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大学生的其他话题……

返回大学生……


我收藏的爽吧……


北京外来打工人员子弟最大梦想:我要上大学(图)

1 北京外来打工人员子弟最大梦想:我要上大学(图)
六院刚出来2011-08-17 00:50:28 发表


陈龙热情地招呼我们,说自己吃两片就饱了(图片来源:法制晚报)


陈龙的爸爸在外屋干活(图片来源:法制晚报)
编者按: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的进城务工子女目前约有30万,他们所在的家庭普遍存在父母教育、收入水平较低等状况。到了入学年纪,这些儿童多数就近进入打工子弟学校。
法制晚报讯 相对于公立学校,打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低下,课外拓展活动较少。这些流动儿童的生活以及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7月至8月是一般学校的暑期,城市里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参加夏令营或者各种兴趣班,但这样的生活却是进城务工子女普遍缺失的。
今年暑期,《法制晚报》联合北京国美电器、中国人民大学陶行知研究会,发挥媒体的资源整合力与社会影响力,组织大学生特派员,用图片和文字实时记录进城务工子女的暑假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
在金榜园小学附近的金榜秀市场里,我们找到了正在和隔壁阿姨聊天的陈龙。
陈龙一见到我,立马大声喊道:“老师好!”
这个胖小子的毕恭毕敬,让我顿感身为“老师”的一份欣喜。
我将洗好的照片递给他。那是在六一节的校园活动上拍的。
相片里,他和两个大学生志愿者“勾肩搭背”,笑得一片灿烂。
一张桌子隔出了“厨房”和“卧室”
我们跟随陈龙到了他家。
陈龙的父亲在市场里经营一个肉铺,而铺子里面就是陈龙的家了。
肉铺宽敞明亮,十来平方米的地方,一个摆满新鲜猪肉的大案板前,爸爸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相比之下,一家人居住的里屋就显得阴暗拥挤多了——十来平方米的房间,一张桌子隔出了“厨房”和“卧室”。
“厨房”摆满了锅碗瓢盆;而“卧室”里则不过是上下两张床。一大一小,一家四口就睡在这里。
我数了数,家里总共有三样电器:电灯、电扇和电视。电视和床之间的距离不到一米。
陈龙和兄弟陈浩各搬了个小板凳,紧贴着电视,看起了动画片。
陈龙也没忘记我们,指着电视跟我们说:“你们喜欢看电视吗?我喜欢看《喜羊羊》、《一起去看流星雨》,还有《非诚勿扰》。”
在得知我们住的大学宿舍都没有电视的时候,陈龙似乎觉得这是个很大的损失。
他指着我的相机问道:“可以用这个把电视录下来吗?那你们就可以回去看了。”
相比同龄的孩子 或许更懂事一些
相比同龄的孩子,陈龙或许更懂事一些。看了一会电视,他就把电视给关了。
“要省电。不是很热的时候,也不用开电扇。这样电费就会少一点了。”他告诉我们。
这时候,陈龙的弟弟陈浩闲不住了,开始玩起了家里的宠物——一只小乌龟。
陈浩从爸爸那里切来一点碎肉,喂给乌龟吃。“我们以前养了一只,养到这么大了,”陈龙用手比划着,“不知道被谁拿走了。”
逗弄着小宠物,两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看着桌子上摊开的《暑假作业》,我问道:“暑假都做些什么了呀?”
“写作业。《暑假作业》我已经写了21页了,还有9页。不学习的时候我就看书。我看过《三国演义》、《水浒传》。里面有刘备关羽张飞……还有,对对对,还有梁山泊。”
拿着我们带给他的一本《成语故事》,他又跳到了另一个“频道”,“我还知道许多成语。守株待兔,讲的就是一个农民抓到了一只兔子,然后就不愿干活。有兔子就可以不干活了?”他突然发问,把我们给问愣住了。
从小耳朵就有问题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北京外来打工人员子弟最大梦想:我要上大学(图)
六院刚出来2011-08-17 00:50:28 发表
陈龙讲话总是非常跳跃,有时候甚至不管你说了什么,他就自顾自地敷衍开去。
记得第一次支教那回,我们一群志愿者在操场上向同学们介绍即将开展的课程。陈龙在我们问到谁可以上前背一首诗的时候自告奋勇。
在背完一首唐诗之后,他却不愿消停了,“我还会背《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搞得志愿者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我因此对他印象深刻,以为他是那种脾气倔,有自己一套的小孩。今天才听他爸爸说,陈龙的耳朵有点问题。
小时候喊他名字,他也不怎么搭理,跟没听见似的。长大后到医院一查,才知道是神经压迫导致的听不清楚。
医院说治不了,也不给配助听器。“有时候你不大声跟他讲话的话,他听不清,只能听到几个字,所以也不明白你在说什么。”陈龙爸爸告诉我们。
原来自说自话的习惯事出有因。
“我想上大学,我要上大学”
或许好容易抓住个可以展现自我的机会,陈龙显得很是兴奋。从《三国演义》说到English,甚至煞有介事地说到美元人民币。
一个正在买肉的顾客听到陈龙的高谈阔论,不禁莞尔,“有出息啊,都关心起美元汇率啦。”
不知陈龙是否听清了他说的话,只听他戛然而止刚才的话题,说道:“我想上大学,我要上大学。”
一旁的爸爸听到了,轻叹了一句:“上到初中毕业就不错了。”声音不大,陈龙没有回应,应该是没有听见。
其实爸爸没有理由这么悲观,因为家里已经有一个“高学历”的好榜样了。
姐姐是陈龙心中的偶像
“我是2000年出生的,属龙,叫陈龙。我的brother,”他指着一旁的弟弟转起了英文,“是2002年出生的,一年级。他调皮,就喜欢玩儿。”俨然一副大哥哥的模样。
可说起姐姐来,他又变回了小弟弟:“我还有个姐姐,18岁了,现在上高二。她成绩可好了,我的数学就是她教的。老师说,我算的很好,可以上四年级了。都是姐姐教我的。”
姐姐是陈龙心中的偶像,亦是爸爸的骄傲。
下午四五点钟光景,市场渐渐热闹起来。爸爸一边熟练地剁肉称量,一边和我聊起远在老家读书的姐姐,语气里满是一个父亲的欣慰。
“她读书好,都在前三名。学校还每学期给她发奖金,几十块钱,鼓励一下。”
“来来回回地上学(姐姐之前亦在北京上学,后来回的老家),耽搁了,不过她用功。”
“她懂事,不学别的女孩子打扮,就是好好读书。”
爸爸说: 大学毕业工作就好找
当然,这种骄傲的心情也没能绕开“钱”这个话题。
姐姐学习生活的开支一年下来要一万三四,对这个家庭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没办法,打开水要钱,洗个澡要钱,到处都要钱。她很省的,可我说吃一定要吃好。”
“明年就高考(微博)了,(我们)也都不在她身边,想做点好吃的给她也没辙。”讲到这,爸爸顿了顿,或许是想念很久没见到的女儿了吧。
陈龙的爸爸说:“大学毕业了,工作就好找。就是做生意,也比别人厉害。”
考大学,对于很多像这样的家庭来说,似乎是唯一的向上流动的机会了。姐姐,就是这个家庭目前最大的希望。
这么多年
就回老家过过一次年
“不是租的。这里是自己的。”指着这屋子,陈龙的爸爸告诉我。
与很多外来流动人口不同,陈龙的爸爸已经在这里卖了十几年的猪肉了。
十几年来,早起进货,一直忙活到晚上八九点钟,每天都是这个样子。
“在北京呆了十几年,今年第一次陪孩子去了天安门。”他无奈地笑笑,“没时间出去玩啊。这么多年就回老家过过一次年,过年的时候生意好,哪舍得回去呀。”
80年代就外出打工的爸爸,对于故乡似乎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怀念。
“那地方,全是大山,自己又没多少地。种出来只够自己吃。大家基本上都出来打工了。”
再过几年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北京外来打工人员子弟最大梦想:我要上大学(图)
六院刚出来2011-08-17 00:50:28 发表
就回老家去读书
陈龙的家乡,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陈龙之前在老家上过一年级,可爸爸见那个小学总共不过7个学生,觉得不靠谱,还是把他接回了北京。
家乡的青壮年人口带着他们的孩子散落在了全国各地,老家只剩下老人们和那些静默的大山。
孩子小时候跟随父母在外地的私立小学上学,到了中学,就回到老家去了。这似乎是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做法。
至少,陈龙一家就是这个思路贯彻始终。“再过几年,等陈龙陈浩大一些,就让他们的妈妈带着他们回去读书,好照顾。”
“我?我回去了谁赚钱给他们呀。”陈龙的爸爸说。

2011高考系列策划 2011年高考进行时专题报道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真题答案 2011年高考各地录取结果查询 2011年高考各地高考状元报道


2011高考系列策划
2011年高考进行时专题报道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真题答案
2011年高考各地录取结果查询
2011年高考各地高考状元报道
回复该发言
共有3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