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勇 刘力图 北京、广州报道
8月9日,万科宣布袁伯银辞去执行副总裁一职,继徐洪舸、肖楠、刘爱明之后,袁伯银成为年内万科第四位离职的高管。
高管纷纷离职被万科总裁郁亮定义为“中年危机”。对于已跨入千亿时代、亟须大量人才的万科而言,如何解决好公司高管面临的“中年危机”,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007行动”宣告失败?
2007年,原百安居中国区副总裁袁伯银被挖到万科,担任助理总经理,当年9月,升任副总裁、上海万科总经理,2009年9月卸任上海万科总经理。今年3月,袁伯银升任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在4年万科任职的时间里,袁伯银专职集团人力资源、公共关系、客户服务事宜。然而,仅在执行副总裁的位置上呆了5个月,袁伯银便选择离职。如今,他的新职务是红星美凯龙总裁。
显然,袁伯银的离职让人匪夷所思。记者采访到某位曾与袁伯银共事的百安居管理层人士,他告诉记者,此次袁伯银的离职与其早年离开百安居的想法如出一辙。
当时袁伯银虽然在国际装饰建材零售业有十余年的管理经验,然而他显然希望万科的职业经历可以使其综合能力,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运营经验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今,袁伯银再次转身,将房地产职业经历与家居行业衔接起来,这显然是职业经理人的常规跳跃动作。
2007年开始的“007计划”意在引进跨行业管理人才出任公司要职,“让做过千亿企业的人来管理万科”。行动的成果包括曾在宝洁公司负责ECR的陈东峰、曾任百安居中国区副总裁的袁伯银、原万博宣伟国际公关公司中国区消费品及医疗领域负责人于玉光、曾任仲量联行亚太区董事和资产管理总监的许国鸿等。而陈东峰和许国鸿已于去年4月离职。
深圳资深房地产人士尹香武认为,袁伯银离职万科,宣告面向国际化的“007行动”并不圆满,是大陆房企人才国际化的失败。如今,万科从行业外引进的一批具有大型企业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尤其是具有跨国公司从业经历的引进对象,几乎全军覆没。
“在高管接连离职的背后,万科最需要重新审视的是"007行动"失败的原因。”中国指数研究院院长陈晟表示。
袁伯银离职后,曾担任《万科周刊》主编的上海成全机构董事长全忠在微博中写出万科管理层的年龄与工作时间,从中可以看出万科对于员工忠诚度的重视。
万科现职44名中高层干部中,皆为城市公司总经理及总部部门副总经理以上,平均年龄39.1岁,平均司龄11.3年。司龄最长者罗永国、娄英平各21年,司龄最短者刘肖2年,年纪最大者周俊庭52岁,年纪最小者佘润廷29岁。
“玻璃天花板”
在8月9日举办的万科中期业绩媒体见面会上,郁亮认为,万科的高管层相对比较稳定,但同时遇到了中年危机,对于这群经验丰富、知识和管理水平都很高的人才,到了这个年龄都会去想怎样走好下半场。
郁亮表示,万科在激励系数方面还需要努力。自己虽然被誉为中国第四CEO,但收入只是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的14%,相差甚远。
陈晟表示,相对民企,万科高管的薪酬并不算高。碧桂园、绿城这样的民企高管拥有大量股权,这足以让他们跻身福布斯排行榜,这显然是万科这样股权分散的企业无法比拟的。然而,万科离职的高管并未去这类企业,还是选择能够实现事业理想的公司,这说明不能将万科高管的离职都归因于薪酬和激励机制。
今年房地产业内人员变动非常频繁。陈晟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类原因。一类是主动选择“没有玻璃的屋顶”,追求事业;另一类则是由于业绩不好,或者企业转型无用武之地而被动地离开。这两类的比例大约为3∶7。
回复该发言
中年危机?千亿万科的“快”与“痛”
2 回复:中年危机?千亿万科的“快”与“痛”
li1371352011-08-17 02:44:15 发表
万科今年离职的4位高管,以及从金地离职的张华纲、赵汉忠显然都属于追求没有玻璃屋顶的一类人,他们用离职化解了自己的“中年危机”。
事实上,多位房企人士对万科高管连续辞职的情况并不感到惊讶,他们向记者表示,这种情况在目前房地产行业属于正常现象。如今房地产公司有很多衍生业务需要拓展,在这种趋势刚起步的阶段,人才的流走对企业的影响好坏参半。就如外界所估计,袁伯银出任总裁的红星美凯龙与万科在未来合作的可能很大。
千亿万科面临人才挑战
对于万科高管的接连离职,一位熟悉万科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万科的上上下下,包括高管在内工作压力非常大。在万科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下,每个区域的经理、分公司都有一定的拿地数量、开工量,工程进度非常严格。事实上一些区域内的管理人员因为工作压力大而离职的现象也不少见。”
万科自去年迈入千亿门槛以来,今年万科的发展速度不减。万科半年报显示,1-7月份公司实现销售面积637.2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740.90亿元,分别比2010年同期增长60.01%和63.88%。公司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历史新高2.67%。按照前6个月的销售金额656.6亿元计算,万科今年的销售额将可能超过1300亿左右。而王石曾在今年初的公开场合表示,2011年,万科销售额不能超过1400亿。显然,王石也担心万科发展太快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万科的快速发展显然需要大量人才,而高管的接连离职对万科的人才计划、管控模式提出挑战。
据了解,万科的管理层级理论上有四级:集团总部-区域-城市公司-项目公司。区域层面的布局是“3+X”,“3”是指深圳、上海、北京区域,X是指中西部区域。不同区域公司的等级相差很大。
本报记者 刘勇 刘力图 北京、广州报道8月9日,万科宣布袁伯银辞去执行副总裁一职,继徐洪舸、肖楠、刘爱明之后,袁伯银成为年内万科第四位离职的高管。
高管纷纷离职被万科总裁郁亮定义为“中年危机”。
“007行动”宣告失败?2007年,原百安居中国区副总裁袁伯银被挖到万科,担任助理总经理,当年9月,升任副总裁、上海万科总经理,2009年9月卸任上海万科总经理。
显然,袁伯银的离职让人匪夷所思。
当时袁伯银虽然在国际装饰建材零售业有十余年的管理经验,然而他显然希望万科的职业经历可以使其综合能力,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运营经验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7年开始的“007计划”意在引进跨行业管理人才出任公司要职,“让做过千亿企业的人来管理万科”。
深圳资深房地产人士尹香武认为,袁伯银离职万科,宣告面向国际化的“007行动”并不圆满,是大陆房企人才国际化的失败。
“在高管接连离职的背后,万科最需要重新审视的是"007行动"失败的原因。
袁伯银离职后,曾担任《万科周刊》主编的上海成全机构董事长全忠在微博中写出万科管理层的年龄与工作时间,从中可以看出万科对于员工忠诚度的重视。
万科现职44名中高层干部中,皆为城市公司总经理及总部部门副总经理以上,平均年龄39.1岁,平均司龄11.3年。
“玻璃天花板”在8月9日举办的万科中期业绩媒体见面会上,郁亮认为,万科的高管层相对比较稳定,但同时遇到了中年危机,对于这群经验丰富、知识和管理水平都很高的人才,到了这个年龄都会去想怎样走好下半场。
郁亮表示,万科在激励系数方面还需要努力。
陈晟表示,相对民企,万科高管的薪酬并不算高。
今年房地产业内人员变动非常频繁。
事实上,多位房企人士对万科高管连续辞职的情况并不感到惊讶,他们向记者表示,这种情况在目前房地产行业属于正常现象。
回复该发言
事实上,多位房企人士对万科高管连续辞职的情况并不感到惊讶,他们向记者表示,这种情况在目前房地产行业属于正常现象。如今房地产公司有很多衍生业务需要拓展,在这种趋势刚起步的阶段,人才的流走对企业的影响好坏参半。就如外界所估计,袁伯银出任总裁的红星美凯龙与万科在未来合作的可能很大。
千亿万科面临人才挑战
对于万科高管的接连离职,一位熟悉万科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万科的上上下下,包括高管在内工作压力非常大。在万科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下,每个区域的经理、分公司都有一定的拿地数量、开工量,工程进度非常严格。事实上一些区域内的管理人员因为工作压力大而离职的现象也不少见。”
万科自去年迈入千亿门槛以来,今年万科的发展速度不减。万科半年报显示,1-7月份公司实现销售面积637.2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740.90亿元,分别比2010年同期增长60.01%和63.88%。公司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历史新高2.67%。按照前6个月的销售金额656.6亿元计算,万科今年的销售额将可能超过1300亿左右。而王石曾在今年初的公开场合表示,2011年,万科销售额不能超过1400亿。显然,王石也担心万科发展太快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万科的快速发展显然需要大量人才,而高管的接连离职对万科的人才计划、管控模式提出挑战。
据了解,万科的管理层级理论上有四级:集团总部-区域-城市公司-项目公司。区域层面的布局是“3+X”,“3”是指深圳、上海、北京区域,X是指中西部区域。不同区域公司的等级相差很大。
本报记者 刘勇 刘力图 北京、广州报道8月9日,万科宣布袁伯银辞去执行副总裁一职,继徐洪舸、肖楠、刘爱明之后,袁伯银成为年内万科第四位离职的高管。
高管纷纷离职被万科总裁郁亮定义为“中年危机”。
“007行动”宣告失败?2007年,原百安居中国区副总裁袁伯银被挖到万科,担任助理总经理,当年9月,升任副总裁、上海万科总经理,2009年9月卸任上海万科总经理。
显然,袁伯银的离职让人匪夷所思。
当时袁伯银虽然在国际装饰建材零售业有十余年的管理经验,然而他显然希望万科的职业经历可以使其综合能力,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运营经验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7年开始的“007计划”意在引进跨行业管理人才出任公司要职,“让做过千亿企业的人来管理万科”。
深圳资深房地产人士尹香武认为,袁伯银离职万科,宣告面向国际化的“007行动”并不圆满,是大陆房企人才国际化的失败。
“在高管接连离职的背后,万科最需要重新审视的是"007行动"失败的原因。
袁伯银离职后,曾担任《万科周刊》主编的上海成全机构董事长全忠在微博中写出万科管理层的年龄与工作时间,从中可以看出万科对于员工忠诚度的重视。
万科现职44名中高层干部中,皆为城市公司总经理及总部部门副总经理以上,平均年龄39.1岁,平均司龄11.3年。
“玻璃天花板”在8月9日举办的万科中期业绩媒体见面会上,郁亮认为,万科的高管层相对比较稳定,但同时遇到了中年危机,对于这群经验丰富、知识和管理水平都很高的人才,到了这个年龄都会去想怎样走好下半场。
郁亮表示,万科在激励系数方面还需要努力。
陈晟表示,相对民企,万科高管的薪酬并不算高。
今年房地产业内人员变动非常频繁。
事实上,多位房企人士对万科高管连续辞职的情况并不感到惊讶,他们向记者表示,这种情况在目前房地产行业属于正常现象。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中年危机?千亿万科的“快”与“痛”
li1371352011-08-17 02:44:15 发表
千亿万科面临人才挑战对于万科高管的接连离职,一位熟悉万科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万科的上上下下,包括高管在内工作压力非常大。
万科自去年迈入千亿门槛以来,今年万科的发展速度不减。
万科的快速发展显然需要大量人才,而高管的接连离职对万科的人才计划、管控模式提出挑战。
据了解,万科的管理层级理论上有四级:集团总部-区域-城市公司-项目公司。
一位业内人士曾接触过万科内部高层,他提出了万科目前在运行中逐渐洗牌的说法;万科出现的问题是房地产业出现的能量聚拢和分散的不平衡现象所引发的,万科对于各地方的管理属于退让式,资源分配、决策平衡等各方面都需要把控。
回复该发言
万科自去年迈入千亿门槛以来,今年万科的发展速度不减。
万科的快速发展显然需要大量人才,而高管的接连离职对万科的人才计划、管控模式提出挑战。
据了解,万科的管理层级理论上有四级:集团总部-区域-城市公司-项目公司。
一位业内人士曾接触过万科内部高层,他提出了万科目前在运行中逐渐洗牌的说法;万科出现的问题是房地产业出现的能量聚拢和分散的不平衡现象所引发的,万科对于各地方的管理属于退让式,资源分配、决策平衡等各方面都需要把控。
回复该发言
共有3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