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地地方债的风险正在凸显。CFP供图
在媒体对云南省投资集团控股公司(下称云投集团)——这一云南最大的省级平台公司拟转移核心资产组建新公司的消息曝光20多天之后,云投集团25日下午近5点终于发布公告称,“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2011年第56次常务会议,决定组建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涉及本公司部分资产划转。”
迟到的公告终于来了,但云投集团的这一重组方案最终是否能得到投资人的认可,则仍要待日后债权人大会来决定。而对于市场来说,市场则寄望监管部门以此为契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云投事件的债市冲击波
云投事件于7月初经媒体曝光后,当即成为机构集体抛售城投债的拐点。那时,上海城投贷款从短期展成长期,更被认为是不正常的操作,加之审计署公布2012年和2013年分别有24%和17%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到期,都对市场心理造成了巨大打击。
7月6日,有多只城投债遭遇了恐慌性抛售,城投债市场压力陡增。
“从那时到现在,城投债信用利差已整体上行至少15个到20个基点,有的甚至上行了50个基点。”一位债市固定收益部人士当时称。
目前五年期信用债收益率,已从本月初的6.5%最高上行了100个基点(相当于1%),在7%-7.5%之间震荡盘整。投资者心态已如履薄冰,债市一直“跌跌不休”,机构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资金面紧张、通胀预期抬头、信用利差拉大,几乎所有的利空都已经释放出来,过度反应使得各品种收益率均出现大幅度抬升。
“没想到市场反应太强烈了。”云投集团人士对此表示无奈。在审计署公布对地方债务的调查报告后,每一次地方政府的违约迹象都加剧了债市的恐慌。不仅自7月8日以来已经没有城投债发行,二级市场的城投债也完全没有买盘。受此影响,市场至今未发一只新债包括企业债。业内人士认为,短期之内这种局面恐难扭转。
而在近期,机构对新发城投债的购买意愿已降低。此前,高票息的城投债一直受到风险偏好型的中小型投资机构(基金、券商、农信社等)的追捧,但随着城投债的收益率持续走高,净值已经低于面值,这些机构开始大量抛售手中持有的城投债。“城投债成了市场上流动性最差的品种,想抛都抛不出去。”一位债市人士表示,“特别是云南地区城投债,基本上无价无市。”
债市制度需要树立新标杆
云投集团的公告还显示,有关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组建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相关资产划转方案正在制定中,方案内容包括对债权人权益保障措施。公司将根据有关部门批准的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公司相关的事项及时予以披露。
“从程序上说,云投现在信息披露肯定是晚了,但也算是亡羊补牢吧。希望监管部门可以此为契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为债市的制度建设树立标杆。”一位券商人士表示。
此前,发改委相关人士亦指出,过去债权人大会的确执行得不好,资产重组现象也不多,“现在资产重组的多了,就应该按照市场程序召开债权人大会。”不过,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发改委针对云投公司有任何具体惩罚措施。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