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白领人群就近居住的需求大、选择少,又难觅土地新建规模化公寓。这样的难题如何解决?
记者昨天了解到,长宁区从盘活既有社会资源入手,市场化运作推进人才安居工程。今年内,长宁区将总共推出5个项目、共计500套人才公寓房源,供区内上年度纳税1000万元及以上企业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入住。此外,对500名优秀青年人才还将给予住房现金补贴。
旧厂房“变身”人才公寓
由于地处市中心,长宁土地稀缺、房价高昂。记者分别走访中山公园和江苏路等写字楼集中地区的房屋中介,了解到一室一厅的成套房屋租金普遍在每月2500元以上,装修、配套等条件都属普通。而多人合租、厨卫公用的一室房源,租金也在每月1500元左右。这样的租住成本,对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小白领”负担不小。
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统一规划建设全新的人才公寓,但这在中心城区恐非易事,政府也难以“包下”从用地、建设、运作到管理的全套事务。不过,区内并非全无资源——部分老厂房闲置,一些办公楼、酒店式公寓等出租率也不高。能不能整合这些“沉睡”的资源,来办人才公寓?
今年起,长宁区启动人才公寓改造。截至目前,由办公楼改造的九华汇智尚都(资料、论坛)项目、万华项目,由企业老宿舍改造的水仙楼项目已经完成改建;由酒店式公寓改造的假日之星项目已于7月开工,由老厂房改建的临虹项目将于8月底完工。
记者来到位于万航渡路上的万华人才公寓,这里5个楼面被分隔成80个单间。走进单间内,装修简洁明快,类似快捷酒店,另配备洗衣房和24小时安保监控等后勤设施。项目负责人陈小姐介绍,纳入区“人才公寓”体系后,公寓入住率达到100%,由于地段好、价格合适,还有十几个有需求的人才在排队等待入住。
在运作上,长宁区采取社会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管理人才公寓,“个人出一点,公寓让一点,政府贴一点”,以此降低青年人才承担的居住成本。以万华人才公寓为例,这里提供的单间人才公寓的优惠租金为1880元,比市场价略低,政府每月对入住者给予800—1200元不等的补贴,这样,每人自身实际需要支付的仅为1000元甚至更少。对于项目运营方,常年保持高入住率,且入住人员通过政府、企业安排,降低了经营风险,不失为一种双赢的做法。据悉,长宁区正在研究对人才公寓运营企业的激励措施。
“供需对路”并不容易
满足青年人的居住需求,看似很简单,其实不然。这不仅是一个供应的问题,还要“供销适路”。
就拿地理位置来说,长宁区呈东西狭长、南北略短的长条状,企业集中区域分布不均匀。青年人多希望居住在离工作地点较近、出行成本较低、生活又便利的地方。为此,长宁区首批推出的5个人才公寓,分别择址区内东、中和西部,让青年人才可就近选择。
不同的人才也有不同的居住需求。考虑到这一点,长宁区推出了档次和价位不一的房源,既有高端的九华汇智尚都人才公寓,标房月租在3500元左右,也有中端的假日之星和较实惠的万华、水仙楼等。
不过,人才公寓的供应重点究竟是哪些人群?这一问题还在实践中探索。记者了解到,长宁区高端的人才公寓依然有空置房,而部分价格实惠的人才公寓却有几十名客源在排队等待入住。企业高管、关键技术人才等收入相对较高,对租金价格的敏感度不那么高。但这些人群平均年龄略高,需要考虑全家安置和子女入学等问题,单间的酒店式高端人才公寓对他们未必有很大吸引力;而青年人刚刚入职,买房和租房的经济压力都较大,短期内对单身公寓的需求较多。长宁区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也表示,根据探索下来的实际情况,对入住门槛也将适当做调整,进一步聚焦“潜力股”人才。
改进思路惠及企业
回复该发言
让中心城区青年白领就近安居
2 回复:让中心城区青年白领就近安居
全都留给曾经2011-08-15 04:12:22 发表
让人才安居,其实是为了让他们乐业,为企业留人。作为中心城区的长宁,区内企业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企业为主,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
发展人才公寓,长宁区也更多地从企业层面来考虑。比如,承接国家863重点项目的瀚讯无线技术有限公司,100多名员工大多为外地来沪的高级技术人员。
目前,区政府已优先给予这家企业6个名额入住万华人才公寓。此外,有的企业的注册地在长宁,办公地点却在别处。为此,长宁区又推出创新办法——实物房源和租金补贴“双轨制”,在500套人才公寓之外,对500名优秀青年人才实施住房资金补贴,方便他们自由租房。
长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边实施、边探索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改进思路,以期真正让人才安居工程惠及企业和人才。例如,起初人才公寓的入住“门槛”是,所在企业上年度缴纳税收在1000万元或以上。但推行后发现,有的优质企业或新引进企业尚处起飞阶段,税收尚达不到1000万元,但却是区域经济未来的成长发动机,而这些企业在各方面往往比成熟大企业更需要政府托一把,也应考虑纳入人才公寓的惠及范围。据悉,长宁区还准备将经过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认定的创业人才等,也纳入门槛。
回复该发言
发展人才公寓,长宁区也更多地从企业层面来考虑。比如,承接国家863重点项目的瀚讯无线技术有限公司,100多名员工大多为外地来沪的高级技术人员。
目前,区政府已优先给予这家企业6个名额入住万华人才公寓。此外,有的企业的注册地在长宁,办公地点却在别处。为此,长宁区又推出创新办法——实物房源和租金补贴“双轨制”,在500套人才公寓之外,对500名优秀青年人才实施住房资金补贴,方便他们自由租房。
长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边实施、边探索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改进思路,以期真正让人才安居工程惠及企业和人才。例如,起初人才公寓的入住“门槛”是,所在企业上年度缴纳税收在1000万元或以上。但推行后发现,有的优质企业或新引进企业尚处起飞阶段,税收尚达不到1000万元,但却是区域经济未来的成长发动机,而这些企业在各方面往往比成熟大企业更需要政府托一把,也应考虑纳入人才公寓的惠及范围。据悉,长宁区还准备将经过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认定的创业人才等,也纳入门槛。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