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岩 (资料图)
北京晨报8月15日报道 以多部小说及热播影视剧为人熟悉的著名作家海岩,近日携手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最新散文集《其实你蒙蔽世人》。作家、编剧、收藏家、设计师、国企老总,书中的海岩,是多面的,而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影视、文学、设计、收藏、企业管理、社会议题,海岩触及的话题,也是多面的。在如今纷繁热烈的诸多现象下,海岩的谈话,每每能探入其背后的实质。就如论及文化领域一种恶俗当道,一种低水平翻拍成风,一种普遍性的创作疲软,海岩的批评一针见血,“如果一个行业全部的规则、制度安排,目标就是一个字“钱”,那什么事都能发生。”
翻拍成风
钱是唯一标准,不是标准之一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影视界翻拍成风,包括对你的作品的大量翻拍,这是不是创作力疲软的表现?
海岩(以下简称海):肯定是,我现在被翻拍的,有江苏卫视的海岩生死之恋三部曲,《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和《永不瞑目》,这已经翻拍完了。现在正在翻拍的,有《五星大饭店》的电影、《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的电影,刚拍完。还有《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的电影也在筹备,还有《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电视剧在筹备,《便衣警察》的翻拍在筹备。这并不是我要翻拍,是人家要翻拍,找我来买翻拍的版权,我非不卖?
记:您对这种创作力的疲软是什么感受?
海:现在很多行业什么不疲软?就一个字 钱。当一个行业全部的规则,它的制度安排、目标就是钱,无论用什么样的迂回方式,但目标就是达到“钱”的话,什么事都能发生,背后的主要推手就是钱。以我们文化的现有制度来说,在电视剧这个行业里,收视率是唯一标准,不是标准之一,是唯一标准,没有第二个标准。在电影,票房是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是定生死的。你拍完,电视剧没有收视率,根本不被购买;电影上不了院线,它是定生死的,不是说创作者愿意大众还是小众的问题。图书就是码洋,网络就是点击率,报纸就是发行量,这是唯一原则,唯一的一个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还要讲文化,还要讲艺术,还要讲原创?原创需要时间,需要精力。这个制度安排是这样,没有办法。
烂片当道
中国文化从没这样购买者决定一切
记:你对现在的一些烂的、恶俗的片子,越被骂越有收视率怎么看?
海:比如我曾经很想不通一部很烂的电视剧,从文学的角度、艺术的角度,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想不通它为什么有这么高收视率。电视台的人说,当时这个剧本出来以后,拍摄赶出来以后,给所有在电视台能够请到的“80后”看。“80后”的人看了,结果没有一个人不骂的,全说太幼稚了,电视台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就坚定不移地把它推上去。很多电视台都是这样,越没水平越推上去。我说那为什么收视率高呢?他说你知道14岁以下的人,你这么一逗他就开心了。
这样的一个文化生态,是非常讲“民意”的。只要有人看,老百姓喜欢,就要搞。中国的历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文化一般是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物质生产产生了文化,但是文化最后是由精英来决定的、来选择的、来提供给人民的,我们所有古代文化的高峰精品能够传承下来的都是这些,中国文化从来没有经历过购买者决定一切。
记:这样对于有艺术追求的创作者来说,其实是很糟糕的。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