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海云报道:“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多米诺骨牌效应逐步显现。昨日,有媒体报道称几大银行均欲对铁道部新借贷款利率上调10%。
对此,资深证券业人士李旭明昨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银行方面欲调高贷款利率是因为事故使铁道部信誉蒙上阴影,而来自融资渠道方面的压力反过来也可能使高铁项目进展受到一定限制。此外,广发和平安证券等券商也发研报指出,事件将减缓高铁建设进程。
银行为求自保
据《东方早报》报道,两家国有银行的相关负责人都表示,其对铁道部的贷款在谈判过程中将会要求至少利率上浮10%。而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铁道部从各银行贷款的利率大多较银行基准利率下调10%,其原因是“铁道部旗下诸多实体企业,有着庞大的现金流和存款、结算业务,由贷款衍生开来的一系列业务被银行看重”。很多银行都追着要给铁道部贷款,所以铁道部具有很强的谈判能力。
上述报道还指出,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给高铁项目贷款前三年都是只收利息,不收本金,从第四年开始才涉及到本金的归还。而另一家国有大行对铁路项目开出三至四年的还款宽限期,即在还款宽限期之后才开始还本付息。
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铁道部新增贷款4500亿元,至2010年底国内贷款总额达1.25万亿元,而支付的利息仅有250亿元,其中还包括193亿元的债券利息,这意味着真正支付的贷款利息只有57亿元,几乎相当于无息贷款。
以2009年为例,铁道部获得国内外贷款4288.95亿元,相当于2008年和2007年获得信贷总和的两倍,同时贷款占铁道部全部资金来源(7576亿元)的比例高达56.6%,而2008年、2007年这一比例仅为33.8%、31.4%。
资深证券业人士李旭明昨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银行方面来看,虽然铁道部是部委身份,但银行从自保的角度出发,完全有可能提出调高贷款利率的要求。“近段时间京沪高铁状况频发以及动车追尾事件无疑给铁道部带来了信誉危机,作为贷款方银行不可能不考虑到事件对今后高铁客流量、现金流等各方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7·23”事件后铁道部债券一度无人问津的惨淡状况,也使各界对其融资现状及未来资金链的状况产生了各种猜测。
李旭明认为,可以肯定的是,上述事故肯定会影响高铁项目接下来的推进速度,而来自融资渠道压力的增大反过来又会使高铁项目的推进受到一定限制。
铁道部盈利能力受考验
事实上,近日已有不少券商陆续对铁道部的财务状况发表研报。记者留意到,广发证券分析师真怡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高铁在建线路约有9000公里左右,有包括合蚌线、宁杭线、京石线和石武线等共26条线路,投资额共计为8491亿元。而至于京沪线、武广线等13条已投产的线路,投入的资金为5898亿元。
平安证券分析师储海也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此次事故将使旅客改变“铁路在地面运行更为安全”的出行观念,使短期内高铁对航空的分流大幅下降。此外,目前在建的高铁项目也会因此而放缓工程进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高铁也不会再增加车次和运能,甚至有可能临时采取减少车次,增加行车间隔。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