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蒂姆·库克刚刚接替乔布斯就任苹果公司CEO一职时,就收到一份来自中国的特殊"礼物":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牵头的五家环保组织,经过半年多时间调查,公布了一份苹果在中国供应链的污染地图。
这已是中国环保组织所做的第二季调查报告。2011年8月31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环保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二季调查列举了22家企业的污染问题,加上2011年1月20日第一季公布的5起污染问题,共有27家苹果疑似供应商被点名。
这个全球市值最大的电子帝国,因其庞大生产链上的污染问题,使其生产的靓丽产品蒙上一层灰色的面纱。
调查苹果
昆山市万方水岸的业主大多是外地打工者,他们积蓄多年才在这里买下一套房子。隔壁是同心居委会24户集中居住的居民,他们在几年前由村民变为居民。
与他们为邻的是凯达电子和鼎鑫电子(下称凯达和鼎鑫)两家工厂,它们在第二季报告中被称为苹果公司的"疑似供应商".数年来,苹果生产的靓丽产品并未点缀他们的生活,却给他们带来了噪音和难闻的废气。多年的投诉,虽有改善,但无根治。直到2011年又进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视野。
2007年以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就开始向知名企业发起"绿色倡导",倡导大型企业绿化供应链,多个IT品牌积极行动,但苹果公司一直极少回复。在回复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信函中,苹果公司称,其"长期的政策就是不披露供应链".
在苹果产品受到热烈的追捧的另一面,不断扩大的供应链却在制造更多的污染事件,其对供应链的审核和社会责任的要求也越来越放松。
典型的事例是,2011年5月20日成都富士康iPad2生产线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3死16伤的惨剧。这起事故是由铝制粉尘控制不当导致的。事后发现,这个预期将供应全球三分之二iPad的巨型工厂,第一期工程仅用76天建成投产,抛光车间的设备一边装机一边生产,很多工人仅经过两三天的培训即上岗。
就是这样的企业也顺利通过了由苹果公司副总裁带队的审核团队的审核。
在公布供应商的要求被拒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只能通过媒体报道、上市公司年报等公开信息寻找苹果供应链。2011年初,一则报道引起他们的关注。报道称,美国苹果公司一名中级经理向亚洲六家苹果配件供应商收取回扣而被起诉,涉案供应商包括中国的凯达。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在自己的环境污染数据库查找凯达电子的情况。在这个已收集约8.6万条污染记录的数据库中,他们发现了凯达的"污点".后来,在和当地环保组织南京绿石共同开展的实地调查中,他们发现凯达和鼎鑫的污染困扰周边居民已达数年之久,而鼎鑫电子亦是苹果供应链条的一个部分。

《苹果的另一面2》主要涉及企业污染记录 (李伯根/制表)
噪音和臭气
万方水岸花园和同心居委会居民是投诉凯达和鼎鑫的主要对象。
"整天都在排放,没法睡觉,刺鼻,发晕。"万方水岸业主梅小姐说,这是凯达排放的。另一种酸酸甜甜的味道,他们发现,那是鼎鑫排放的。
同心幼儿园就在万方水岸内,但该小区的孩子很少在这上学,因其和凯达仅一墙之隔。梅小姐等居民都将孩子送到乡下亲戚家寄养,等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才接回来,但都送往两公里以外的幼儿园。
回复该发言