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1年进程一半的时间节点,展望下半年的资本市场动向,有利于我们更清醒地对市场发展作出正确的判断。
破题在即的新三板、不再遥远的存量发行、直接退市制度或率先在创业板试水、转融通即将推出、B股市场解决方案可望成型,这五大市场基础制度层面的重大创新完善以及A股有望迎来“熊牛”转换,构成了中国股市下半年的“六大期待”。
1新三板破题在即
“加快场外市场建设,抓紧启动中关村试点范围扩大工作,完善非上市公司股份公开转让试行办法,做好报批和发布,实现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区非上市公司股份公开挂牌转让,加快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这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1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表态,这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以新三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容为契机,构建以三板为基础的统一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将成为今年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三板的扩容也被称为2011年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1号工程,业内预测,新三板扩容方案有望年底推出。
“新三板”为“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早在2006年1月就正式启动,其主要目的是探索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场外市场的建设模式。去年,有消息称,新三板扩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方案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包括:首批园区试点范围将扩至15-20家高新园区,个人投资者将获准进入新三板市场,计划推出做市商制度。
今年4月,有媒体报道称新三板扩容方案已获批。上述消息人士表示,国务院尚未正式批复新三板扩容方案。
目前拟定的方案需咨询各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因此近期新三板扩容无法启动。如果方案完善工作进展顺利,最早有望今年底公布。
据介绍,新三板在扩容规模、交易制度、投资者资质等制度创新方面都超出市场预期。比如在扩容规模上,新三板将在原有中关村科技园区试点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到其他具备条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在交易制度上,扩容后的新三板市场将更接近于现有的沪深交易所市场。连续竞价交易、T+1结算制度、涨跌停板制度等成熟的交易规则都有望被借鉴引用,而做市商制度等新三板特有的制度也会被同步引入,而首批试点做市商则将优先考虑已有代办系统主办资格,且至少推荐一家公司挂牌的证券公司。
面对即将推出的新三板扩容方案,各个国家级科技园区颇为焦急,纷纷制定了推进园区内企业挂牌新三板的目标,并推出了多项鼓励补贴政策。
据了解,多数园区为了鼓励企业挂牌新三板,除了替企业支付新三板挂牌所产生的数十万元的券商推荐费用外,还对挂牌成功的企业进行5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补贴,甚至有的高新园区还对仅处于申报材料阶段的企业进行补贴。
2存量发行不再遥远
继2009年6月10日推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之后,证监会在2010年11月1日又启动第二阶段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在第二阶段发行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目前有消息称,监管层政策酝酿新一轮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今年3月也曾表示,未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考虑存量发行、给予主承销商更多配售权及进一步优化询价机制等。存量发行被业内认为是在2011年下半年有望获得突破的改革之一。
虽然对于新股发行体制的后续改革,证监会目前还没有公布具体措施,但总的原则很明确坚持市场化方向,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继续深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各方归位尽责,切实强化市场约束机制。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