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科大改革系列报道(5)南科大改革:大学的未来之路?

资料图。
担心南科大被“收编”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熊丙奇说:“我希望社会舆论给朱清时一个空间,让南科大先行试验。对师资力量如此重视的南科大,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得不到相关部门的认可,那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尴尬。”
熊丙奇认为,南科大自主招生、自颁文凭,是“自己跳出来的改革”“貌似离经叛道的改革”,但却走上了正确的路子。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南科大按照教育部的程序走,获准招生后才起步,也会面临一系列问题。
在招生问题上,熊丙奇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厘清政府和大学之间的关系。“大学完全有权决定自己招收什么样的学生,也有权给学生颁发文凭。颁发的文凭是否应该得到认可,也要由专业的社会机构来评定。”熊丙奇说。
“我不担心南科大培养不出优秀人才”,但熊丙奇说自己担心南科大“被收编”,“如果南科大被纳入到旧的轨道中去,就会失去自身的特色。”他说,“南科大应当有办学自主权,这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朱清时倡导去行政化,熊丙奇认为这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的开始。“虽然历史上就有不少大学坚持教授治校,但这个传统已经失落了。”
南科大模式是所有大学要走的路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
“‘朱清时之困’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储朝晖说,这有待于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需要更多的人共同探索”。
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组成员,储朝晖认为纲要并不能完全解决“朱清时之困”。它虽然明确了“管办分离、政校分开”的原则,但并没有讲清楚大学到底有哪些自主权。
“现在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很多都沿袭了上个世纪50年代的规定。”储朝晖说,从批准招生到颁发文凭再到课程设置,都有很严格的规定,“一定程度上染上了政府包办教育的色彩,这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南科大自主招生、自颁文凭,做到了责权统一。它必须要对教育质量负责,对颁发的文凭负责。”储朝晖说,“从长远来看,所有的大学都要走这条路。在现代大学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时,南科大先迈了一步。”
“纲要并不能一揽子解决问题,因为它是各方意见的共同反映。”储朝晖说,“朱清时之困”是教育改革与现有制度之间的矛盾,“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遇到这样的困境很正常。”
默许?所提问题已按照程序转交给相关司负责人
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
28日,新安晚报就“朱清时之困”等相关问题提交给教育部,希望得到教育部的回应。
自朱清时发出致家长和考生的一封信后,南科大的招生以及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院士授课的师资配备,无不让其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坊间虽在热议,不过教育部至今仍然未对南科大一事公开发表意见。而透过媒体报道的字里行间,再加之教育部公布的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中深圳榜上有名,很多人认为这是教育部对于高校改革释放的一种信号,也是对南科大这种招生模式的默许。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