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7日电 香港《大公报》17日刊文说,国税总局的“伪造公文”风波未平息,民航总局又澄清说“关舱门后30分钟内需起飞”乃公众误读。接二连三的公文“摆乌龙”事件,引发舆论反弹。
文章摘编如下:
国税总局的“伪造公文”风波未平息,民航总局又澄清说“关舱门后30分钟内需起飞”乃公众误读。接二连三的公文“摆乌龙”事件,引发舆论反弹。有网民嘲讽,“事关十几亿人利益的政府文件,却能每天不停‘变脸’,这真是一个‘奇迹’。”
15日的报章大多报道了民航总局出台的“关舱门后30分钟需起飞”的“新规”。正当公众庆幸民航“班班晚点”的情况能有所改观。民航总局16日的“误读”澄清,又给人们浇了一盆冷水。网民们评论说,如果这一“新规”必须建立在“天气和空中管制状态正常的情况下”才有效力,那也等同一纸空文,因为无论什么时候航班延误,航空公司总会搬出“天气和空中管制”的理由来,而普通公众也缺乏消息渠道去求证是否属实。
另一宗公文“乌龙案”更为离奇。8月13日,多家媒体包括新华网、央视等官方媒体都报道,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制定并发布“公告”,不仅根据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对税率表作了修改,还对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进行修订,以避免“年终奖越多、税后所得越少”、“多发1元,个税多缴2万”的问题出现;新规将在9月1日实施。言之凿凿,如假包换。孰料,15日,国家税务总局发表声明称,此公告乃有人盗用国家税务总局名义对外发布的,根本子虚乌有。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一来有人竟敢伪造如此级别的公告,且伪造得如此有“水平”,如此“逼真”;二来这一声明竟然迟了2天才发出,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一个虚假的信息足以搅起一片乌云,遮盖信息通道,影响万千民众的心理和生活,以声明来辟谣,第一时间发布才是王道。
有公众敦促国家税务总局尽快查出真相,“只有一个‘伪造’说,绝对不可能还原事情的真相。应该调查这个信息是从国税总局内部人士发出的,还是其它人假托国税总局的名义向外发布消息的。如果是前者,国税总局应该主动调查并公布真相;如果是后者,应该向公安部门报案,把不法之徒绳之以法。”
也有舆论批评,税务总局和民航总局对这两宗事件的处置充斥落后的行政逻辑,这种信息澄清方式,或是一种“懒政”思维的结果,在不少公共事件中多有体现。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