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排名史仅30年 学校造假贿赂丑闻频出
1 大学排名史仅30年 学校造假贿赂丑闻频出
羊幂是鲨比2011-08-16 22:27:52 发表
高校排行榜
光明日报报道 北京姑娘菲菲是一名国内一流大学的学生,目前,她正在联系暑期之后赴欧洲留学的相关事宜。在选择自己未来大学的时候,除了专业兴趣、费用等必要因素之外,菲菲主要的参考标准就是大学排名榜。
大学排名不仅对学生、家长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对政府、捐款者或国际机构的补助、投资及合作意向,对大学本身设定的校务发展优先方向,对来自校外的奖、助学金的发放,对外国学历在本国的被认可程度,对未来雇主衡量毕业生的水平,甚至在某些国家对有关官员、管理者的仕途等,都会产生或明或暗、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利时法语天主教鲁汶大学“经济、社会、政治及传媒学院”院长马克·利兹教授就曾对记者说,无论大家口头上是否承认,排名其实是欧洲高校管理者心头最大的压力;一些学校的所谓“发展战略”,如合并、融合、配备外国教师等,实际上也都是冲着提高排名的目的而去的。
大学排名仅30年
学校弄虚作假、贿赂现象不断
与人们普遍认为的相反,大学排名并没有很长的历史,仅仅不到30年而已。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开始提供美国大学的排名。这个工作开始时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因为这是在一个国家内、几乎有着同样文化教育传统、相互之间具有一定合作和竞争关系的大学之间展开的优劣排名。随后,有40多个国家开始各自建立自己国家的大学综合排名。
不同机构的不同排名,主要的参考数值大不相同,有的甚至南辕北辙。大致总结起来,主要有:论文引用率、论文(或其他选项)在互联网上被点击数量、教授与毕业校友诺贝尔奖(或其他相同重量级的国际奖项)得主数量、在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教师与学生的数量比例、是否被有关国际机构纳入发展规划等等,而调查方式、统计方法、问卷设计、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总之,各个排名的主观性,是包括排名的设计者在内都无法否认的。而学校为了提高排名,对有关数据做技术性处理甚至弄虚作假、贿赂排名机构等丑闻,也时常被揭露。
今年6月底,欧洲大学协会(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EUA)发布了一份名为《全球大学排名及其影响》(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s and their Impact)的报告,对全球大学排名的状况,对公众、媒体、政府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排名的背后
大学进入“越大越综合越好”的误区
欧洲大学协会成立于10年前,现有代表34个欧洲国家的850所大学会员。据接受记者采访的该协会秘书长、英国人莱丽·威尔逊(Lesley Wilson)称,他们的协会集中了欧洲绝大多数研究型大学。而这份针对全球大学排名的研究报告,她相信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对这一现象作出全面分析。
威尔逊秘书长称,他们的报告,出发点是回答越来越多的来自会员大学的有关排名的疑问。各式各样的大学排名榜层出不穷,某种程度上也给大学的管理带来了困惑。因此,他们的报告就要回答诸如大学排名榜的参考系是否准确、排名榜的目的是否明确、过程是否公正透明等问题。同时,她也承认,一些与排名有关的问题,也要正面面对。如,谈到论文引用率和论文在互联网上被点击数量,如果这些论文是用英文写的,那明显就比用其他文字写的更具优势。还有,鉴于教职员工的薪酬水平也是部分大学排名的考虑因素,有些学校就出于提高排名的目的而提高薪水。
回复该发言
高校排行榜
光明日报报道 北京姑娘菲菲是一名国内一流大学的学生,目前,她正在联系暑期之后赴欧洲留学的相关事宜。在选择自己未来大学的时候,除了专业兴趣、费用等必要因素之外,菲菲主要的参考标准就是大学排名榜。
大学排名不仅对学生、家长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对政府、捐款者或国际机构的补助、投资及合作意向,对大学本身设定的校务发展优先方向,对来自校外的奖、助学金的发放,对外国学历在本国的被认可程度,对未来雇主衡量毕业生的水平,甚至在某些国家对有关官员、管理者的仕途等,都会产生或明或暗、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利时法语天主教鲁汶大学“经济、社会、政治及传媒学院”院长马克·利兹教授就曾对记者说,无论大家口头上是否承认,排名其实是欧洲高校管理者心头最大的压力;一些学校的所谓“发展战略”,如合并、融合、配备外国教师等,实际上也都是冲着提高排名的目的而去的。
大学排名仅30年
学校弄虚作假、贿赂现象不断
与人们普遍认为的相反,大学排名并没有很长的历史,仅仅不到30年而已。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开始提供美国大学的排名。这个工作开始时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因为这是在一个国家内、几乎有着同样文化教育传统、相互之间具有一定合作和竞争关系的大学之间展开的优劣排名。随后,有40多个国家开始各自建立自己国家的大学综合排名。
不同机构的不同排名,主要的参考数值大不相同,有的甚至南辕北辙。大致总结起来,主要有:论文引用率、论文(或其他选项)在互联网上被点击数量、教授与毕业校友诺贝尔奖(或其他相同重量级的国际奖项)得主数量、在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教师与学生的数量比例、是否被有关国际机构纳入发展规划等等,而调查方式、统计方法、问卷设计、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总之,各个排名的主观性,是包括排名的设计者在内都无法否认的。而学校为了提高排名,对有关数据做技术性处理甚至弄虚作假、贿赂排名机构等丑闻,也时常被揭露。
今年6月底,欧洲大学协会(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EUA)发布了一份名为《全球大学排名及其影响》(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s and their Impact)的报告,对全球大学排名的状况,对公众、媒体、政府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排名的背后
大学进入“越大越综合越好”的误区
欧洲大学协会成立于10年前,现有代表34个欧洲国家的850所大学会员。据接受记者采访的该协会秘书长、英国人莱丽·威尔逊(Lesley Wilson)称,他们的协会集中了欧洲绝大多数研究型大学。而这份针对全球大学排名的研究报告,她相信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对这一现象作出全面分析。
威尔逊秘书长称,他们的报告,出发点是回答越来越多的来自会员大学的有关排名的疑问。各式各样的大学排名榜层出不穷,某种程度上也给大学的管理带来了困惑。因此,他们的报告就要回答诸如大学排名榜的参考系是否准确、排名榜的目的是否明确、过程是否公正透明等问题。同时,她也承认,一些与排名有关的问题,也要正面面对。如,谈到论文引用率和论文在互联网上被点击数量,如果这些论文是用英文写的,那明显就比用其他文字写的更具优势。还有,鉴于教职员工的薪酬水平也是部分大学排名的考虑因素,有些学校就出于提高排名的目的而提高薪水。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大学排名史仅30年 学校造假贿赂丑闻频出
羊幂是鲨比2011-08-16 22:27:52 发表
另外,报告揭露称,一些大学鼓励员工在春天放假,因为有些排名榜是基于秋天的出勤情况来计算师生比例的。被统计的教师数量多,对提高排名就有帮助。
威尔逊肯定了大学排名对促进学校改进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作用。有了排名,学生、媒体和公众对学校的了解更直接、更一目了然。在欧洲大学吸引来自其他洲的外国学生方面,也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但她同时认为,过分注重排名可能会使学校忽视质量、舍本逐末。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新闻学教授、新闻学院院长佛朗索瓦·韩德里克斯也同样肯定排名对教学、科研有一定帮助。但是,他也强调说,虽然不能说大学排名可能会鼓励大学去扭曲甚至伪造数据,然而,“排名”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人们会逐渐认为,大学越大越好、越综合越好。事实上也是这样,一个规模较小、设置有限或者是单科的学校,哪怕某一方面很出色,也很难在排名榜上名列前茅,甚至很多根本就入不了排名机构的“法眼”。
排名没办法客观
可以参考,不能盲从
诞生于美国的这个大学排名制度,出发点不能说不好。但从最初只排美国一个国家的大学,到现在发展成把教育制度不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各异的各国、各类型、各层次大学,主要通过一些硬性指标,用一把尺子衡量、放在同一份榜单上,要让这份榜单完全客观,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何况,还要加上排名机构本身的水平、资料掌握程度、公平透明程度等等复杂因素。而像学校对学生的责任心、校园文化底蕴、传统特色、教学风格等软指标,特别是有关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指标,也无从体现。更不能想象,一个简单的名次排列,能够完整地比较出、反映出大学之间各方面的细微差别。
但是,一个不能不承认的事实是,尽管有些大学对“排名榜”之类的东西不感冒、不喜欢或者不鼓励,但对能在榜上名次靠前,仍然是很高兴的。
虽然大学排名有这样那样的是是非非,但是,作为大学的“消费者”——公众,和大学的管理者,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比较方式之前,这个“排名榜”的方式还是可以参考的。只是,绝对不能盲从排名榜,哪怕是权威的排名榜,否则会很容易被误导。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何 农)
回复该发言
威尔逊肯定了大学排名对促进学校改进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作用。有了排名,学生、媒体和公众对学校的了解更直接、更一目了然。在欧洲大学吸引来自其他洲的外国学生方面,也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但她同时认为,过分注重排名可能会使学校忽视质量、舍本逐末。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新闻学教授、新闻学院院长佛朗索瓦·韩德里克斯也同样肯定排名对教学、科研有一定帮助。但是,他也强调说,虽然不能说大学排名可能会鼓励大学去扭曲甚至伪造数据,然而,“排名”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人们会逐渐认为,大学越大越好、越综合越好。事实上也是这样,一个规模较小、设置有限或者是单科的学校,哪怕某一方面很出色,也很难在排名榜上名列前茅,甚至很多根本就入不了排名机构的“法眼”。
排名没办法客观
可以参考,不能盲从
诞生于美国的这个大学排名制度,出发点不能说不好。但从最初只排美国一个国家的大学,到现在发展成把教育制度不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各异的各国、各类型、各层次大学,主要通过一些硬性指标,用一把尺子衡量、放在同一份榜单上,要让这份榜单完全客观,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何况,还要加上排名机构本身的水平、资料掌握程度、公平透明程度等等复杂因素。而像学校对学生的责任心、校园文化底蕴、传统特色、教学风格等软指标,特别是有关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指标,也无从体现。更不能想象,一个简单的名次排列,能够完整地比较出、反映出大学之间各方面的细微差别。
但是,一个不能不承认的事实是,尽管有些大学对“排名榜”之类的东西不感冒、不喜欢或者不鼓励,但对能在榜上名次靠前,仍然是很高兴的。
虽然大学排名有这样那样的是是非非,但是,作为大学的“消费者”——公众,和大学的管理者,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比较方式之前,这个“排名榜”的方式还是可以参考的。只是,绝对不能盲从排名榜,哪怕是权威的排名榜,否则会很容易被误导。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何 农)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