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汽车的其他话题……

返回汽车……


我收藏的爽吧……


大卫·福斯特掌管Verve厂牌:无法逆转的蜕变

1 大卫·福斯特掌管Verve厂牌:无法逆转的蜕变
li1371352011-08-16 22:03:42 发表

大卫·福斯特(资料图)。
(文/墨墨)8月初,媒体从环球音乐集团处得到确切消息,加拿大著名音乐制作和创作大师大卫•福斯特(David Foster)已经加盟环球唱片,并将掌管环球旗下老牌爵士厂牌Verve音乐集团。消息一出引起国际唱片业和乐迷的不小震动,很多乐迷惊呼“Verve即将变质”甚至“爵士将死”。一个看似小小的、不足为奇的人事调动何以会引起那么强烈的反应?我们不妨来深入探究一下。
首先了解一下大卫•福斯特其人。大卫•福斯特1949年出生于加拿大,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活跃于世界流行乐坛。从1981年为著名乐队“芝加哥乐队(The Chicago)”创作和制作唱片开始算起,这位世界顶级音乐制作人三十年来为全球无数歌手、乐队创作过歌曲、制作过专辑。欧美乐坛几乎每一位流行摇滚天王天后都和大卫·福斯特有过合作:唱过他写的歌(而且基本都是排行榜大热),或者由他制作过唱片(可以说每张都是经典之作),堪称“流行乐坛教父”。
大卫·福斯特的惊人成绩随手可举,比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上,流行天后席琳·迪翁(Celine Dion)在亿万观众面前演唱由大卫·福斯特创作的歌曲《梦想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Dream)》感动了全世界,还有1997年由大卫·福斯特一手创造的乐坛奇迹——爱尔兰组合“可儿家族合唱团(The Corrs)”唱片横扫全球等等,而这些,只是大卫·福斯特这位世界级大师30年音乐长河里的两朵小小浪花而已。
大卫·福斯特的能力可以用“神奇”二字形容,他作词作曲的作品旋律流畅优美,歌词精准,制作上更是百发百中,无论世界哪个唱片市场都大卖特卖。大卫·福斯特得过数不清的音乐奖项,光格莱美奖就拿过十五次,几乎无旁人能望及项背。
再来看看Verve唱片公司。Verve唱片公司成立于1956年,在半个多世纪的厂牌历史里,除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短暂签过一些摇滚乐队外,整个公司始终是以爵士乐为自己的立身根本。Verve旗下曾云集Ella Fitzgerald、Charlie Parker、Count Basie、Billie Holiday、Stan Getz、Duke Ellington、Louis Armstrong 和Bill Evans等等数不尽的爵士乐大拿,也赢得无数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的爵士乐迷。在爵士乐迷心里,Verve这个历史悠久、星光熠熠和曲库庞大的厂牌早已经是爵士乐的代名词,在音乐界和唱片业的地位无可取代。虽然近年来Verve厂牌为了市场需要,将风格扩大到几乎所有爵士乐的分支流派,部分产品也刻意转向爵士和流行摇滚的混搭,但对于本源的坚持,再加上旗下两个分厂牌Impulse和GRP对于旧有纯正爵士曲目品种的再版,Verve仍然执世界爵士乐牛耳,地位很难撼动。
故此,当世界流行/当代成人曲风大师大卫·福斯特要和爵士厂牌Verve“火星撞地球”时,在业界和乐迷中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消息披露后,外界便一致猜测大卫•福斯特将完全改变Verve坚守了半个多世纪的爵士风格。果然不出所料,环球唱片直截了当地证实了这个猜测,公司发言人说请大卫•福斯特掌管Verve,就是要让Verve往流行/当代成人曲风转变。很明显的是,环球的这一策略部署对热爱爵士乐的乐迷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大卫·福斯特掌管Verve厂牌:无法逆转的蜕变
li1371352011-08-16 22:03:42 发表
那么,环球唱片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要敲掉Verve爵士老厂的招牌?
首先,应该说这和环球音乐集团的架构调整不无关系。环球作为世界最大的唱片集团,是由原先的宝丽金唱片集团(PolyGram)和环球唱片公司(Universal Music)于1998年合并而来,其中宝丽金为公司主体。而宝丽金本身,就是靠数十年不断兼并和收购各种唱片厂牌发展壮大的。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最鼎盛时期,宝丽金旗下拥有无数子厂牌,且各有特色,比如专司古典的DG、兼顾古典和现代的Decca、专职黑人Hip Hop和R&B的Def Jam、牙买加音乐起家的Island、黑人灵歌的Motown以及环球那边著名的非主流摇滚厂牌DGC和Interscope等等,Verve当时也是以爵士专业附属在宝丽金旗下。在音乐产业勃兴的年代里,这样的架构虽然庞大但清楚明了,对公司来说发展道路清晰,对乐迷来说追寻音乐直接、购买唱片容易。不过到了新世纪,唱片产业一路下滑无法止跌,宝丽金的继承者环球音乐集团这种巨大的超级集团模式就成了大问题。近几年来,环球不断在调整公司架构,光美国分集团的架构就调整了不下五六次,调整的结果是,原有的各个分厂牌不再考虑其专长种类,统一整合成几个大型业务板块集团便于管理。现在的美国环球,有Interscope-Geffen-A&M集团、The Island Def Jam 集团、 Motown Republic集团、Decca Label集团和The Verve 集团等等几个分集团,这种架构的调整直接导致音乐分类的模糊化,从宝丽金时代走来的乐迷会惊讶的发现,Decca的logo出现在了Paula Cole和Morrissey这样的流行摇滚歌手的唱片上,又或者,DG这个专业古典唱片下出现了Sting和Tori Amos这样的摇滚名字。这一次Verve的策略调整,无疑也是受到了环球在公司管理层面的调整的影响。
其次,唱片市场的流变也是令Verve蜕变的很大原因。近十年来,全世界的音乐消费人群在听音习惯和消费方式上发生了巨大改变,专注于某种专门门类音乐上的乐迷越来越少。爵士乐从根源上讲还是属于现代或流行范畴,在今天的音乐产业状况下,粉丝容易流失。事实上,Verve早已感受到做单一门类音乐的压力,近十年来出版的新曲目唱片中,和流行摇滚等更主流音乐风格的crossover随处可见,的确争取到不少新乐迷,口碑和销量也看好。所以,Verve这次准备大幅度转向流行其实也并不出人意料,毕竟整个乐坛大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催生唱片公司的改变,这是无法逆转的历史潮流。
无独有偶,正当大卫·福斯特即将掌管Verve之时,环球音乐集团的竞争对手——EMI百代音乐集团旗下的老牌爵士厂牌Blue Note也走马换帅,80年代新浪潮代表乐队Was (not was)的成员唐·沃斯(Don Was)出任CCO,其状况简直和大卫·福斯特入主Verve如出一辙。Verve将会慢慢蜕变,Blue Note也将可能慢慢脱去爵士外衣,这一点肯定已经无法再逆转了。我们不得不感叹,在音乐行业里,市场、环境和科技发展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大到某种曾经无比辉煌,甚至是时代文化符号的音乐门类很有可能被迫在主流市场中消失。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