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培目前是五大洋奶粉品牌中唯一主流产品仍采取小罐原装进口的品牌。这一状况将随着此次2.3亿美元在华建厂而改变。
即使是五大洋奶粉中最姗姗来迟的雅培,也开始对自己过于缓慢的本土化进程不耐烦起来。昨日,雅培宣布将在浙江嘉兴投资2.3亿美元建立新厂,计划2013年投入运营,成为迄今为止在华最大投资项目。记者了解到,届时这一洋奶粉中唯一主流产品仍采取原装进口的品牌将迈上真正的本土化进程,而这一时刻,比起1990年投产的雀巢和1995年投产的美赞臣、多美滋、惠氏,竟晚了约20年。
正是无可忽视的体量促使各大洋奶粉不断加大本土化进程,并已凭区区5个品牌就在300亿婴儿配方粉市场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雅培:目前“五大”中唯一主流产品仍原装进口的品牌
虽然2009年已投资2亿人民币在穗建厂,但由于仅生产中档产品金装培乐系列,高端的喜康宝等仍未实现本土化,雅培已成为五大洋奶粉品牌中唯一主流产品仍采取小罐原装进口的品牌,而这一状况有望在2013年得到改变。
昨日,雅培营养品部执行副总裁约翰·兰格拉夫以邮件形式低调宣告了这一迄今为止在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称新厂竣工后将成为雅培在华首个拥有全自动喷雾干燥、混合和包装设施的工厂,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出一系列覆盖儿科营养领域的创新产品,以满足每年新生儿超1700万名的中国市场的需要。雅培对外事务高级总监李浩向南都记者确认,届时应如业内估计的那样,将喜康宝系列进行国内加工,加入其它洋奶粉的本土化大潮。
说起五大洋奶粉,其本土化进程可谓各有不同。记者了解到,其中最为彻底的雀巢1990年便与双城市乳食业公司合资建成双城雀巢有限公司,其中已经历过1993年的2.51亿、1997年的1.5亿、2004年的1.7亿和2001年不明金额的数轮增资扩建。据雀巢中国公关经理何彤介绍,双城厂的规模在雀巢全球都数一数二,另一奶粉厂则是2007年在额尔古纳投建,此外还于1996年建立青岛雀巢,生产液态奶及淡奶油、炼奶等产品,累计投资额7.03亿。雀巢大中华区总裁狄可为曾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在华产品中98%均是本地制造,乳制品领域的奶源亦是全部来自国内。
“惠氏2008年便投资20亿在苏州投建新厂,已在去年底投产,上海旧厂将逐渐关停。”惠氏公共关系经理余平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1995年惠氏与光明集团合资成立上海惠氏,当时用的是光明旧厂,2004年与2008年,光明分别将35%和4%股权转让给惠氏,只留下象征性的1%.“多美滋也是1995年投产,2008年追加8亿扩建。”多美滋公关总监邹春义表示。而据美赞臣公关经理杨韵透露,其在华投产时间亦是1995年。与雀巢不同的是,此三家洋奶粉采取的均是进口大包粉、国内加工的模式,与雅培不同的是,此四家均只有走量甚小的特殊配方粉才原装进口。
本土化提速有望提升市占率
“本土化进程较慢会导致品牌在中国奶粉市场的竞争中受限,销量难以快速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市场的开发和运作。”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称。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亦向南都记者表示,正是因为雅培本土化时间较晚,目前的市场占比只不到5%,与多美滋及美赞臣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