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开拓团’纪念碑处泼油漆。
目击中国式“碑剧”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碑的实体虽然被拆了,但在当地政府有关人士的心中,那块碑还没有被拆掉!”
如果今年7月28日的方正县莲花节上,日本驻沈阳总领馆总领事没有亲自莅临方正县的中日友好园林,我们可能仍旧不知道,曾在二战期间被命名为“满洲国”的中国东北,有这样的一个县城,县城里有一块禁止中国公民涉足的“神秘园林”。
在经历了网上几天的口诛笔伐和5名保钓人士的愤怒砸碑之后,一直不肯公开解释此事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政府,终于在8月5日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将出资70万建造的“日本开拓团名录墙”悄无声息地拆除。据说,就在那一晚,来自南京的几百名保钓人士已经抵达哈尔滨,正准备为此事向方正县当地政府讨说法。
然而,纵观当地政府之前的一系列做法:包括强制方正县街边店铺制作带有日文标志的牌匾,县内多处商业区域、高档楼盘均在“侨乡”上大做文章等等,诸多细节都使人很难把立碑一事当做一起偶然事件来看待。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在针对此事上书全国政协之后,又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严肃指出:“现在碑的实体虽然被拆了,但在当地政府有关人士的心中,那块碑还没有被拆掉!”
“中日友好园林”只对日本开放
8月5日,在5位保钓人士做出砸碑举动的第二天,记者乘当地出租车前往位于方正县城东炮台山的“中日友好园林”。一路上,司机反复告诉记者:“我只能送你们到那附近,不能送到门口。那里最近不让外人靠近。尤其不让出租车带人过去,出租车公司已经内部通告,有载客到那里的,要摘牌子的。你们一会下了车,若遇到有人询问,最好别说是记者。”在距园林约500米的一处防火点,司机将车停下,告诉我们只能送到这里了。
刚一下车,防火点的岗哨里立即走出四五个人,将记者团团围住,询问“来者何人、到哪里去”。在得到记者说是“哈尔滨市民”,想去“友好园林”看热闹的答复之后,一位中年男子人开始劝说记者:“那里最近闭园,什么也看不到,别去了,赶快回去吧。”一番欲言又止的劝阻之后,几人终于不好强行阻拦,勉强将记者“放行”。
距离防火点约500米的中日友好园林,今天大门紧闭。门里门外各徘徊着四五名身份不明的人员,像是特意在此守候着什么。在园林门口的一块石碑上,书写着如下内容:“中日友好园林,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隔着铁门,几个身着保安制服的人用警惕的眼光打量着此处的每一位外来者。当我们向其询问为什么不开门时,园内之人却并不说话。再三询问之下,园内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才隔着铁门说了一句:“今天闭园。”继续追问闭园的理由,又得到一句简短的答复:“现在是特殊时期。”再问如何特殊,对方却闭口不言,只说闭园是政府的决定,自己现在是代表政府回绝一切来访者。
当记者问及此园林平时是否向公众开放时,对方给出的回答是:“平时是可以进的,最近特殊时期才闭园。具体闭园到什么时候还要等通知,你们回去吧。”
在此之前,记者分明从不止一位当地村民口中听说,此园林平时根本不对外开放,只有日本代表团或旅游团来访时,才对日本团体开放。很多老百姓只是知道在此有一处中日友好园林,但从未被允许进入参观过。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