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8月3日,北京海淀区绿园打工子弟小学,校长用椅子在操场上摆出“SOS”的字样,希望得到社会的关注。办学16年、经历过无数困难的海淀区绿园打工子弟小学的租房合同已经过期,没有地方愿意租给他们校舍,8月2日,他们被要求必须搬走。林晖摄
中国青年报报道:7月29日的京城,瓢泼大雨比预计的早到了几个小时。上午10点,来自湖南的邓丝丝绕开一个个泥坑来到了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前几天她得知,这所刚刚加固的、“在楼房里上课”的学校因为“在违法建筑内非法办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要关了。本来,她打算让7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9月在这里上一年级和学前班。
同一天,来自吉林的高晶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树村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绿园小学,她也是几天前知道这个学校马上要关了,7岁儿子的上学问题成了她眼下最着急的大事。
4天以后,绿园小学被“上了锁”。高晶显得十分茫然。
今年五六月份以来,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和海淀区城乡接合部的几所打工子弟学校先后接到了停办通知,“通知得太突然了,这学期结束了,下学期的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孩子们的书费也早都收了,而且这七八百个孩子怎么安置呀?”绿园小学的张晓虎校长一脸焦急。
据了解,对于打工子弟学校,北京市的工作思路是“扶持一批,审批一批,淘汰一批”。2006年7月中旬,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曾下发通知,要求对未经批准流动人员自办学校“分流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
按照这一思路,北京市2006年就曾对流动人员自办的学校,也就是俗称的打工子弟学校,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治理,一批未经批准的、窝棚式的学校被取缔。
如今,北京又对打工子弟学校开始了新一轮的治理,又有一批学校将被关停。
去年还是“规范保留学校”,今年就要被关停
这一次海淀和大兴关停部分打工子弟学校,政府给出了充足的理由:大兴区西红门几个打工子弟学校被关停的原因是“在违法建筑内非法办学”,而海淀区的几个学校则是因为校舍租赁合同已经到期。
不过,对于政府给出的理由,那些面临关停的学校的校长有不同的看法。
邓丝丝的孩子准备上的那所学校就属于这样的“违法建筑”。走进这所学校的校园便可以看见一座L形的二层小楼。据了解这个小楼是去年9月才新建的,所有的教室都是按照教委规定的建筑规格修建,而且“每个教室里都安装了空调和饮水机”。
该校的校长是2008年年底接手这个学校的,接手之前这里就是一所打工子弟学校,而且已经有10年之久。接手后,她在学校内新建了操场,更换了桌椅、黑板,装了暖气,建了厕所,共投入了几十万元。
为了建这所学校,校长到处借钱,迄今已负债76万元。没想到新校舍刚刚用了1年,学校就接到了要被取缔的通知。
即使不断地修缮和加固校舍,即使很多家长说这是他们孩子“用过的最好的教室了”,但是这个学校仍然属于“违法建筑”,因为学校一直没有房产证,也没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
“从2006年起,就没再给哪个学校发过证(办学许可证——记者注)。”同在大兴区西红门镇田园学校的张校长说,他们这几个学校虽然没有“证”,但是分别于2006年和2010年两次收到过教委开具的“规范保留学校”的书面证明,“有了这个证明不就说明我们是可以办学校的吗?”
按照北京市“分流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的政策,田园学校和文章开头提到的学校似乎属于“规范一批”的范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