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他们舍弃城市里舒适的生活,安家在舟曲的活动板房,甘当灾后重建中的普通服务者。
走近这些志愿者,他们自豪地说,我们是舟曲灾后重建的参与者、陪伴者。
一起来打太极拳
每天早晨7时左右,舟曲县春江广场上总有一批人在打太极拳。人群里有个清瘦黝黑的小伙子,叫刘飞,他是一名志愿者。
刘飞来自北京,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发生后,他只身一人来到灾区,和中科院心理所舟曲工作站取得联系后,成为一名志愿者。抢险救灾阶段,他为受灾群众发放物资;灾后重建阶段,他做起了心理咨询志愿者,一干就是一年。
到舟曲后,他发现很多人开始焦虑、烦躁,刘飞说:“如果心理咨询师只是简单地去指导,很容易受到当事人的排斥。”
一开始,刘飞“没事找事”做,帮助老人提水、干活。很多人觉得心理援助只限于脑力劳动,但刘飞说:“只要是对灾区群众有帮助的事情,我们都要做。”去年9月,刘飞在沙川的帐篷里打太极拳,卫生院的大夫看到后,跟着一起打。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刘飞觉得,打太极拳对人的心理伤痛也有缓解作用。“大灾过后一个月,一些人表现出显著机体症状,做噩梦、心跳加快、回忆偏多等,实际上这是一种急性应急障碍,而太极拳可以让人渐入平静状态。”
通过一个月的锻炼,刘飞发现,绝大多数晨练群众的表情开始舒缓,话也多起来了。于是,从去年11月开始,刘飞每天早晨6时就去舟曲县城春江广场带领群众打太极拳,人数最多时,达到100多人。从沙川坝的帐篷里就跟着刘飞打太极拳的尚继先阿姨说:“打太极拳让我的悲伤情绪得到了缓解。”
笑容感染每一个人
在舟曲县第一初级中学附近的活动板房里,住着两个群体,一个是灾后重建的施工队伍,另一个就是志愿者。
志愿者丁云芝来自兰州,她负责中科院心理所舟曲工作站的日常工作,已在舟曲驻守了一年。见到这个文静的女孩时,她正在板房里整理资料。屋子里堆放着行李和灶具等生活用品,靠近窗户的地方,是一排床铺。丁云芝说,这是幼儿园老师送过来的。之前,她只能睡行军床。
丁云芝今年27岁,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健康教育心理专业。她说:“我们主要做教师的心理培训,目的是让教师去做学生的心理干预。如果教师懂得心理干预的方法,就能长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而且当地教师更容易接触了解自己的学生。”“刚开始,很多人不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拒绝甚至反感我们,当我一次次用笑脸和他们沟通时,一些学校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接纳了我们。看到不少教师接受培训后成效显著,很多学校就主动邀请我们去。”目前,舟曲工作站已经为教师举办了11场大型讲座,培训教师400余人次。
在丁云芝的努力下,舟曲工作站还为灾区学校编印了名为《圆心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读物。她说,“圆”代表月圆村,“心”代表心理援助,“曲”代表新舟曲。在《圆心曲》上,舟曲城关一小六年级的张永将这样写道:灾难虽然来了,但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汇成一股爱的温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舟曲县文体局工作人员王进玉写道:经历了汶川地震和泥石流灾难后,我变得坚强了。现在,天依旧很蓝,人依旧善良,我们的舟曲依旧灿烂……
志愿者的心血没有白费。春节来临时,舟曲人记得,还有一些异乡的志愿者远离家乡坚守在这里,就纷纷去探望他们。丁云芝说,老乡们送来很多牛奶、食品;志愿者们则为孩子们免费发放了6000个欢乐包和新春贺卡,送去了真诚的祝福。
丁云芝说:“人最难得的,是善始善终,我们不想让志愿者的热情散发得太快。我们是舟曲的服务者,更是舟曲灾后重建的陪伴者。”
作者:伏润之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