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25年之后,“蓝精灵”回归中国。
8月10日,电影真人版《蓝精灵》在国内上市,据不完全统计,不到一周其票房达8500万,3D版本稳坐票房榜首位,超越《变形金刚3》与《哈利波特七》。不仅是电影,包括动画、玩具周边、飞机甚至“蓝精灵”主题乐园都将在近年登陆中国市场。蓝精灵的目标,是在商业上超过迪士尼的米老鼠。
不过,在离开中国市场多年以后,参与过“喜羊羊”策划的资深动漫推广梁仲(化名)表示,“蓝精灵回归模式是否成功,还有待观察。”
蓝精灵借电影“回归”
“很快,我们就会看到更多的‘蓝精灵’周边产品。”8月11日,香港山成集团北京分公司推广经理张楠楠称。
蓝精灵“的品牌属于比利时蓝精灵国际商品市场推广服务有限公司(IMPS),2011年IMPS公司与香港山城集团(PPW)签署了协议,将由香港山城集团全权承担蓝精灵在中国内地的营销。
张楠楠称,“目前,蓝精灵还在和多家符合蓝精灵定位的公司在谈合作,电脑、图书、DVD、服装以及玩具都是未来蓝精灵商业方面考虑合作的领域。”
事实上,蓝精灵还有一个更大的噱头,即在成都修建“蓝精灵”的主题公园。由于近期上海“迪士尼”的开工,蓝精灵的这一举措,也让人浮想联翩。
“我们确实和成都方面一直在谈这个项目。”张楠楠确定了上述说法,不过她表示,“目前还有一些土地方面的问题在协商,因此整个项目的最终结果,需要时间才能确定和公布。”
全球范围内,蓝精灵通过连环漫画、电视系列动画片及特许授权推出超过3000种产品,仅品牌授权方面,IMPS就与ZARA、麦当劳、美高等70个国家的代理商和授权商进行了合作,蓝精灵衍生品的销售总额高达80亿美元。
不过,市场人士对于“蓝精灵”在国内未来,却持有怀疑态度。
“蓝精灵在中国的商业推广模式,注定他很难成为市场的主流。”上述资深推广梁仲表示。“蓝精灵找了家代理公司做推广,这是一种讨巧的办法,但没有显示出对市场的雄心。”
梁仲表示,动漫找代理公司推广的模式,是一种“轻资产”模式。“主要就是向商家出售自己的品牌形象,达到互利的效果。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投入成本很小,收益快。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对自身品牌的包装和宣传不够。”
香港山城集团称,“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为‘蓝精灵’挑选商业代言的合作伙伴,但是最终拍板还是要由比利时的IMPS公司来决定。”香港山城集团的角色,更加类似一个“蓝精灵”品牌的服务机构。
纵观国际市场,较成功的动漫公司,通常都是自身进行商业推广。如迪士尼公司,虽然也出售其动漫的代理权,但其更主要的经营项目,却是和动漫紧密相关的制作公司以及迪士尼主题乐园。
“我们看到包括变形金刚、机器猫、hello kitty……这些动漫形象,都采取了和蓝精灵类似的商业拓展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无法成为市场真正的巨头,很大程度来说,这是因为他们在吃自己的‘老底’,没有为卡通形象灌输新的‘意义’。” 梁仲称。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