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8/8F/8F04AB0071AD6E1833C4E6CE826D2F07.jpg)
青岛民办高校遇生存危机
![](http://img3.cache.netease.com/edu/2011/7/25/201107252213145c429.jpg)
网易教育调查显示:落榜生选择民办高校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复读
大众网讯:对于庄稼人来说,春天的播种量决定着秋后的收成量。同理,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当下的招生季节就好比播种期,招生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将直接决定着民办高校今后三四年间的一个教学周期生存状况。近年来,随着省内生源数量的持续大幅度减少,今年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首次同台竞争,就有大批民校在本科二批一志愿遭遇零投档,民办高校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惨烈,加之其自身办学质量不高的“先天不足”,可谓内忧外患并存,使得曾经红火一时的民办高校迎来了生死存亡的考验。据悉,去年省内曾出现首所民办高校,因不堪银行的贷款重负而宣告倒闭。青岛民办高校的前景如何?近段时间,早报记者深入采访多家民办高校,并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全面剖析他们所面临生存危机。
招生——民校招生全员参与 提成不菲
青岛某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市区的东北部,校园占地1400亩。7月11日这天,记者实地采访看到这所民办院校早已放暑假,学生人去楼空使得校园内冷清得有些苍凉之感。与冷清的校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学校大门口右侧一个招生大厅里,挤满了100多名在校生,正在忙活着“协助”校方招揽新生。他们一个个身穿印有学院名字的T恤衫,斜披着绶带,一旦发现有前来咨询的考生,就一拥而上,使出浑身解数,以期把对方变成自己的招生“战果”。据悉,这100多名在校生所学专业各不相同,无论前来咨询的考生对哪种专业感兴趣,总会有“师兄”或“师姐”,以过来人的身份现身说法,虽然他们介绍的专业各异,但目的一致——都是想把新生发展成为自己的“下线”。原来,这些在校生乐此不疲地帮学院招生的动力,源于每说服一名考生入校,都能拿到一笔数额不菲的提成。
记者经过深入采访获悉,招生大厅里的学生只是该学院庞大招生队伍的“冰山一角”,时下正值民办学校的招生关键时期,学院发动了全体教职工和在校学奔赴全国各地招揽生源,这也是学校早放暑假主因。“今年我们动手有些晚,高考(微博)成绩公布后才正式开始,往年早在三四月份就启动招生了。”该学院一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语气中自然流露着紧迫之感。据他透露,从2006年开始,学院就调整了招生策略,放弃了以往靠社会介招生方式,转而采用学校教职员工以及在校生全面参与招生的方式。“社会上的招生中介大都是个人性质的,他们只是为了钱而招生,我们称这种方式为‘忽悠’。”这名负责人表示,民办学校在办学初期大都采用了这种招生“忽悠”方式,如今同样仍有不少学校靠这种方式招生。
该学院负责人说,给老师和学生发放招生提成是必须的,否则很难调动起师生的积极性,不过他表示他们给招生人员的提成较低,每招1名新生招生人员可拿到不足千元的奖励,而社会中介则需要两千元左右,如果招到空乘及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中介的提成会更高,五六千元甚至上万元都很正常。
5年内生源减少四成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