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信息报报道:内地、香港,“一国两制”,允许有差异,也为港澳同胞、内地公众接受,但在公车上的差异却叫人悲凉。
7月30日有报道说,内地有公务员1053万,官方说有公车200多万辆,学者说有300万-350万辆。这有争议,但港府则用6343辆公车满足了17万公务员的公干需求。报道说这是“奇迹”,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也能证明这个奇迹:200万除以6343,约等于315;300万除以6343约等于473,350万除以6343约等于551。内地有31个一级行政区,港澳特区也属一级行政区,内地一级行政区的公车均数是香港的10-17倍。“两制”差异迥乎,内地公务员的“幸福指数”真令香港公务员羡慕!
数量差异或不是问题,花钱多少才是关键。花较少的钱买回更多的车辆为公务员代步,这才叫精明。但下面的数字却与“精明”无关——内地公车年消费,民间和学者的统计是3000亿-4000亿,官方数据是1500亿元-2000亿元;已完成2010年“三公”经费公开的88个中央部门,公车支出39.67亿,占2010年“三公”支出的62%;公车消费超亿元的中央部门有6个,国税系统高达14.55亿!
内地县处级以上官员都有专车,而且新官新车,绝少“二手货”,奔驰、宝马有时仅能下嫁交巡警。而香港公务员中,配专车的不到40人;全系统所有公车中,普通车辆占1320辆,每辆采购价高的为19.5万,低的为11.6万。遗憾的是,内地公务员们没能因为座驾多且豪华而变得干练。有细心人统计,香港公务员人数与GDP之比为0.8人/100万美元,而内地公务员的这一比值是6.7人/100万美元。也就是说,内地公务员的服务效率仅为香港公务员的1/8。找原因容易:公车在内地已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公干点公烛,读家书也点公烛——坐公车招摇,甚至去娱乐场所的大有人在。只是精明的官员会给车牌戴个套,但这是掩耳盗铃。因为,套住了车牌套不等于套住了公众的眼睛。
内地“公车不公”饱受诟病,相应的改革也一直在搞,但效果不佳,以至于“三三制”成为民谚:1/3归公家、1/3归干部、1/3归司机。原因是内地公车改革,一开始就是左手掰右手,能有胜负吗?既得利益者和公众诉求博弈了17年,公众依旧是输家。改变这种状态不难,只要同级人大出台合理的公车配备、使用标准和惩戒标准,适时公开信息,让其时时置于代表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即可。道理简单,得有人践行,否则悲凉还是悲凉,改变不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