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玉:
基金业面临制度改进与创新
今年是中国基金业13周年,开放式基金10周年,公募基金的产生和发展,在开辟投资理财渠道,开拓中国的理财市场,培养社会投资意识等多个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时至今日,中国基金业开始遭遇发展瓶颈,近年来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一直处于缩水的状态,基金业要发展,有一些制度上的问题需要改进与创新。
首先,资金性质不匹配,缺乏长期资金的支持。公募基金在制度设计上是战胜市场,以获取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为目标,追求比市场涨幅更大,跌幅更小。总体上,公募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的模式,却缺乏长期资金的支持。中国公募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老百姓的银行储蓄,这类资金追求短线收益,如果市场不好,老百姓会选择不买基金或者赎回基金,而频繁申赎导致基金投资出现较大的波动性,不利于保护持有人的利益,也不利于基金业与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
美国的共同基金中,长期资金性质的养老金占比较大,投资者也比较成熟,对风险收益的预期较为理性。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共同基金虽然遭遇赎回,但有相当的养老金始终稳定其中,因此在市场剧烈波动时,美国共同基金的规模并未出现太大波动,也未对市场造成太大冲击。美国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员工的养老金进行投资,即401K计划,发展中国的企业年金,也需要税收优惠等更多政策的支持,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这方面,我们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
其次,当前资本市场表现为以融资为主导,投资回报较低。大盘蓝筹股分红偏少,小盘成长股估值过高,适于投资的标的十分有限。时至今日,所有市场参与者均应反思,只有投资的市场才是融资的市场,融资以投资为前提,如何提高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才能促进资本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资本市场是基金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投资价值不断提高,基金业才有望发展壮大。正如在富饶的东北黑土地上,可以种出很多优质的农作物。基金的回报来源于上市公司,基金可以通过构建投资组合寻找回报,但不能创造回报。
基金业面临的核心问题,并非媒体大量报道的人才问题、管理问题和专业性问题。公募基金的投资能力、管理能力等均有大幅提高,基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减少错误,巴菲特也有投资失误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共同努力,创建健康的生存土壤。
基金业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银行理财产品、保险、券商集合理财、信托等其它具有类基金性质产品的竞争,这些产品的监管标准、信息披露等要求不同于公募基金,具有较确定的风险收益特征。如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低、波动性小,跟储蓄性质接近,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发行难度小。而2007年以来,市场持续处于下跌通道中,4年未给投资者盈利,难以吸引投资者。因此,我们能理解也能接受当前基金销售艰难的局面,相对而言我们的保本产品销售情况尚可。
最后,是基金产品的费率结构问题,与国外相比,中国基金的销售费率偏低,销售机构积极性不高。我国的销售费率为1.5%左右,而欧美国家则高达5%,既可提高销售机构的积极性,也增加了短期频繁申赎的成本,资金的稳定性较好。由于我国销售费用较低,银行开始挤压基金公司管理费的收益,部分基金公司已出现生存问题。资产管理是高端产业,吸引了国内外的最优秀人才,储备了顶尖名校的最优秀学生,但基金业务的利润率却逐年降低,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会流出本行业,削弱公募基金的投资能力。
总之,基金业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未来,随着各方市场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公募基金的春天应该不会太远。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