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7月12日,上海地铁已停止使用22台奥的斯牌“513MPE”型自动扶梯。在莘庄地铁站,奥的斯自 动扶梯前竖起警示牌,乘客在早高峰只有选择爬楼梯。
这本不应发生在一个行业缔造者身上。美国奥的斯(OTIS)公司,电梯的发明者,世界最大的电梯服务商,在7月早些时候,因为北京地铁4号线扶梯的一次重大事故,在中国——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遭遇了滑铁卢。而当奥的斯仍在设法从那场全国瞩目的安全丑闻中走出时,他们在深圳再度上演“电梯惊魂”。
2011年7月31日,深圳东门明华市场的一部奥的斯自动扶梯发生故障,其中3个阶梯严重变形;同一天,北京地铁双井站一部上海三菱电梯,同样发生梯级变形。两起事故相隔千里,且均未导致伤亡,但仍以各自的方式,再度引发了公众有关电梯安全的担忧:在这个国度,连上楼下楼之间,都成了死亡之旅。
更令人吃惊的是,奥的斯扶梯事故发生后,各地质监部门开展了电梯安全监督检查,截至7月底,各地质监部门共检查电梯231306台,发现存在隐患的电梯11896台,即每二十台电梯里就有一部电梯存在隐患。
事故发生后,奥的斯的表现之糟糕,很难与其世界最大的声誉相匹配——除了在公司官方网站上寥寥数语的道歉之外,该公司没有出席北京地铁事故的新闻发布会,更是拒绝各方媒体的采访。
这些事故不仅摧毁了此前中国人对外资品牌不加鉴别地迷恋(食品丑闻和“山寨”产品已经让中国人对国货彻底丧失信心),更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奥的斯及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为何在中国放弃了“一直将电梯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放在首位”的宗旨?
跑马圈地之祸
电梯事故对于奥的斯来说并不陌生。自从电梯被奥的斯发明以来(出现在1853年的纽约世博会上),它的风险始终存在。在近年的丹佛和拉斯维加斯,奥的斯电动扶梯的突然逆行也曾经造成数十人的伤亡。然而这次在中国,奥的斯的缄默并没有使他们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愤怒中脱身。
这更像是一个由于盲目扩张跑马圈地导致管理失控的故事。在事件发生前,奥的斯还是一个令业内众多公司高山仰止的企业。过去150年的历史里,这家全球最大的电梯公司在电梯制造、安装和维修等领域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全世界20座地标性建筑中,有12座使用了奥的斯电梯。
中国的城市化更为奥的斯带来了大好前景。据咨询公司麦肯锡预计,在未来15年内,中国境内将有多达3.5亿的农村人口涌向都市,这一数量甚至多于美国现有的人口总数。为保护耕地,中国将在未来15年内建造5万多座摩天大楼,这一数量将是美国曼哈顿岛上摩天大楼总数的10倍——显而易见,如果一个城市的高楼越多,那么它需要的电梯也越多。
这样一块大蛋糕令各国电梯生产商们垂涎欲滴。奥的斯以20%以上的份额在中国电梯市场中遥遥领先,它全球的新梯里有一半在中国销售,然而它也遭受着其他厂商的强劲挑战——其他生产商在提高电梯运行速度和加强与知名建筑的合作方面大作文章,借以打出自己的品牌。
对于电梯厂商来说,政府的大型项目及地标建筑就是一个大广告。日本三菱为上海金茂大厦提供了61部电梯,该大厦在1999年至2008年间曾一直是“中国第一高”建筑。三菱为此邀请客户去金茂参观,眼见为实。这个项目帮助三菱又落实了很多订单,并紧随奥的斯之后,成为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二的品牌——为了获得重要的订单,跨国公司们不惜赔本赚吆喝,目的是在中国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多获得份额。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