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份热闹一时的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到8月份尘嚣再起的哥窑门、瞒报门、私拍门,围绕故宫博物院的“扒粪”运动持续升级。前日出版的《新世纪》周刊刊发题为《故宫蒙尘》的封面报道,直指号称中国头号文化遗产的故宫所托非人。昨天,财新网刊发题为《10万元封口费悬案》的记者手记和题为《故宫又有重要文物被损坏》的报道。前文称,2009年故宫曾发生一起内部人士自导自演的私分票款案,事情败露后被知情者勒索10万元“封口费”。后文则援引故宫内部知情人士消息,称继7月4日发生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损毁事件后,故宫又有重要文物(清宫旧藏木质屏风)被损坏。
封口费
媒体质疑 故宫为掩丑事给封口费?
故宫回应 对封口费传闻无可回应
“在采访故宫的过程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盖过去’或‘捂住’。从窃案到文物受损,故宫的第一反应皆如此。”在昨天发表的记者手记中,财新网记者任波(微博)如此感叹。
文章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话说,2009年前后,故宫曾发生一起内部人自导自演的私分票款案,事发后故宫领导层的遮掩功夫做到了极致。
在文中,任波详细披露了这起“封口费丑闻”的发生过程:按规定,故宫门票款须全部直接上缴财政部,财政部对故宫方面有严格的监控。但就有导游有本事直接带领游客进故宫,绕过买票环节,也就是逃票。“当然钱还是要付的,只不过游客的钱不是去了财政部,而是私下勾兑,由导游和故宫的警卫人员直接结算,双方分成。”
任波说,有多少门票款这样流失,已经很难查实。也许是因为屡试不爽太过顺利,这种成规模的逃票竟发展到毫无遮掩的程度。偏偏不走运,被人看在眼里,并将整个过程拍下来立此存照。
抓到如此难得的把柄,此人狮子大开口,向故宫要求20万元的封口费。故宫方面不但不报警,还认真派出一个处长去谈判,把价格压到10万元。最终由领导做主,正式从财务部门支款付给勒索者。
勒索事件就此平息。之后也只是开除了一个涉事的合同工,其他人相安无事。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据说故宫的保卫处当年还被评为模范党支部。
“不止一人提到此事,并引为故宫的奇耻大辱。我一直很想知道,故宫的‘领导’是怎样为这笔款项签字画押,是以什么名目来支取这笔钱的。我更想知道的是,故宫还有多少钱是以这样的方式支出的。”任波说。
财新网记者就此向审计署、财政部和文化部申请公开有关信息。审计署称这些情况需找其他部门了解,财政部表示将延期公开有关情况,文化部则断言对故宫的审计没有发现财务问题。
昨天,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有关“封口费”的报道,故宫方面目前无可回应。
瞒报门
媒体质疑 清宫木质屏风被水泡坏?
故宫回应 系文物正常修复和除尘
财新网记者援引故宫内部知情人士消息,称继7月4日一件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碎裂后,故宫又有重要文物被损坏。
据报道,此次出事的文物是由故宫宫廷部负责保管的清宫旧藏木质屏风。该屏风在文保科技部进行修复时,被水浸泡。事故发生后,文保科技部负责人在超过一周的时间内对院方隐瞒不报。后因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损坏事件被曝光,才将此事报告院方。据称故宫至今未向上级汇报这起文物损坏事件,报道没有透露此事发生时间。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故宫瞒报文物损坏,瞒报的其实不是文物,而是内部利益关系。长期以来,故宫出现很多文物损坏事件,没有一件被处理过,相反有很多直接责任人得到提拔。
回复该发言
故宫员工被指勾结导游私分门票款
2 回复:故宫员工被指勾结导游私分门票款
wangdaotonga2011-08-17 23:58:09 发表
此前,网友“龙灿(微博)”在博客中爆料,称故宫近年发生4起文物损毁事件均被瞒报。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龙灿”所说基本属实,但他在博客中提到的现任副院长陈丽华就任宫廷部主任期间,将放置佛像的箱子当作废旧物品处理一事稍有出入,当时被废弃的箱子里装的不是佛像,而是编磬。此事发生后,同样无人担责。
该知情人士透露,陈丽华被提拔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时,内部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但陈丽华仍被提拔。
该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故宫很多职能部门的管理者,缺乏文物管理素质。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由于文物损坏事件无人担责,故宫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正在衰减。
昨天本报记者就此向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进行求证,工作人员称故宫博物院有关部门已经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核实,经查,上述文物并没有损坏,“他们所说的文物‘被水泡坏’,其实是在进行正常的修复和除尘。”
其他热点追踪
媒体质疑 私自拍卖藏品创收?
故宫回应 收购失败记载有误
8月5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刊发题为《五件宋代书札拍卖之谜》的长篇报道,称有网友发帖质疑故宫博物院私自拍卖馆藏珍贵文物“创收”。前天,故宫博物院对此作出回应,称当年收购经费未获批复,收购未能实现,不存在“私自拍卖珍贵藏品创收”的情况,官网及相关文献上的购入记录出于失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5月16日,一位名叫“湘江渔隐”的网友在网上发帖,引用著名文物鉴定家裴光辉的日记指出,故宫博物院曾于1997年拍得并收藏了5件一度流失海外的北宋珍贵书札,但该批书札于2005年再次“现身”文物拍卖市场,并以超过1997年购入价两倍多的价格,被拍出易主。
“故宫有何权力将当年动用公帑购藏的国有文物拍卖?”网友直指故宫博物院此举涉嫌违法。
当天(8月5日),故宫博物院新闻发言人冯乃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此坚决否认。他说,此前因为一些传闻,国家文物局曾专门就此事向故宫博物院进行调查,故宫博物院已将有关情况如实上报,“故宫博物院从未竞买、收藏过网帖中所称的5件北宋名人书札,更不存在私自拍卖藏品一说。”
前天,故宫博物院致函《中国青年报》,就此进行说明。
故宫博物院解释说,1997年,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春季拍卖会上拍卖5件宋人书札。当时,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曾致函上级主管部门建议收购,经履行论证程序后,故宫博物院遂与拍卖公司接洽,当时媒体对此有所报道。动用这一数额的经费征购文物必须向上级部门申请,由于未获批复,此项收购未实现。
“关于我院2005年出版的《故宫博物院八十年》一书和官网‘院史编年’栏目的收购记载,现查明,这是由于我院当年整理院史大事记查阅公文档案时,误以当时上报申请经费文件为依据,没有核对所申请经费并未批复和未能购买的最终结果所造成的。”故宫博物院表示,将更正官网上的这条信息,《故宫博物院八十年》一书则需待再版时才能更正。
对于这样的解释,业内人士并不买账,有人进一步提出质疑:如果故宫所言属实,他们为何不在当年收购失败后主动说明此事,而是任由“不实消息”经媒体报道等多种途径广泛散播?
“行业内部尽人皆知,‘故宫藏品’是块金字招牌。从1997年的682万,到2005年的2227.5万,这5件文物的拍卖价格飙升两倍多,其中故宫做了多大贡献?这是故宫的‘默许广告’,还是2005年的卖家白捡一个便宜?我们需要故宫给出解释!”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如果是“默许广告”,故宫博物院有违规“作价”之嫌。
回复该发言
该知情人士透露,陈丽华被提拔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时,内部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但陈丽华仍被提拔。
该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故宫很多职能部门的管理者,缺乏文物管理素质。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由于文物损坏事件无人担责,故宫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正在衰减。
昨天本报记者就此向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进行求证,工作人员称故宫博物院有关部门已经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核实,经查,上述文物并没有损坏,“他们所说的文物‘被水泡坏’,其实是在进行正常的修复和除尘。”
其他热点追踪
媒体质疑 私自拍卖藏品创收?
故宫回应 收购失败记载有误
8月5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刊发题为《五件宋代书札拍卖之谜》的长篇报道,称有网友发帖质疑故宫博物院私自拍卖馆藏珍贵文物“创收”。前天,故宫博物院对此作出回应,称当年收购经费未获批复,收购未能实现,不存在“私自拍卖珍贵藏品创收”的情况,官网及相关文献上的购入记录出于失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5月16日,一位名叫“湘江渔隐”的网友在网上发帖,引用著名文物鉴定家裴光辉的日记指出,故宫博物院曾于1997年拍得并收藏了5件一度流失海外的北宋珍贵书札,但该批书札于2005年再次“现身”文物拍卖市场,并以超过1997年购入价两倍多的价格,被拍出易主。
“故宫有何权力将当年动用公帑购藏的国有文物拍卖?”网友直指故宫博物院此举涉嫌违法。
当天(8月5日),故宫博物院新闻发言人冯乃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此坚决否认。他说,此前因为一些传闻,国家文物局曾专门就此事向故宫博物院进行调查,故宫博物院已将有关情况如实上报,“故宫博物院从未竞买、收藏过网帖中所称的5件北宋名人书札,更不存在私自拍卖藏品一说。”
前天,故宫博物院致函《中国青年报》,就此进行说明。
故宫博物院解释说,1997年,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春季拍卖会上拍卖5件宋人书札。当时,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曾致函上级主管部门建议收购,经履行论证程序后,故宫博物院遂与拍卖公司接洽,当时媒体对此有所报道。动用这一数额的经费征购文物必须向上级部门申请,由于未获批复,此项收购未实现。
“关于我院2005年出版的《故宫博物院八十年》一书和官网‘院史编年’栏目的收购记载,现查明,这是由于我院当年整理院史大事记查阅公文档案时,误以当时上报申请经费文件为依据,没有核对所申请经费并未批复和未能购买的最终结果所造成的。”故宫博物院表示,将更正官网上的这条信息,《故宫博物院八十年》一书则需待再版时才能更正。
对于这样的解释,业内人士并不买账,有人进一步提出质疑:如果故宫所言属实,他们为何不在当年收购失败后主动说明此事,而是任由“不实消息”经媒体报道等多种途径广泛散播?
“行业内部尽人皆知,‘故宫藏品’是块金字招牌。从1997年的682万,到2005年的2227.5万,这5件文物的拍卖价格飙升两倍多,其中故宫做了多大贡献?这是故宫的‘默许广告’,还是2005年的卖家白捡一个便宜?我们需要故宫给出解释!”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如果是“默许广告”,故宫博物院有违规“作价”之嫌。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