视与合资企业的合作关系,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向合资企业导入新的车型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工厂。”大众中国总裁倪凯铭表示。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