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央视2010年度英语演讲风采大赛上,曾月获得高中组全国冠军。(图片来源:半岛网)
半岛网讯 1998年,青岛教育基金会寒窗基金第一年资助高考(微博)寒门学子时,当年有两名学生以全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近年来,寒窗基金资助的考生越来越多,但能进名校的越来越少。而记者在岛城采访发现,对于寒门学子来说 ,从出生起,就在起跑线上落后了,无论是中考招生的直升、指标生,还是名牌高校的自主招生,其所青睐的综合素质全面的考生,不仅需要孩子本身的努力,更需要家长金钱上的支持。对于寒门学子来说 ,只靠一个人的埋头苦读,与10年前相比成功率明显降低。
入名校寒门学子变少
寒窗基金从1998年开始就致力于给考上大学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 ,2011年的寒窗基金资助行动也即将开始,各区教体局以及高中学校推荐的193份寒门学子的材料 ,已经送到了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这些孩子家庭经济条件都挺困难,但是都被本科高校录取。
“这些孩子里有一个被人民大学录取的,还有一个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翻着这些寒门学子的材料 ,基金会主任耿仕仁告诉记者,这批孩子里,有被名校录取的,但是不算多。
“寒窗基金1998年启动时,当时有两名被资助的学生都去了清华,”据耿仕仁介绍,1998年,胶南二中的刘付娥和曾文文以标准分满分的成绩双双成为我省理科状元,并分别被清华大学电子系和生物系录取,但两人因家境贫寒上学遇到困难,获得寒窗基金资助后顺利进入大学深造。
市教育基金会的姜忠明老师,从1998年开始,见证了十几批寒门学子,他说,寒窗基金最初那些年里资助的孩子中,考入名校的很多,不乏北大、清华学生,这几年来,寒门学子考入名校的明显少了。
青岛2中罕见贫困生
为了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从2007年起,青岛市就在高中阶段设立资助政策,从2010年秋季起,高中资助学生比例提高到2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
“有的高中要求再追加资助计划,但有的高中计划却总是用不了,”青岛市学生资助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岛城的一些热点高中,接受资助的学生数量就要少很多,像青岛2中,这几年的资助计划都用不了 ,学校申请资助的学生数量比较少。
“我觉得我们班同学家里条件都挺不错的,很多同学申请出国,家里有个百八十万是最少的,”青岛2中一名今年毕业的学生告诉记者,没听说家里很困难的学生,可能有的同学家里有困难也不说。
记者从青岛市教育资助中心获悉,岛城不同的高中,申请资助的学生数量差别较大,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贷款学生所考取的高校中也罕见名校。据悉,2010年,青岛市有20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申请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些学生中大部分考取的是专科二批高职类院校,考取本科院校的考生数量较少,上名牌本科院校的学生数量则更少。
专科二批的录取现在正在进行中,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既不知道能被哪所学校录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贷款,一些孩子还没等录取结束,就已放弃了上学、出门打工了。
孩子履历多需拿钱砸 自主招生没钱陪不起
高考中要考取一所名牌高校,除了高考中实打实拼分这条路,还可以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生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就离名牌高校更近了一步。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