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财经的其他话题……

返回财经……


我收藏的爽吧……


创投高层出走成“风”

1 创投高层出走成“风”
六院刚出来2011-07-29 23:54:59 发表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5月17日,因私奔而去的王功权成为创投机构高层出走的又一人。
这拨创投界的离职潮自2月17日起,当晚,原凯鹏华盈主要合伙人钟晓林在新浪微博上宣布:“与各位分享我个人的重大决定——离开凯鹏华盈(KPCB)中国基金……我将继续担任我所负责投资公司的董事并帮助(他们)上市,同时考虑创立新的基金。”仅仅相隔了一天,合伙人李立伟也以同样的方式宣布离开凯鹏华盈。这一局面大概是美国凯鹏华盈的灵魂人物约翰·杜尔所不曾料到的。他一手搭建的基于华盈基金和软银赛富周志雄班底的凯鹏华盈中国基金,4年之后,5位创始合伙人中只剩下了汝林琪一人。
同样处于尴尬境地的还有集富亚洲,其董事总经理周政宁、中国南区董事总经理朱建寰、董事乐文勇先后在今年的2月和3月间离职。这一VC/PE的离职名单看来还将延续得更长:马雪征从TPG离开;王忠信离职厚朴基金;因个人原因离开的王功权……“不仅仅是合伙人,一些创投企业的高、中层洞悉上头的意向后,也先后抬脚离开。”某国内创投行业人士说。
艰难的“磨合”
如此密集的离职行为在中国创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现在这拨知名的创投机构也是在2005年-2007年期间,合并重组成的。”上述人士说,“除了IDG等少数几家团队比较完整,红杉资本、德同资本、启明创投的合伙人都是从其他基金团队挖角过来的。凯鹏华盈中国基金设立之初,也是汝林琪给钟晓林打了个电话邀请而来。”
无论是从投资总监升为合伙人,还是想挪窝换个好平台,个体的职业变动在每个行业都是寻常不过的现象。但是在创投行业平台上的磨合过程并不都那么顺利,其中投资人对于投资理念的差异最难协调。有熟悉钟晓林的人对《浙商》记者透露,钟此番离开是与其前战友徐传陞、吴云龙出于相同的原因。“汝林琪投资非常保守,其在华盈基金时期的‘跟投’风格延续到了凯鹏华盈。事实上,在凯鹏华盈迄今为止投资的30多个项目中,有16个是与其他机构合作的,金额最少的项目甚至连100万美元都不到。”据了解,凯鹏华盈投入上千万美元的新传宽频项目在视频行业出局;在PPG项目上血本无归。在这场外资基金转战中国市场的赛跑中,相比同时期的红杉资本和经纬创投,凯鹏华盈相差得已经不是一两个身位。
业绩不突出,规模做不大,前述的外资基金TPG、厚朴基金也都遭遇了这样的困境。外资基金在国外的竞争已经到了争抢早期项目的白热化阶段,但是在中国,一些早期项目仍是险沟频频,创投进入后一不小心就容易翻船。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曾经感叹:“投资是一件很本土化的事情。”
“你要知道凯鹏华盈曾经成功投资过谷歌、亚马逊、美国在线、康柏等知名企业,但是到今天我们都看不清楚(凯鹏华盈)中国基金的投资风格,也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投资案例。”常春藤资本管理合伙人常祖荣对《浙商》记者说。眼见没希望,被业界评价极为讲究情义的钟晓林也开始另做打算。5月底,钟晓林以江南资本创始人的身份,再度出现在公众的眼前——首支25亿元规模的人民币基金,已经募集到位。在江苏无锡发布的一个物联网项目,正是其在机电和机器人等科技领域的所长。
“压抑”的机制
投资界曾有人分析,企业高管离职的原因无非是利益再分配和权力再分配。但是,相比2005年和2009年的两次离职潮,此次离职潮的一个鲜明特征是,主角集中于基金的合伙人或董事总经理级别,并在业界已经有一定知名度和投资的经验。“薪酬和待遇不是他们离开的主要原因。”业内人士说,“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内部的机制问题。”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创投高层出走成“风”
六院刚出来2011-07-29 23:54:59 发表
“国内一些创投机构的合伙人制度事实上与公司制混淆,存在首席合伙人、总裁合伙人等不同分级。不像国外,合伙人关系是平级的,做到了真正的平等。”2000年开始专注于中国及全球创投业研究的好投网创始人户才和说,在红杉和鼎辉,沈南鹏和吴尚志是毋庸置疑的头号人物。在业界,这样威权性的角色还有很多。比如今日资本,虽然有两个合伙人,但是有关投资的事务全由徐新说了算。“很多创投企业其实没有做到每位合伙人参与决策,投票权也不具有相同效力。在中国,只有业绩才能与威望画等号,若是其他合伙人参与决策等通道被阻,长此以往难免会出现人才流动的情况。”
“建立自己的基金是每一个PE/VC人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在《浙商》记者与众多创投合伙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均表露了这一想法。
活跃的资金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是,这轮离职潮发生在有充裕资金流的背景下,这也解释了此次出走的为何都是创投的高层。有创投人士惊呼:“市场上的钱比投钱的多!”
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都拿出了利好政策,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甚至通过政府设立母基金来撬动更多基金进入的模式,借以引导当地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对于那些想另立山头的行业资深人士来说,凭借自己的口碑和信誉在市场上获得资金支持并不是件难事,相反,市场上相当多的资金也在推动着钟晓林等人的单飞。
从TPG离开后,马雪征联合刚从中国平安辞职的张子欣共同创立了博裕投资;王忠信则打算成立一家规模为20亿美元,名为RRJCapital的新基金。“随着民间资本大量进入国内VC/PE行业,拥有较强投资与管理能力的投资人单独募集基金的情况,也必定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渐增多。”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这是VC/PE行业泡沫涌起的前兆吗?包括户才和在内的众多创投人士,都对泡沫之说予以否认:“中国的投资机会非常多,有几千万家中小企业,但是合法的且有业绩支持的创投机构才不到3000家。TMT(Telecommunication,Media,Technology电信、媒体和科技)行业回报率低了,市场就会自动向新能源、高端制造行业配置资源。接下来,创投行业投资专业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在开放的平台和资金涌动的背景下,拥有众多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基金管理人,沉淀,思考,再集结,他们的投资转向或将改变未来的行业生态。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