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产中介门前贴满房屋降价信息,但仍少有人问津。本报实习记者 赵恩泽 摄
号称史上最严“限购令”的北京房地产调控新政实行已有半年,调控效果如何?哪些产业受到影响?未来政策将继续从紧还是有可能松动?本报今日推出“限购半年看房市”专题,聚焦房屋租赁和中介市场。
在国务院去年下发房地产调控政策背景下,今年2月,北京出台更严厉政策限制投资性购房。如今半年过去,限购效果初现。今年2-7月,北京除部分区域普通商品房价格有所松动外,二手房交易量也比去年大幅下跌。
依赖于二手房市场的房地产中介机构,在房产调控下进入“寒冬”,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0%的中介门店关门歇业,仅6月份就有400多家中介门店关闭,很多房产经纪人离开中介行业另谋出路。
不光房产经纪人,整个房产中介行业都面临大考,多家房产中介机构正在酝酿转型。
影响·人员 收入一降再降 经纪人离职
去年初,河南农村小伙小郑到北京打工,经人介绍,他成为某知名房产中介的经纪人,开始学习办理二手房买卖相关业务。
“每月收入至少四五千,如果卖房多,一个月可能上万。”小郑说,当听到这些“传说”,他觉得生活终于可以改善些了,也可以给老家的父母多寄些钱。
虽然是新手,小郑去年月均收入也有4000多元。不过今年,这样的“好运”没能延续。
2月份房产调控的“京十五条”颁布后,原来一个月可能卖出两三套房的,现在几个月可能都卖不了一套,小郑的收入也一降再降,从4000多到3000多,再到2000多元。北京消费高,他开始吃老本,两周前,他选择辞职。
在房产调控后收入缩水的房产经纪人,远不止小郑一个。
身为金汇地产望京店的置业顾问,张先生也已经3个月没卖出一套房,收入从此前的每月四五千,跌至2500元左右,缩水近半。
按照中介行业惯例,负责“置业”的房产经纪人,主要靠卖二手房提成,在3个月零成交后,张先生心情一天比一天焦躁。他说,限购后很多有购买能力的白领也被限制购房,部分刚性需求被压制。如果市场再无改观,下个月他打算重新找工作,“不过找新工作也不容易。”
据记者了解,在朝阳区曙光里一带,因生意不好做,有负责买卖房的经纪人,七八个人同时选择离职。此前担任某中介市场部经理的罗先生,也选择转行到酒店行业。
影响·交易量 3000二手楼盘零成交
经纪人喊苦的背后,是房产中介公司火烧眉毛般的窘况。
据多家房产中介的统计数据,自北京限购令后,全市二手房交易量相比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下降六七成。
伟业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称,通过中介完成的二手房交易一般按房款的2.5%收取手续费,也就是说,中介每交易一套价值200万元的二手房,就能获得5万元的中介费。交易量减少后,中介公司收入大幅减少。
以半年的平均数据看,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今年上半年北京二手房市场成交量约68000套,而去年下半年北京二手房市场成交量为92721套。今年上半年较去年下半年成交量下降26.7%。
同样来自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北京7月二手房总网签套数为8579套,相比6月份的7961套增加7.8%,日均网签套数为276套,相比6月份的265套增加11套。这是今年3月份后首次出现回升。
不过,二手房交易量减少是大趋势,房产中介的生意难以回暖。据链家地产统计,7月份仍有3000多个二手楼盘零成交。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