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8月17日在香港宣布多项支持香港的金融贸易措施,包括允许香港企业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投资内地证券市场,及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同日,财政部还在港启动发行200亿元人民币的国债。这是财政部第三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且规模远超2009年和2010年在港发行的60亿元和80亿元人民币国债。财政部副长李勇指出,此举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支持,也是适应香港人民币市场发展的需要。据香港金管局公布,截至6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达到创纪录的5540亿元人民币,是一年前水平的6倍多。
因出口增长降温,香港经济第二季度萎缩0.5%。同时,香港今年也失去了全球最大IPO中心的地位,据彭博数据显示,香港市场今年IPO共筹资150亿美元,远低于美国360亿美元的IPO规模。扩大人民币交易一方面有助于香港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恢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中国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减轻对美元的依赖,及力求扩大人民币在全球的应用。香港恒生管理学院商学院院长苏伟文表示,中国正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法国兴业银行驻香港的经济学家姚炜表示,中国希望人民币最终能成为新的锚货币之一,这样中国受美元日益波动和下跌的影响就会减少,而香港将继续成为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试验场。
国家外管局于2007年8月份曾出台《关于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的批复》,宣布了“港股直通车”计划,引起各方极大关注,并推动恒生指数在同年10月份创下纪录高点。但该批复在2010年1月份失效,“港股直通车”计划也宣告搁浅。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