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报道 广东博罗县冯先生称其女儿报考了清华美院,分数上线却落榜,而同班另一同学外语未过线反被录取。清华美院回应称,该生属于破格录取,不占正常招生名额。(7月28日《北京晨报》)
1929年,一名数学只考了15分的考生被清华大学外语系破格录取,这个人就是钱钟书。昔者破格录取被传为佳话,今天破格录取却引来口水。其实,破格录取可以有,但是,欲破格,先得服众,而清华此次破格录取,就疑点颇多。
比如,博罗县入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10名考生中,并没有赖姓考生。而且根据现行招录制度,上线才能被投档,其分数未达标,是如何被投档,被发现的?再如,该院《招生简章》明确要求:造型艺术专业外语不低于70分,而赖姓同学的外语只有66分。据说清华美院对专业排名较前的考生有权降低文化分5分录取,那么,这个标准为何不在招生简章里说明,公之于众? 公众想知道的不是破格占不占用正常名额,而是破格有没有违规。
曾几何时,高考(微博)自主招生制度遭遇民意纠结,一方面坊间极力呼吁教育改革,赋予高校自主权,另一方面又担心高校有了自主权会出现招生腐败,许多伪偏才怪才会被“破格”,成为权势人家子弟饕餮的盛宴。
此事再次说明,唯有充分赋予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等权利,自主招生制度才能走得更稳。(秦淮川)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