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刘中元 通讯员 孙江敏 刘婷婷 张晓锋“压在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来了,如释重负!”昨日下午,担任本届大运会火炬点燃现场消防安全保卫负责人的姚炯告诉记者,看到火炬顺利点燃,他和团队队员激动地蹦了起来。对于点火方案背后的故事,姚炯最有发言权。
初始方案:采用特殊火药铺设轨道
姚炯来自广州市消防支队,曾是广州亚运会闭幕式焰火保卫负责人之一。姚炯说,本届大运会火炬点燃,初始方案是采用特殊的火药铺设轨道进行点火,但这一方案很快被消防部门所否决。“一切均得以现场试验为依据”,姚炯说,消防部门曾要求火药生产厂家进行了两次试验。试验表明,火药燃烧非常迅速、火星和烟雾非常大,而且长达数百米的铺设的火药使用量巨大,容易引发安全问题,所以很快被消防部门所否决。
第二方案:用含氮量为9.5%的硝化棉
火药不行,还有没有更好的材料替代?硝化棉,这是一种白色或微黄色棉絮状的化学物质,具有高度可燃性和爆炸性。其危险程度根据硝化程度而定,含氮量在12.5%以上的硝化棉危险性极大,遇火即燃烧。在温度超过40℃时能加速其分解而自燃。含氮量不足12.5%的硝化棉虽然比较稳定,但受热或储存日久,逐渐分解而放出酸,降低着火点,亦有自燃自爆的可能。
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决定选用含氮量为9.5%的硝化棉作为点火轨道点火物,它是硝化棉中安全系数最高的一种化学物品。8月6日和8月10日晚的大运开幕式彩排后,姚炯他们在火炬点燃现场进行了两次实地测试。一切正常,这让火炬点燃现场消防安保人员信心大增。
导火索每个星安装绿色安全导火索
对于青春大道上的五星点火台的导火索,姚炯他们还是斟酌了许久。初始方案是每个星上安装五个火药导火索,但喷射火星太大,烟雾太浓,点火效果非常不好。经过多次研究,最终决定选用一种绿色安全导火索,每颗星安装的数量也减为2根。同时为防止导火索温度太高,烧着点火台,姚炯他们还用锡箔纸将导火索包起来,固定住。试验表明,这一改良的效果近乎完美。
“轨道上所有管线绝对不能裸露,硝化棉必须无缝对接。”8月12日,开幕式当天,他和队友们先后对点火现场进行了不少于30次的细致排查,共排查出50个外露的易燃易爆的电子打火头,发现220个轨道药剂接口过大,20多处塑料布破损。对于这些隐患,姚炯他们均要求有关单位进行坚决的整改。此外,还要求现场开启细水雾系统,每10分钟开启一次,每次不得少于2分钟,始终保持青春大道的温润。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