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升初中考试(云大附中考点)有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
云南网讯(记者 雷啸岳)“你们的采访提纲我们已经给领导看过了,领导决定不接受采访,不好意思了,请你们理解。”昆明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拒绝采访的语气很温婉,态度很友善。历时近一个月的沟通和争取并没使记者达成采访昆明市教育局主管“小升初”方面问题领导的目标。
就目前为止,昆明市教育局还没有一位权威负责人给记者一个说服力的答复。
有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
近一个月来,一个个无法接通的电话,一个个“我并非负责人”的推诿,一次次“你打打这个电话看”的“建议”,着实让记者对“采访有关部门难”有了一次实实在在的经验。教育局各位工作人员或客气、或生硬、或惊讶的态度使得记者关于政府部门如何看待、如何处置“小升初”难现象的问题最终成为了一个五味杂陈、耐人寻味的"X"未知符。
其实记者的求证并非一无所获。一位曾经在“小升初”招生工作组参与过执行招生工作的教育局工作人员(后称工作人员)在电话里以个人身份向记者表示:“小升初”难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和家长对于名校的“盲目追求”和参考名校的“从众心理”造成的。
“比如XX附中,据我了解,这所学校的初三毕业生并不是百分之百的领先于其他学校学生的。但是很多学生和家长就是不计代价地要进这所学校,这是我们干预不了的,他们就觉得这类学校好,完全不考虑其他公立的学校....。.”这位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有些激动地对记者说。
记者向工作人员提问:据我们了解,学生和家长不顾一切地希望进入某几所名校,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要远远好过其他学校。这是一种教育资源不均衡的表现,你认同这种看法吗?
“私立学校因为机制比较灵活,在教师的工资方面、教学设施的建设方面会比公立学校更有吸引力。近年来,我们针对公立学校也有很多政策和办法,但是家长和学生就看不到,仍旧只推崇某几所学校,这也让我们很无奈。”该工作人员回答。
记者:那这是否说明我们对于这些政策和办法的宣传力度不够呢,能不能通过接受采访的方式,通过媒体向学生和家长们介绍一下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做得工作,帮助那些“盲目”和“从众”的学生和家长转变一些错误的观念?
“这个问题我决定不了,宣传和采访的事情不是我在负责,你们可以找XX办公室,请他们和领导申请。”工作人员回复记者。
记者还向这位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问题:根据家长和学生的反应,还有记者的采访,发现昆明市多所“小升初”培训机构都在宣传过程中向家长暗示,可以通过交钱或者参加高价补习班的途径获得某几所名校的入学名额。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听说过这种升学的“灰色通道”,如果属实的话有什么办法处理,能给学生和家长那些建议?
听到这个问题后,该工作人员在电话里颇为激动的反问记者:“你是听谁说有这种事情的,你有证据吗?你能说出是哪一个孩子通过这种方式进了某所学校吗?”
记者回答:很多网友和读者都向我们反映过这个问题,都有具体经历为例证。我们也采访过这类培训机构,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在宣传过程中详细地向我们讲过如何通过参加培训和通过特殊方式花一笔费用获得入学名额,即使这种“不正当”入学方式只是虚假宣传和民间传说,我们的有关部门能够以权威的角度向学生和家长做一个说明或者释疑吗?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