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年报报道:曹禅带着她执导的音乐剧《时光当铺》回到了中国,这个4年前因从国内中学考入斯坦福大学而备受关注的女孩,再一次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曹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虽然斯坦福大学课业繁重,却是“最快乐的大学”。今年6月,应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邀请,曹禅带着自编自导的音乐剧《时光当铺》到韩国演出。
在迁徙中长大的童年
曹禅出生在新疆一个偏远牧场里。由于父母的工作经常变动,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曹禅随父母辗转于北京、青岛、广州、香港、加拿大多伦多等地。她上过各种类型的学校:有国内的学校,也有国外的学校;有普通学校,也有国际学校。由于见识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曹禅经常用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因为见得多了,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人性的理解,都有不一样的角度。”这些最后都表现在她的音乐剧创作中。
在迁徙中长大的曹禅,没有特别清楚的“家乡”概念。“刚在一个地方待了不久,交了些朋友,很快又走了。”曹禅觉得这种迁徙对自己的影响是:“小时候没有很多的玩伴,周围都是父母的朋友。他们聊天,我在一旁听着,所以可能比同龄人显得更成熟一些。”
在年轻的曹禅看来,这些都是财富:“见到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和不一样的人打交道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在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展览上,她曾担任北京展区的义务讲解翻译员,接待联合国官员。节假日,她在北京、河北廊坊地区的孤儿院和民工子弟学校当义工,教孩子们英语,并能够很快地融入那个群体。
让曹禅感到幸运的是,在她的成长中,父母一直都没有给她太大的压力。“母亲希望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是被兴趣驱赶的人,把感兴趣的事情和工作融合起来,我就觉得很快乐。”在她看来,父母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没有约束她。父母与曹禅是非常好的朋友,他们会一起谈论诗歌和剧本。“父母给了我自由,我反过来却更懂得保护自己和爱家里的人。”
中国女孩不只是中国功夫的代言人
2007年,从北京世青中学毕业的曹禅,收到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纽约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多家名校的入学邀请。她最终选择了斯坦福大学,理由很简单:斯坦福在思想上和创新上都非常突出,与其他常春藤高校相比,斯坦福也更开放。
进入斯坦福学习的曹禅如鱼得水,很快就融入了这所大学。与美国人眼中的亚洲学生不一样,曹禅非常活跃,斯坦福的社团中处处都有这个中国小丫头的身影:2008年担任《校园文学》娱乐与文化专栏作者,2007~2008年成为《斯坦福日报》特约评论员,2009~2010年成为《斯坦福期刊》东亚事务编辑,2010~2011年任斯坦福亚裔美国人作家协会“Oceanic Tongues”主席……
在美国生活的时间长了,曹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有天赋的华裔,想在美国的文化界里面站出来,拿回一些话语权,重建西方对中国人的印象,但他们大部分人没有机会。
学习英国文学专业的曹禅开始尝试英文剧本创作。2009年4月,她自编自导了多幕话剧《忘记提伯仑》,公演后引起巨大反响。2011年,出于对反恐战争的反思,曹禅又创作了摇滚音乐剧《亚伯拉罕和友谊之火》。
曹禅的无心插柳之举有了意想不到的回报。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