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教育讯 对于南科大的合法身份,教育行政部门迟迟不给批复,明年的招生计划随时有流产的可能。朱清时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期待借助舆论之力来“拯救”南科大。
【承认南科大的非正规性】

南方科技大学(资料图)
世界大学校长论坛13至14日在深圳举行,参会的朱清时没有受邀作公开演讲,对此他有些遗憾地说,“我们并不是正规学校,心里有准备,但可以来听听。”
很久没有向媒体“发声”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13日在深圳对中新社记者说,有关坊间对自己的评价,都不会介意,“我在意的是早日能得到教育部批准,让南科大成为一个法定的高校,正式成立、正式招生,建世界一流大学,回答‘钱学森之问’。”
2010年12月,南方科技大学召开2010年教改实验班自主招生咨询会议。朱清时在咨询会上说:“我们没有教育部的大印盖的文凭做依靠,我们的学生毕业能不能被社会接受,完全靠我们的教学质量,完全靠社会对我们学校的认可程度。”这种“自授学位和文凭”的举措,说明了南科大的文凭和学位是不被教育部承认的。学位证不被教育不承认,这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意味着它要时刻面对公众的质疑,要时刻面临着招生的困境。[详细]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南科大的自主招生又恰恰是它的灵魂所在。朱清时自任南科大校长以来就提出了“去行政化”的口号,而“去行政化”最重要的便是自主性。“南科大决定启动自主招生,是对大学自主权的尝试。教育部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韩民说,从长远角度来看,只要能达到办学条件、确保办学质量的高校,都应该自主招生,“可以变为市场行为,不一定非要有这么多指令性。”[详细]
【用实验的方法回答钱学森之问】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资料图)
刚开始,朱清时满心欢喜地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有意思的事。“我是搞实验的科学家,在用实验方法回答钱学森的问题——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
朱清时觉得,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什么阻碍,什么困难,哪些行不通,哪些可以绕过,都是在回答钱学森的问题。“成功的结果当然好,否定的结果也很好,至少可以找出原因来。”
“去行政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中国不管做任何事,都不得不跟行政过招。“我们花的每一笔钱都要申请,一个台式计算机到手都得等到两个月以后”。一台计算机尚且如此,那么一批科研经费,一批急需用的实验器材,就可想而知了。不去行政化,就永远无法搞好科研,就永远回答不了钱学森之问。可是在中国,离开了行政,又寸步难行。如南科大历时几年,苦等教育部一纸批文,好不容易等到了,答复却是只批准“筹建”,没批准招生。“改革不能光等批复”,朱清时只好决定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管理部门对他的决定一直未予评价,令他颇为尴尬。“南科大自主招生遇到的都是黄灯,没有亮红灯叫停,也没有亮绿灯放行。”南科大召开的首次理事会上,成员一半是政府官员。我们或许能隐约窥测到去行政化的重重阻力。[详细]
【向现实妥协不少】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