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长,还是衰退?这是一个摆在全球经济面前的问题。
8月14日,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博客)在《乱世降临》一文中写到:“全球经济所面对的结构性问题,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过度开支,还是发展中国家过度依赖出口,在可预见的将来都无法解决。我们正处在一个乱世,而这很可能会持续十年。”
全球经济真的开启10年衰退期了吗?这个衰退期将是怎样的情景?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每日经济新闻》将就这些问题展开系列讨论。
全球多项经济数据,正在预警经济仍将加速下滑。与此呼应,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的下降以及继续回落的PMI都暗示——中国经济的脚步亦在放缓。
这种共振的破坏力,或将继续伤害各大经济体的实体经济复苏,而中国经济,或仍将保持减速的航向。在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谢国忠提出“10年衰退”的理论后,《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于8月15日亦就该话题采访了谢国忠。
航运指数续跌预警全球经济
世界贸易组织(WTO)今年春季对2011年全球贸易增长的预期为6.5%。鉴于2010年全球贸易飙升14.5%,创下新的纪录,6.5%的预期并不算差。
然而事实上,今年全球贸易要想达到6.5%的预期目标可能困难重重。
散装航运运价的晴雨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近一两个月呈现持续下跌趋势。最新数据显示,BDI在8月12日收于1287点,较6月底下跌11%。
8月初,该指数在连跌18个交易日后创下逾3个月最低。虽然该指数走势一直不稳,比如近几日又反弹了30个点,但今年内已下跌近30%;若与一年前的2500点比较,下降了近50%。与此同时,连走势较稳定的灵便型船运价指数 (BHSI)亦于今年前7个月下跌16%。
这意味着干散货船主将经历更多艰难,甚至是破产,同时或也意味着,全球经济的衰退已经到来。
交银国际的一则分析报告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干散货商品进口国,而由于中国和美国等国经济增速已出现放缓迹象,因此干散货运需求在短期内未见乐观。美国的进出口量均已出现疲软态势,上半年出口实际增长8.8%,低于上年同期16.0%的增幅;进口增长8.7%,低于上年同期14.4%的增幅。
而发改委的公告显示,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CCBFI)8月3日为1319点,比6月29日下跌149点。其他资料显示,今年前7个月,CCBFI同比已下跌6%。
分析人士指出,指数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是船舶过多,船吨过剩;而在市场方面,欧美国家依然债务阴云笼罩,经济持续低迷,复苏乏力,贸易需求依然处于低位,活力不足;而国内的银根收缩调控在继续,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萎缩,致使干散货运输市场继续在低位徘徊,市场承受压力,运费得不到提振,BDI指数在2011年至今始终不振,前景不明朗。
对于航运业走势一贯“唱多”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董事长魏家福,近日也向媒体透露,因受全球经济低迷、新船交付快速投放及运价持续低迷三方面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海运市场形势将比上半年更严峻。
旺季不旺 7月用电增速回落
最新公布的7月份国内用电量增速有所回落,这对中国这一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是一记警钟。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