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台风“梅花”袭来,气象预报显示很有可能给本市带来强风暴雨。有关专家昨天接受采访时指出,防灾更应长远谋划,切莫“灾来紧张,灾后忘光”。
暴雨骤至考验排水系统
国内外多个城市遭遇暴雨时曾出现“城市海景”,上海会否重蹈覆辙,引人关注。上海市防灾救灾研究所副所长、同济大学教授罗奇峰说,台风是检验城市抗灾能力的“大考”,上海的排水系统应能交出不错的“答卷”。当然,如果暴雨骤至,短时间内可能有个别地区出现较深积水,但如果相关应急机制到位,“可以较快化解问题”。
罗教授理由有二。首先,北方一些城市出现“海景”,主要原因在于暴雨罕见,城市应对不及。与之相较,上海地处南方,应对夏季台风经验较丰富,应急预案也具有针对性。此外,虽然本市部分地区排水设施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沿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管线系统,管线管径偏小、过水能力不足,但这几年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加快了改造步伐。
大风之下注意头顶安全
台风来袭,要注意的不仅是脚下,还有头顶。气象预报显示,今明两天风力可能超过8级。专家指出,大风对本市建筑、桥梁等也是巨大考验,尤须防患于未然。
本市高楼、超高楼不少。从科学角度来说,建筑受力大小与其高度平方成正比,在地面风速正常的情况下,300米以上高层建筑承受的是6、7级以上大风,更遑论如今“梅超风”带来的8级大风了。在风力影响下,这些建筑在高空中产生“微摆动”,如不做好事先防范,其上“附着”的广告牌、霓虹灯、玻璃幕墙等可能成为不安全因素之一。为此,专家建议相关管理部门、物业企业等都应负起责任来,加强建筑排摸,做好检查加固工作。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高楼间风效应可能将台风进一步放大,如有必要的话,应在危险区域设立禁行警示牌。
防灾抗灾应更具执行力
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指出,大城市的防灾规划中,还必须加固“城市生命线”工程,其中包括水、电、交通、通讯等设施;医院、学校、电视台、电台重要机构也应成为防灾的要害单位。
同济大学专家强调,整个社会也应该增强防灾意识。政府不仅应当加大防灾抗灾的宣传力度,更应该加强执行力,逐步推行防灾演练,帮助市民充分了解气象预警信息,掌握必要的气象知识。与此同时,要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以应对出行不便。在暴雨雷电袭击时,住家居民应尽可能主动关闭电视、电脑等电器电源,避免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